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觀眾廳座席、走道和視線設計標準要求
一、視線設計
1、觀眾廳的視線設計宜使觀眾能看到舞臺面表演區(qū)的全部。當受條件限制時,應使位于視覺質(zhì)量不良位置的觀眾能看到表演區(qū)的80%。
本節(jié)所規(guī)定的視線標準,主要是針對鏡框式臺口劇場制定的。對于伸出式、島式舞臺的視線設計只作一些基本的規(guī)定。
? ? 視線設計是觀眾廳設計中重要環(huán)節(jié),要保證觀眾在舒適狀態(tài)下,看清舞臺面上表演區(qū)的表演,以滿足觀眾最基本的觀看要求。
? ? 在實際工程中視線遮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完全無遮擋的視線設計會使觀眾席升起過高,提高工程造價,限制觀眾廳的規(guī)模。因此大多數(shù)劇場設計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允許部分遮擋,但將其數(shù)量限制在允許的限度內(nèi)。本條規(guī)定視線受條件限制時,宜使位于最偏座席的觀眾能看到80%的表演區(qū)。
2、觀眾廳的視點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 對于鏡框式舞臺劇場,視點宜選在舞臺面臺口線中心處。
? ? 2.對于大臺唇式、伸出式舞臺劇場,視點應按實際需要,將設計視點適當外移。
? ? 3.對于島式舞臺,視點應選在表演區(qū)的邊緣。
? ? 4.當受條件限制時,視點可適當上移,但不得超過舞臺面0.30m;也可向臺口線或表演區(qū)邊緣后方移動,但不得大于1.00m。
設計視點的選擇,與視線設計質(zhì)量及視線升高有較大的關系。在鏡框式舞臺劇場設計中一般習慣將視點定在臺口線的中心,以保證能看清大幕線以后舞臺面上的表演。部分戲劇表演藝術需要突破臺口,到臺口線以外去表演,或設升降樂池,或在樂池上加蓋板,或犧牲前幾排座位加蓋臺面,因此有第2款的規(guī)定。具體前移多少,既要照顧到導演、舞美的要求,還要結合工程實際全面考慮。因為視點前移,會引起視線升高變陡。島式舞臺表演區(qū)較小,所以視點定在表演區(qū)的邊緣。
? ? 本條第4款的規(guī)定是定量地限制垂直遮擋。提高視點也就是承認視點以下可以看不清楚;視點后移,則視點前面可以看不清楚。但提高視點和視點向大幕內(nèi)后移都可以使視線升高曲線變緩,從而降低最后升起的高度,在工程實踐上有一定意義。
3、觀眾廳視線超高值(C值)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 視線超高值不應小于0.12m。
? ? 2 當隔排計算視線超高值時,座席排列應錯排布置,并應保證視線直接看到視點。
? ? 3 對于兒童劇場、伸出式、島式舞臺劇場,視線超高值宜適當增加。
視線設計無遮擋,要求后一排觀眾視線穿過正前方緊鄰觀眾的頭頂。據(jù)統(tǒng)計我國成年人眼睛至頭頂(不戴帽)測量的平均值為0.12m,以此作為視線升高常數(shù),便于以后的計算。隔排計算視線超高值時,座席錯排才能保證視線從緊鄰前排的觀眾空隙之間穿過,直接看到視點。這是因為每排視線升高0.12m,視線升起很陡,工程造價提高。采用錯排,C值按隔排0.12m取值,視覺質(zhì)量降低不多,但視線升高可以相應平緩,這是常用的方法。條件緊張的情況下,可考慮錯排0.12m,但不提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加大C值,但須通過視線分析、聲學分析確定合理的視線超高值。
? ? 本條第3款的規(guī)定是因為青少年C值雖小于0.12m,但年齡在7歲~13歲之間,由于發(fā)育迅速,年齡不同而差別很大,因而坐著的兒童眼高不是一個常數(shù),而是一個變化很大的數(shù)值。經(jīng)調(diào)研,在設計兒童劇場時,為保證兒童的身心發(fā)育健康,其視線設計在可能條件下取高值。
? ? 伸出式舞臺、島式舞臺視點較低,所以視線超高值應采取較高標準。具體采用什么數(shù)值應根據(jù)工程具體技術要求,合理設計。
4、舞臺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對于鏡框式舞臺面,不應小于0.60m,且不應大于1.10m。
? ? 2.對于伸出式舞臺面,宜為0.30m~0.60m;對于附有鏡框式舞臺的伸出式舞臺,第一排座席地面可與主舞臺面齊平。
? ? 3.對于島式舞臺臺面,不宜高于0.30m,可與第一排座席地面齊平。
舞臺面的高度影響設計視線升高高度,舞臺面愈低、視線升起愈高;舞臺面愈高,則視線升起愈低,但舞臺面高度不得超過第一排觀眾坐著時的眼高。這個數(shù)值據(jù)調(diào)查在1.00m~1.50m之間。舞臺面比觀眾坐著眼高稍低,視覺效果較佳。
5、對于觀眾席與視點之間的最遠視距,歌舞劇場不宜大于33m;話劇和戲曲劇場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島式舞臺劇場不宜大于20m。
最遠視距是衡量觀眾視覺質(zhì)量指標之一。規(guī)定最遠視距的因素之一是滿足視覺生理學的要求。正常視力的眼睛,能看到的最小尺寸或間距等于視弧上一分的刻度,換算成空間量度,距離15m可以看清楚的最小尺寸為4mm,距離30m可以看清楚的最小尺寸為9mm。
? ? 因此,要看清面部表情及化妝細部,不考慮其他因素,應使最遠視距不超過20m,要觀看真人的表演,最遠不應超過30m。決定觀眾廳最遠視距因素還有觀眾廳的規(guī)模,其規(guī)模又受制于多種因素,此問題與技術無關,所以單從視覺生理學一方面考慮。
6、對于觀眾視線最大俯角,鏡框式舞臺的樓座后排不宜大于30°,靠近舞臺的包廂或邊樓座不宜大于35°;伸出式、島式舞臺劇場的觀眾視線俯角不宜大于30°。
