[自制]無悔華夏大漢(非三國)時期名臣(2)

前言
? ???由于之前的春秋戰(zhàn)國和秦楚漢篇已經(jīng)把問題都提完了,所以以后基本上沒有問題對策名臣,只有普通自制名臣了。此外,為了符合官方的機制,目前只會出到大漢篇(西漢和東漢),不是三國,不是三國,不是三國! 政*趙飛燕 (人級)
孝成趙皇后(?—公元前1年),名不詳(野史記載為宜主),號飛燕, 獨創(chuàng)“掌上舞”、“踽步”。為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后。鴻嘉三年(前18年)封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立為皇后。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太子劉欣即位為帝,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皇太后。元壽二年(前1年)漢哀帝崩逝,被貶為孝成皇后。一個多月后被貶為庶人,下詔令其看守陵園,當日趙飛燕自殺身亡。 [
踽步
]
金錢消耗小幅增加,威望提升10點,戰(zhàn)斗中可使用卡牌“掌上舞”(在我方場地內(nèi)放置一個舞臺,大幅提升我方士氣,且更容易進入戰(zhàn)意狀態(tài))。我方戰(zhàn)斗中每使用一張卡牌,新卡牌的抽取時間小幅減少,可疊加。 (核心是趙飛燕創(chuàng)的“踽步”及“掌上舞”,效果是鼓舞士氣和加攻速應該很合理) 踽步”是趙飛燕獨創(chuàng),其手如拈花顫動,身形似微風輕移,可見其舞蹈功底深厚。趙飛燕還自創(chuàng)“掌上舞”,“掌上舞”又稱“掌中舞”,因舞蹈體態(tài)輕盈,仿佛可以置于掌中,故得名。此舞后成了趙飛燕的一個獨有標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輕盈。 [薦嗣]
政策實施后推薦一個“太子”,之后民心/軍心/威望的降低值以及腐化的提升值都會算在當任王上頭上。當再次實施該政策后,當任王上中風死亡,“太子”繼位為“王上”,先任王上期間降低的民心/軍心/威望值和提升的腐化值全部作廢并更正數(shù)值。 (核心就是趙飛燕推舉漢哀帝上位的事,以及漢成帝在其妹床上中風寄了的事) 《漢書·七十三卷》記載:“末年,定陶王來朝,王祖母傅太后私賂遺趙皇后、昭儀,定陶王竟為太子?!? 總結
可以用,但用處不大,有比她更強功能性更好的卡。 政*匡衡 (人級)
東??こ锌h(今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人。西漢經(jīng)學家,以說《詩》著稱,漢元帝時位至丞相??锛沂来鷦辙r(nóng),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于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費用,他“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廣為稱頌。 [明經(jīng)]
威望提升20點,離線發(fā)展時間提升5%。當威望高于80點時,戰(zhàn)斗力提升10點,腐化度降低5點。 (核心就是匡衡憑借對<詩>的理解獲得皇帝賞識甚至官至丞相) 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nèi)外,近忠正,遠巧佞,”“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欲之路”,”匡說《詩》,解人頤”——《漢書·匡衡傳》 [光陰]
腐化度不高于15時,錢糧產(chǎn)量提升5%,威望提升5點,所有政策實施時間縮短10%。 腐化度高于15且不高于70時,錢糧消耗大幅增加。 腐化度高于70時,再次實施該政策,可罷黜匡衡,降低10點腐化度。 (核心就是年少苦讀,長大了卻成貪污犯的事跡) (漢)劉歆《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漢書·王尊傳》:“中書謁者令石顯貴幸,專權為奸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皆阿附畏事顯,不敢言。” 《漢書·王尊傳》:司隸校尉駿告匡專地盜土,乃貶庶人。 總結
窮怕了屬于是。 軍*陳湯 (人級)
