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圣女,被眾人唾棄的高尚者,阿爾圖羅人物賞析
主體在他人無意識的期望中淪為了對方實現(xiàn)自己無意識欲望(心愿)的工具(阿爾圖羅無法自控地將對方的無意識欲望傳遞給欲望對象,對于她來說她聽見的就是人真正的想法),在小阿爾圖羅(后文用小圖指代)幫助她母親實現(xiàn)心愿的過程中,她母親獲得了滿足的快感(但由于被實現(xiàn)的是自己無意識的渴求,對方的主體意識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著那個無意識“自我”論述的同時,也伴隨著對自身本來身份未能實現(xiàn)的使命的煎熬,痛苦)。
在這個過程中很難判斷她母親是滿足更多還是痛苦更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她母親一定不會將罪怪到那個無意識幫助自己實現(xiàn)了心愿的小圖,(因為當(dāng)時正是她母親主體意識通過言語肯定了小圖的無意識,讓小圖得以將其通過源石技藝使她看到曾經(jīng)的那個“英雄”)。
【
然而在童年時期,主體往往無法區(qū)分他人的“話里有話”,即無法判斷他人主體意識是傾向于肯定自己無意識的所求,還是想實現(xiàn)所求但由于種種原因?qū)е聝A向于否定無意識所求(無法識別他人的態(tài)度),主體此時無法判斷對方是在肯定“我想這么做”(我開心),還是委婉的表示,“雖然我想,但是我現(xiàn)在不能這么做”(撒謊,我說我開心,但我其實不開心)。
】
于是小圖的思想觀念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她母親無意識地影響了(然而她母親本應(yīng)擔(dān)負(fù)教育主體的使命,卻由于自己的猶疑而沒能完成,從這里可以推測她母親本人也無法判斷這樣做對還是不對,但是至少應(yīng)該告訴小圖這樣做的危險性),小圖在無意識中淪為了她母親在實現(xiàn)自己心愿過程中,造成后果的“幫兇”。
而當(dāng)大他者對小圖的這種無意識欲望說不時(此時小圖一開始是傾向于承認(rèn)那個她母親母親的心愿的,因為那是她母親本人所“肯定”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他者通過語言對她的這種欲望說了不。于是小圖便不得不將那個無意識欲望壓抑起來。
而她一直以來承認(rèn)的大他者無疑仍是她的母親。這里所指涉的無疑是“反俄狄浦斯情結(jié)”
)
然而由于能指霸權(quán)的存在,小圖的這種思想觀念仍被認(rèn)為是一種對大他者的挑戰(zhàn),因此此時大他者(薩科塔們)便施展起其權(quán)能,使得小圖被迫承擔(dān)起了她犯下的“罪”,關(guān)閉了她和其它薩科塔之間的共感(即被刺瞎雙眼)。
但是由于她并未墮天,可以見得即使這個“薩科塔們”的大他者也并不能完全代表主腦的意志,甚至連主腦也無法審判到底她的思想行為對還是錯,
由福爾圖娜的墮天可以得知,即使是并非出自主體意識(包括無意識)做出的傷害行為,只要主腦判斷是由主體的行為導(dǎo)致其它薩科塔受到傷害,都會立刻墮天。
反之,如果主體無意識沒有傷害傾向,而主觀意識認(rèn)為其行為超出了“傷害”范疇(安多恩與教宗之間互相開槍屬于一種證道,兩人所持有的“道”都超過了主腦的判斷范疇),
主腦便不會對其行為做出懲罰,相反還會保護持有“道”的主體不為對方所傷
(?。。?/p>
此時便可以見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主體(小圖)背負(fù)著一個由他犯下的【無罪之罪】,卻不得不一直面對那個罪惡“實質(zhì)”,而由于她的主體意識依舊傾向于實現(xiàn)那個無意識欲望,此處并不構(gòu)成“俄狄浦斯情結(jié)”那種對原罪的深刻彷徨。(阿爾圖羅不承認(rèn)薩科塔們,因此匱乏-需要的關(guān)系在這里不存在!)