當視線升起過陡,樓座觀眾俯角超過30°時,從視覺生理學角度來講,觀眾分辨形狀能力迅速減弱;同時座席升起過陡,對觀眾是不安全的。
二、座席
1、觀眾廳的座席應緊湊,應滿足視線、排距、扶手中距、疏散等要求,其面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甲等劇場不應小于0.80㎡/座。
? ? 2.乙等劇場不應小于0.70㎡/座。
2、劇場應設置有靠背的固定座椅。當包廂座位不超過12個時,可設活動座椅。
采用固定座椅是避免疏散時,尤其是發(fā)生事故緊急疏散時造成混亂。小型包廂人數(shù)不超過12個時,因人數(shù)有限,不致造成混亂,座椅可不固定。
3、觀眾廳座椅應滿足聲學設計的要求。
4、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應小于0.50m,軟椅不應小于0.55m。
本條規(guī)定是允許的最小尺寸。
5、座席排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短排法:硬椅不應小于0.80m,軟椅不應小于0.90m,臺階式地面排距應適當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30m。
? ? 2.長排法:硬椅不應小于1.00m;軟椅不應小于1.10m,臺階式地面排距應適當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0m。
? ? 3.靠后墻設置座位時,樓座及池座最后一排座位排距應至少增大0.12m。
? ? 4.在座位升起大于0.50m時,應適當增高靠背高度。
排距規(guī)定,一方面影響觀眾觀看演出舒適程度,一方面影響觀眾疏散,還影響觀眾廳視線升高及聲學效果。采用合理參數(shù),是節(jié)約面積及降低觀眾廳地面升高的重要因素。
? ? 在臺階式地面,因椅背有100°~106°的傾斜,對疏散觀眾的膝部有影響,所以要將排距適當增大??亢髩υO置座位時,因為同樣原因,要將排距放寬0.12m以上,否則,就等于縮小了排距。
? ? 長排法宜在規(guī)模較小的劇場采用。
? ? 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排距尺寸均為凈尺寸,樓座首排及前面有實心欄板的座席需特別注意保證凈尺寸滿足排距要求。
6、每排座位排列數(shù)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短排法:雙側有走道時不宜超過22座,單側有走道時不宜超過11座;超過限額時,每增加一個座位,排距應增大25mm。
? ? 2.長排法:雙側有走道時不應超過50座,單側有走道時不應超過25座。
7、為行動障礙者欣賞文娛表演提供條件,觀眾席應預留輪椅座席,且座席深度不應小于1.10m,寬度不應小于0.80m,位置應方便行動障礙者入席及疏散,并應設置國際通用標志。
8、觀眾廳的輪椅座席數(shù)量應根據(jù)劇場規(guī)模進行確定,并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

三、走道
1、本條為強制性條文。觀眾廳內(nèi)走道的布局應與觀眾席片區(qū)容量相適應,并應與安全出口聯(lián)系順暢,寬度應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2、對于池座首排座位,除排距外,與舞臺前沿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50m,與樂池欄桿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00m;當池座首排設置輪椅座席時,至少應再增加0.50m的距離。
池座第一排距樂池欄桿的距離除滿足通行疏散外,尚應保持一定距離,避免過近及水平視角過寬(正常人的水平視角為40°),導致觀眾轉(zhuǎn)頭過頻,引起疲勞。如果將殘疾人設在前排時,排距以外與樂池欄桿為1.00m時考慮殘疾人輪椅行動及回轉(zhuǎn)尺度要求,應再加0.50m。
3、兩條橫向走道之間的座位不宜超過20排,靠后墻設置座位時,橫向走道與后墻之間的座位不宜超過10排。
4、走道的寬度除應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短排法:邊走道凈寬度不應小于0.80m;縱向走道凈寬度不應小于1.10m,橫向走道除排距尺寸以外的通行凈寬度不應小于1.10m。
? ? 2.長排法:邊走道凈寬度不應小于1.20m。

5、本條為強制性條文。觀眾廳縱走道鋪設的地面材料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B1級材料,且應固定牢固,并應做防滑處理。坡度大于1:8時應做成高度不大于0.20m的臺階。
6、觀眾廳的主要疏散走道、坡道及臺階應設置地燈或夜光裝置保證觀眾的疏散及使用要求。
7、當觀眾廳座席地坪高于前排0.50m以及座席側面緊臨有高差的縱向走道或梯步時,應在高處設欄桿,且欄桿應堅固,高度不應小于1.05m,并不應遮擋視線。
當座席地坪高于前排0.50m時,前排僅露出半個椅背,觀眾在疏散時容易翻過去。座席側面臨過道處是指穿過樓座的疏散口的兩邊和后面,如不設欄桿,疏散的觀眾會跌下來。另外,凡高度超過0.50m的臺階都應加設固定欄桿。
8、本條為強制性條文。觀眾廳應采取措施保證人身安全,樓座前排欄桿和樓層包廂欄桿不應遮擋視線,高度不應大于0.85m,下部實體部分不得低于0.45m。
樓座及包廂欄桿的高度,尤其是側座,對視線的影響很大。
? ? 樓座或包廂實體部分欄桿宜向外側增加厚度,并采取措施增強安全防護,除保證人身安全外同時防止小物品滑落到下層打傷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