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達叨級魚雷艇
制作不易,如果您覺得不錯,請您點個贊和關注讓更多的人能夠看見,up主在此謝謝各位讀者老爺了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說起當時在東南亞唯一一個獨立國家——暹羅王國發(fā)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國運的大事。軍人專政取代了議會民主的嘗試,以國防部長披汶·頌堪為首的軍人強硬派掌握了國家的實權。
暹羅開始向日本學習,組建法西斯組織“青年黨”,大力擴充軍備。泰國的民族沙文主義者還提出了“大泰國”的口號,認為老撾人、越南的孟族、中國的傣族、緬甸的撣族都屬于“人種學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萬有泰族血統(tǒng)的人”全都聯(lián)合在“大泰國” 之內(nèi),在中南半島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
達叨級魚雷艇(小型驅(qū)逐艦):該級共有九艘,正式擴充軍備的產(chǎn)物,是泰國1937年從法西斯友好國家意大利購買的產(chǎn)品。典型的意大利設計。

這批魚雷艇全部在1937年服役,并以泰國沿海各省的首府命名,分別是“莊他武里”(Chandraburi)號,“春武里”(Chonburi)號,“春蓬”(Chunphorn)號,“北大年”(Pattani)號,“普吉”(Phuket)號,“羅勇”(Rayong)號,“宋卡”(Songhkla)號,“蘇拉特”(Surasdra)號和“達叨”(Trad)號。
全長66米,寬6.4米,吃水2.1米,標準排水量318噸,滿載排水量470噸;武器為3門76毫米炮,3門20毫米炮,6個457毫米(一說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兩座雙聯(lián)裝,兩座單裝);動力系統(tǒng)為兩部帕森斯蒸汽輪機和兩座亞羅鍋爐,可以提供900匹馬力,推動魚雷艇達到32.5節(jié)的最高航速,編制70人
第二次泰法戰(zhàn)爭中,在1941年1月17日凌晨5時30分,法國人離開了錨地。6時14分,泰軍兩艘魚雷艇在閣昌島外12千米處發(fā)現(xiàn)法艦,慌忙開火攔截,可是泰國水兵沒有遠程艦炮,只能用小口徑高射炮平射法艦,這完全是“隔靴搔癢”,法軍水兵在自己的戰(zhàn)位上嘲笑說:“泰國佬,下次別忘了改用合適的大炮!”5分鐘后,法艦“拉莫特·畢蓋”號的8門155毫米主炮在距泰國魚雷艇1萬米距離上齊射一分鐘,隨后發(fā)射三組魚雷。
在接下去的10分鐘里,“拉莫特·畢蓋”號集中8門155毫米炮和4門75毫米炮實施覆蓋射擊,泰國兩艘魚雷艇相繼被打沉。
面臨西方的戰(zhàn)艦,泰國的魚雷艇并沒有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這或許跟泰國海軍官兵的技戰(zhàn)術素養(yǎng)有關,我認為其理應加快航速,對其進行雷擊,而不是開火攔截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