在此我認(rèn)為應(yīng)該單獨將小圖的父親拎出來分析一下,首先這個懦弱父親在聽見琴聲后倉皇逃竄,其無意識中肯定具有對這個女兒的害怕,以及對她“害死”自己妻子的譴責(zé),(他自己卻從來不敢問出妻子的真實想法,因而錯失了挽救一切的機會?。?,而由于父親這個角色的消失,阿爾圖羅便徹底喪失了由“家庭”所構(gòu)成的微觀大他者帶來的庇護,此時她為了不被那個來自“薩科塔們”的大他者的欲望所吞噬,便只能拼命維持那個母親形象的幽靈”,因此導(dǎo)致了她對于那個無意識欲望的偏執(zhí),即更加變本加厲地替別人實現(xiàn)他們的“心愿”。(此種行為會在后來她離開薩科塔群體后好轉(zhuǎn),并被另一個大他者“悲劇命運”所壓抑。)
并且此處還延伸出一個問題,即阿爾圖羅讓費德里科向自己開槍,在此前她自己肯定知道自己不會受到傷害(即前文論述的,主腦面對“道”超越它的對象,非凡不會予以懲罰,反而會保護其免受同族傷害)此時阿爾圖羅的“道”是什么?已知阿爾圖羅所面對的有兩個“道”,其一是上一篇分析中提出的“悲劇—美好”的二元對立選其一的“大道”,然而阿爾圖羅此時潛意識中還在相信著希望,雖然絕望的陰影在慢慢吞沒她,卻還未能完全使其“堅信”。
如安多恩所持之道“創(chuàng)造一個包容所有種族所有人類的拉特蘭”,教宗的道“由內(nèi)及外地慢慢改良并擴大拉特蘭的包容性”,此時從《吾導(dǎo)先路》中奧倫的說法我們可以得知,阿爾圖羅是“那個優(yōu)先級比安多恩還高的通緝犯”。
然而從教宗與主腦對安多恩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他的所謂“通緝”其實只是面向普通拉特蘭人的一個借口,其本質(zhì)是為了維持和平穩(wěn)定,而其本質(zhì)是他的“道”就連主腦也沒有資格作出判斷,只有讓教宗以“邀請”的形式,讓他來一起討論,并在最終以顯現(xiàn)真身的方式向其證明自己的存在(主腦內(nèi)心大喊:勞資是真的存在的啊??!不要以為你有那“大道”就沒有別的“大道”了,大家坦誠相見,有事好商量嘛,別把事情憋心里把自己憋壞了?。?/p>
于是此時,最后一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阿爾圖羅的通緝優(yōu)先級在安多恩之上,她的優(yōu)先級在安多恩之上?在教宗之上???這種甚至超越了諾亞的“大道”究竟是什么?有什么配被稱作真正的“道”……只有道德,道德。
【世界上只有兩樣?xùn)|西?讓我敬畏,一個是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則。?——康德墓碑銘文】
小阿爾圖羅的母親向她吐露了自己無意識中相信的使命,就連她的母親都無法真正確定這種使命“To do or not to do”
。然而小阿爾圖羅就這么做了,因為她孩童的內(nèi)心無法看穿母親此刻的猶疑,認(rèn)為母親說的是真心話,而后經(jīng)過母親本人的親自確認(rèn)(此時我才終于可以確定,她母親是自己堅定了自己的內(nèi)心,而后在看到童年時“自己”的表演時,才會輕易地認(rèn)同了對方(倒不如說她一開始就同意了那個“小英雄”的聲音?。?。
然而由于母親實現(xiàn)了自己的使命,卻失去了生命,小阿爾圖羅此時卻開始猶疑這使命的“To do or not to do”
,于是此時,她希望通過確認(rèn)父親的真實想法來使得自己堅定。(她聽不到對方隱藏的心聲),她希望父親的本心也是一個“高尚”的人,可她父親此時釋放出自己內(nèi)心的一面確實那么的狼狽,畏懼,怯懦,惡心。直到此刻,小阿爾圖羅才終于認(rèn)定了她母親犧牲生命交給她的使命【讓高尚者的高尚掙脫枷鎖,卑鄙者的卑鄙顯露無疑】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娙?北島
小阿爾圖羅只是那么做了,她與她的母親共享著只屬于她們二人的共感,共感的內(nèi)容是去實現(xiàn)這個超越了諾亞的大道:
“主人公的鼓勵幫助巨人掙脫了束縛”使命后面還有一句話“主人公的憤怒燒光了國王的新衣”。
于是拉特蘭這個“虛偽”的圣地,再無法容納這個真正的高尚者,“薩科塔們”主動切斷了她與其它薩科塔的共感,小阿爾圖羅成為了那個【無罪】的墮天使,從此墜入了人間。
Ps:由于最后費德里科給了阿爾圖羅一槍,自己卻沒有墮天,所以此處我得出一個新的結(jié)論:費德里科并非是由于公證所執(zhí)行人的身份,合法開槍而不會墮天的,(論據(jù)是在此次劇情中,他的多次行動早已打破了拉特蘭“律法”的壁壘,甚至于他在雷繆安的提示下開始涌現(xiàn)出真正的“自我”意識)所以費德里科自我的“道”與阿爾圖羅平級,是執(zhí)行超越“律法”合理性的絕對正義。
從此我們看出,正如伊萬杰利斯塔十一世與安多恩構(gòu)成的對映關(guān)系,費德里科與阿爾圖羅之間也存在著這種相互制衡卻又并無沖突的關(guān)系,阿爾圖羅能夠使人實現(xiàn)絕對的【道德】,而費德里科的存在就是使這種【道德】的實現(xiàn)過程絕對合乎【正義】。
阿爾圖羅與費德里科,這二者正如實現(xiàn)人類的終極夢想的鑰和鎖,鑰能夠打開人心的大門,而鎖確保這扇門在正確的時候打開。
在安布羅修修道院的故事中,姐弟倆將在這種看似矛盾卻又難分彼此的糾纏中,共同面對那個在【道德】與【正義】之上的終極謎題——何為【命運】?
后面可以銜接我的另一篇分析,論述了她阿爾圖羅在面對悲劇——美好命運的“命運俄狄浦斯情結(jié)”中的彷徨與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