字子公,山陽郡瑕丘縣(今山東兗州東北)人。西漢時期將領。陳湯學識淵博,通達事理,起家太官獻食丞,交好富平侯張勃。漢元帝時,以薦為郎,數(shù)求使外國。時匈奴郅支單于役屬康居,攻略烏孫、大宛,威脅西域。建昭三年(前36年),乃以西域副校尉與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矯制發(fā)城郭諸國兵及車師戊己校尉屯田吏士進擊康居,誅郅支單于。賜爵關內(nèi)侯,遷射聲校尉。成帝初,丞相匡衡劾其矯制發(fā)師,盜所收康居財物,以此免官。又因上書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失實,削爵為士伍。后為大將軍王鳳從事中郎,幕府事皆為所決。鴻嘉二年(前19年)成帝詔罷昌陵,遂以妄言復徙民實陵,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王商劾奏,又以貪贓事發(fā),以此免為庶人,徙敦煌、安定。后歸長安,卒于成帝、哀帝之間。后追贈破胡侯。王莽掌權后,追贈謚號為壯。 [雖遠必誅]
錢糧消耗大幅增加。實施政策后指定一方其他勢力,該勢力存在時你兵甲產(chǎn)量提升10%,戰(zhàn)斗力提升50點,軍心提升10點,但在消滅該勢力之前,你只能向該勢力主動發(fā)起進攻。該政策不可循環(huán)。 (雖遠必誅的典故就是出自陳湯給朝廷的奏疏,而且人家確實說到做到暴打了匈奴) 班固《漢書》卷七十:“宜懸頭槁于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功罪]
實施該政策后,民心減5,威望減5,軍心減5,腐化減5,罷免名臣陳湯。 (核心就是匡衡丞相力排眾議害的陳湯不得功勞只封了個校尉,之后又是匡衡論罪害的陳湯被削職為普通士卒再被發(fā)配邊疆的事跡) 《漢書》:匡上書奏,天子出湯,奪爵為士伍。 總結
這個沒法總結,但把他做出來其實已經(jīng)表明態(tài)度了。
民* 晁錯 [人級]
潁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后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漢景帝即位后,任為內(nèi)史,后遷至御史大夫。晁錯發(fā)展了“重農(nóng)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振興經(jīng)濟;在抵御匈奴侵邊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zhàn)略思想,建議募民充實邊塞,積極備御匈奴攻掠;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晁錯于東市。 [實邊]
實施政策后可以像調(diào)兵一樣消耗一定錢糧將一定人口搬遷到一座城中。 (該技能是為了快速集齊某座城的人口數(shù)并快速升級,方便配合某些技能和刷等級湊尋訪信物,而且城升級后人口減少并不會影響城池等級) (核心就是晁錯提出的針對匈奴積極防御的策略,提出了"徙民實邊"的主張。詳見其《守邊勸農(nóng)疏》和《募民實塞疏》) 《漢書·袁盎晁錯傳》:以陛下之時,徙民實邊,使遠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虜之患,利施后世,名稱圣明,其與秦之行怨民,相去遠矣。 [
貴粟
]
糧食產(chǎn)量提升10%,當賬面(不包括離線發(fā)展)的糧食數(shù)額低于金錢時,糧食產(chǎn)量再額外提升5%。 (核心就是晁錯提出的繼承自賈誼的重農(nóng)思想,強調(diào)重農(nóng)抑商。詳見<論貴粟疏>) 《漢書·食貨志》:錯復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 [削蕃](大漢戰(zhàn)役限定,可循環(huán))
實施政策后,當即抹除指定一名藩王并獲得其的藩王buff,但是藩王直接造反的概率極大幅度增加。 (核心就是晁錯的削藩策略然后引起七國之亂的事跡) 總結
快速升級城市等級的便利和巨量的糧食加成,很適合大國發(fā)揮。 最后
?? 本期四位名臣到此結束,如果各位看管大大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歡迎討論。如果有想看什么名臣的界限突破或是什么新名臣的話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