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維板報丨地籍控制測量-地籍控制點埋石的密度
點擊上方【大水牛測繪監(jiān)測工器具】關注我們
四、地籍控制點埋石的密度
地籍測量工作,不僅要測繪地籍圖和界址點坐標,而且要頻繁地對地籍資料進行變更。因此,地籍控制點的密度與測區(qū)的大小、測區(qū)內的界址點總數和要求的界址點精度有關。
地籍控制點最小密度應符合《城市測量規(guī)范》的要求。但是,地籍控制點的密度與測圖比例尺無直接關系,這是因為在一個區(qū)域內,界址點的總數、要求的精度和測圖比例尺都是固定的,必須優(yōu)先考慮要有足夠的地籍控制點來滿足界址點測量的要求,再考慮測圖比例尺所要求的控制點密度。地籍控制點埋石的密度同樣遵循以上原則。
為滿足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城鎮(zhèn)地區(qū),應對一、二級地籍控制點全部埋石。在通常情況下,地籍控制網點的密度為:
(1) 城鎮(zhèn)建城區(qū):100~200m 布設二級地籍控制;
(2) 城鎮(zhèn)稀疏建筑區(qū):200~400m 布設二級地籍控制;
(3) 城鎮(zhèn)郊區(qū):400~500m 布設一級地籍控制。
在舊城居民區(qū),內巷道錯綜復雜,建筑物多而亂,界址點非常多,在這種情況下應適當地增加控制點和埋石的密度和數目,才能滿足地籍測量的需求。
五、地籍控制點之記和控制網略圖
地籍控制點若需要作為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須在地上埋設標石(或標志)。
基本控制點的標石往往埋設在地表之下(稱暗標石)而不易被發(fā)現(xiàn)。
一、二級地籍控制點的標石的大部分被埋設在地表之下,在地表的上面僅留有很少一點(約 2cm 高)。為了今后應用控制點尋找方便,必須在實地選點埋石后,對每一控制點填繪一份點之記。
所謂點之記,一般來說,就是用圖示和文字描述控制點位與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點位所處的地理位置的文件。該文件屬上交資料。
控制點點之記

為了更好地了解整個測區(qū)地籍控制網點分布情況,檢查控制網布網的合理性和控制點分布等情況,必須繪制測區(qū)控制網略圖??刂凭W略圖就是在一張標準計算用紙(方格紙)上,選擇適當的比例尺(能將整個測區(qū)畫在其內為原則),按控制點的坐標值直接展繪紙上,然后用不同顏色或不同線型的線條畫出各等級的網形。
控制網略圖要做到隨測隨繪,也就是當完成某一等級控制測量工作后,立即按點的坐標展出,再用相應的線條連結,這樣不斷地充實完成。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完成,控制網略圖也相應地完成。
地籍控制網略圖是上交資料之一,無論測區(qū)大小都要做好這項工作。
地籍控制網略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