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
春秋時,齊景公是一個在位時間很長的國君。他一共有六個兒子,但他最喜愛的是小兒子晏孺子。 晏孺子是齊景公的寵妃芮姬所生,長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已到花甲之年的齊景公經(jīng)常和孺子一起玩樂,做游戲,孺子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有一次,孺子要齊景公裝作一頭牛讓他牽著玩,齊景公立即讓人拿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用牙齒咬住,把繩子的另一頭讓孺子牽著。孺子高興極了,他便像牧童一樣,牽著“?!泵团芷饋恚R景公也裝著牛叫在后面跟著跑,跑著跑著,孺子一不留神,突然一跤跌倒。齊景公沒有防備,咬著繩子的門牙竟被拽掉了一顆,頓時滿嘴鮮血直流。 孺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齊景公顧不得自己,上前把孺子拉到自己懷里,說:“孺子乖,孺子不哭,爸爸不痛!” 過了一會,孺子不哭了,景公又陪著孺子玩起了別的游戲。 過了不久,齊景公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臨死前,他立下遺囑,要大臣國夏和高張輔助晏孺子繼承王位。齊景公的長子陽生聽說后,害怕遭禍,逃到了魯國,孺子的其他幾個兄長都被景公下令逐出京都,遷到東萊。 齊景公死后,國夏和高張便立孺子為君,孺子年幼,就由國夏和高張輔政。這時,原與陽生交好的大夫陳僖子心中憤憤不平,他先造謠說國夏和高張要殺盡舊臣,起用私黨,煽動君臣的不滿,接著和另一大臣鮑牧一起向國夏和高張發(fā)難,打敗了他們兩人。 孺子年幼無知,便封鮑牧為右相,陳僖子為左相。不久,陳僖子又暗中把陽生接回國內(nèi),藏在自己家中。一天,陳僖子假稱祭祖,請群臣宴飲。席間,陳僖子說:“我最近得到一副最好的盔甲,請各位鑒賞!” 說完,他讓幾名家臣抬出一個大皮囊,解開皮囊,陽生從里面走了出來,群臣見了,不由十分吃驚。陳僖子說:“國君死后,繼立長子,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晏孺子年紀(jì)太小,做不了國君,今天我奉鮑相國的命令,我們大家一起改立公子陽生為國君!” 鮑牧聽了,大吃一驚,說:“我事先根本不知道這件事,你怎么能誣稱是我的意思。難道你忘了先王因為做孺子牛而崩落一顆牙齒的事嗎?你這是背叛先王的遺命!” 陽生向鮑牧作揖說:“廢掉一個國君,再立一個國君的事,各國多得很。相國只要權(quán)衡是否合乎道義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什么先王遺命呢?” 鮑牧和群臣見陳僖子和陽生早有準(zhǔn)備,府中也埋伏了武士,如果反對,勢必身首異處。于是只得同意陳僖子的主張,一起歃血為盟,共立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他繼位后,沒多久便下令把晏孺子殺了。過了不久,他因為鮑牧曾反對立他為君,便也尋了個借口,把鮑牧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