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多預設沒有發(fā)生的事,專注當下,走著走著,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啦。

#一些七零八碎的嘮嗑#
后臺朋友的私信我都陸陸續(xù)續(xù)的有看到,有些問題的答案一句兩句話就可以回答清楚,有些問題像不同地區(qū)的專升本呀,怎么升啊,還有眼視光技術未來的就業(yè)方向怎么樣呀?覺得看不到未來出路了呀……等等這些問題。
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說太多我也真的不太清楚。
但是以上這些都不妨礙我隔著網(wǎng)線感受到朋友們的迷茫和焦慮。
做這期視頻,我也坐在那里想了很多。
但是想來想去,轉到了嘮嘮心態(tài)這里。
學歷不自信,原生家庭的局限,敏感又膽小的性格,又或者是對前途不甚明朗的惶恐,順著大家的問題我好像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當時我為什么不喜歡這個專業(yè),為什么覺得未來一塌糊涂?
我回想了一下,大概是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自我認同感極度匱乏的人。
上學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奇奇怪怪的思考各種無聊問題;
比如“人為什么要吃飯?”
“為什么要活著?”
“為什么要學習?”
……
總之腦袋瓜里跟學習沾邊的事情八竿子打不著,盡管接著父母日復一日“考個好大學,將來有個好出路”理念灌輸洗腦,卻依舊沒能考出一個理想的分數(shù),就更別提上個什么好大學。
我反射弧很長,以至于恐慌感都是后知后覺地。
收拾著入學那一刻,我才感覺到和身邊朋友的參差。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而我,毀滅吧,這完蛋人生。
??疲絹G人,
孤陋寡聞的專業(yè)=?jīng)]臉見人。
每一次遇見朋友或者遇到家里其他孩子的時候,我都希望自己能夠變的小一點再透明一點。
完全沒有存在感就好了。
—-意識到要努力的契機:
大概是實習期的時候,因為考的倒數(shù),所以比其他室友多做了一個月的實習生。
晚上聽著大家都很新奇的交流自己遇到的案例和比較好玩的事情,切切實實地又一次感受到了差距。
我很不服氣,大家一個起跑線上的,怎么自己總是吊車尾。
因為性格別扭又敏感,業(yè)務能力的提升以及人際關系的靈活處理就成了壓在我身上的兩座大山。
心態(tài)總是崩了炸,炸了崩。
以至于我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糾結這個專業(yè)好不好,未來從業(yè)怎么樣,這些問題。
反反復復,大概一年半兩年,因為總是焦慮再加上也較勁,所以成長速度很快。
慢慢地找到工作的樂趣。
甚至在和不同的顧客打交道的時候,覺得每個人好像都是一個窗口,每一次交流我都仿佛透過這些窗口窺見完全不一樣世界。
很奇妙。
原來原來配眼鏡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原來還有人能把這些事情做的更加細節(jié)的,原來顧客覺得我很不錯。
但是我還是不喜歡在朋友和親戚面前過多談及我的職業(yè)。
我還是對這個行業(yè)沒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畢業(yè)這四五年,我在大型的眼鏡公司上過班,也在醫(yī)院呆過一段時間,后來又輾轉去了門店。
這三個階段,分別獲取專業(yè)技能基礎——病例積累優(yōu)化——獲取較為穩(wěn)定的情緒
好像升級打怪一樣。
現(xiàn)在回溯,其實就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現(xiàn)在能夠鼓起勇氣嘗試做一些視頻發(fā)出來,其實也是隨著年齡和時間推移,好像慢慢的更能接受和認可自己的結果。
所以又繞回去,為什么我們會覺得未來沒有出路,為什么覺得焦慮?
大概是我們沒有從身邊的人身上或者物身上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
我們的經(jīng)歷太淺了,以至于我們一想到未來,就開始做出各種各樣悲觀的預設。
但是,真的。
說實話,我現(xiàn)在覺得27歲這個年紀真的太好了。
28歲也是,以后每一年將會是!
隨著時間,隨著閱歷,我們看待未知事情的角度和處理方式會更加游刃有余,與其說是職業(yè)賦予我們的意義與價值,不如說是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慢慢擁有將自己所做的平凡的工作變得閃閃發(fā)光的能力。
這些日益充盈的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會讓我們更為和平的看待未來的未知事情。
最后,此刻焦慮是正常的,惶恐也是正常的,但是時間是寶貴的;
過于沉溺于負面情緒只會影響我們出刀的速度,所以縱容自己沉溺過后,客觀迎接新生活,過好當下,剩下的交給時間,大家都會慢慢找到自己的路。
(ps:祝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星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