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圖形的重要工具,學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內容,并且能靈活運用
它們,才能學好四邊形、圓等內容。學生已學過線段、角、相交線、平行線以及三角形的有
關知識,七年級兩冊教科書中安排了一些說理的內容,前面又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
這節(jié)是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經歷三角形全條件的探索過程,突出體現了
新教材的設計思想。從本節(jié)開始,要使學生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掌握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
這既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教科書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重點放在第一個條件("
邊邊邊"條件)上,使學生以"邊邊邊"條件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樣判定。在掌握了"
邊邊邊"條件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怎樣運用"邊邊邊"條件進行推理論證,怎樣正確地表達證
明過程。"邊邊邊"條件掌握好了,再學習其他條件就不困難了。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的基礎及本課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據教學大綱的確定本課的教
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條件,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初步體會并運用綜合推理證明命
題。
(2)能力目標:
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體驗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
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思考、并注重書寫格式的養(yǎng)成。
(3)情感目標:
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以觀察思考、動手畫圖、小組
討論、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3.教材的重點難點:
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條件的探索和運用是本節(jié)重點,使學生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初步
學會證三角形全等的格式是本節(jié)難點。
4.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
解決重點的方法主要是:(1)分類提問:一個條件、兩個條件情況,讓學生猜想,小組討論,老
師用課件展示畫三角形的情形,學生歸納,滿足一個或兩個條件是不能說三角形全等的。自然
轉到三個條件的探索,三個角行吧,顯然不行;三條邊呢?教師讓學生從實踐入手,給定三角形三
邊,學生在薄紙上畫,然后小組的同學看所畫三角形能否重合,探索歸納、形成結論,得到"邊邊
邊"判定。(2)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菜架、橋梁、鐵塔、自行車中
的三角形結構,再次說明三角形三邊固定,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就固定了,這就是三角形的穩(wěn)定
性,也就是說三邊對應相等的三角形全等。(3)注重分析思路,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注重書寫格
式,讓學生學會清楚地表達思考的過程。在證明例1的結論"△ABD≌△ACD"以前,首先指出證
題的思路:"要證△ABD≌△ACD,可看這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是否對應相等."為了清楚地表達
上述思考過程,引入"∵""∴"及綜合法證明的格式,把證明的過程簡明地表達出來。這樣,既為
學生運用"邊邊邊"判定埋下伏筆,也為學生理解和書寫證明過程減緩坡度。要突破學生理解和
學會書寫證明過程這個難點,又采取如下措施:(1)在學生歸納出"邊邊邊"后,教師提問:如何用
符號語言來表達呢?幻燈出示兩個三角形,引導學生口述,教師介紹,多媒體強化學生的感知。(2)
例題由老師板書示范證明過程;接著幻燈出示變式,讓學生嘗試書寫證明過程。(3)幻燈出示兩
道補充證明條件的填空題,進一步強化證明過程的理解和書寫。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強,并且在初一基礎上初二學生有一定的分
析力,歸納力和進行簡單說理能力。生產生活中的全等形,激發(fā)了學生探究三角形全等的熱情。
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本節(jié)課特點、挖掘適合學生的學習材料,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
他們真正理解這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三角形全等概念基礎上,如何用較少的條件來判斷三角形全
等,并且把推理過程正確書寫出來。通過"邊邊邊"條件探究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和
思考能力;通過對探究過程的反思,進一步強化對分類和化歸思想的認識。
三、教法設計:
1、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數學課上得有趣、生動、高效,教學中引導學生從
實踐入手,采取提問、猜測、探索、歸納等教學手段總結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判定,采用啟
發(fā)式教學與分層訓練法,用討論法、講授法為輔助。
2、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穿插小組討論,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加大課堂
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3、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產生于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觀察生產生活中三角形穩(wěn)
定性的應用,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并加深對"邊邊邊"條件的理解。
4、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歸納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互助、協(xié)作的精
神。
5、讓學生自己嘗試證明變式題,培養(yǎng)學生會思考,會推理,會書寫三角形全等的證明。
四、學法指導:
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教學中應在實踐的基礎上重視數
學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激勵學生與老師一道積極投身教學實踐,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
方法,使學生從"學會"轉變成"會學",變被動為主動,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
用。這節(jié)課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通過自己實踐、猜想、討論、模仿等學習方法,學會自己觀察、
探索、歸納和發(fā)現結論,并且善于運用結論,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從而進一步認
識和理解"探索-歸納-運用"的數學思想。
五、教學程序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引導探究------歸納運用------嘗試練習-------鞏固遷移-------
學生小結------布置作業(yè)
[提問]全等三角形的定義、性質?幻燈出示滿足六個條件的兩個三角形,問同學們是否
全等,幻燈動態(tài)展示能夠重合。教師反問引入探究:一個條件、兩個條件、三個條件。
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說課稿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網絡點擊數:158更新時間:2009-7-15
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說課稿
p;[探究]一個條件,學生猜想,老師動畫展示;兩個條件,學生小組討論,老師動畫驗證;三個
邊,教師口述畫法,幻燈打出畫圖步驟,學生畫三角形。
[歸納]學生小組活動,實踐發(fā)現、歸納"邊邊邊"判定。教師舉例運用,學生觀察模仿。三
角形的穩(wěn)定性,例1。
[嘗試]簡單變式練習,總結證明全等的書寫格式。
[遷移]兩道補充證明條件的練習和教材96頁思考題。
【小結】知道三角形三邊的長度怎樣畫三角形;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體驗分
類討論的思想;初步學會理解證明的思路。
【作業(yè)】
出示例題
例1、已知:如圖,△ABC是一個鋼架,AB=AC,AD是連接點A與BC中點D的支架。
求證:△ABD≌△ACD.
變式練習:如果AB=AC,BD=CD,那么△ABD和△ACD全等嗎?為什么?(上圖變?yōu)檠辔残?
補充證明過程條件的填空
思考練習:如圖,已知AC=FE、BC=DE,點A、D、B、F在一條直線上,AD=FB.要用"邊邊邊"
證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還應該有什么條件?怎樣才能得到這個
條件?
教學小結
老師在多媒體打出,學生回憶,看知道嗎。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探索、歸納、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探究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現
了數學產生于生活而又用于生產生活的思想,并且注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充
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轉變了角色。
六、板書設計:
§13.2.1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一)
一、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三邊對應相等的兩三角形全等(SSS)
二、例(教師示范證明過程書寫)
三、嘗試練習(學生嘗試書寫證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