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讀書筆記(一)
【美】羅蘭·米勒 著????王維平 譯
第一章 人際關系的構成
1.1 親密關系的性質(zhì)和重要性
本書主要關注的是朋友和愛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1.1.1 親密關系的性質(zhì)
親密關系和普通關系主要包含六方面的差異:了解、關心、相互依賴性、相互一致性、信任、承諾。
?????? 1. 了解:彼此熟知一切,并且不輕易告知別人。
?????? 2. 關心:彼此相互關心,可以得到比一般人更多的關愛。伴侶之間的相互關心、理解和欣賞可以增加親密關系。
?????? 3. 相互依賴性:親密伴侶之間的生活相互交織,相互需要且相互影響,即依賴。
?????? 4. 相互一致性:由于很深的聯(lián)系,相互影響,伴侶之間會有很高的相互一致性,認同雙方在生活上的融合。
?????? 5. 信任:相信親密關系不會帶來傷害、且期待伴侶可以滿足自己的要求、關注自己的幸福。失去信任,就會變得猜忌、損害親密關系的坦誠、開朗和依賴。
?????? 6. 承諾:伴侶之間會承諾這段關系到天荒地老,并付出巨大的努力,承諾一旦消失,曾經(jīng)的親密就會慢慢貌合神離。
六個方面齊全且得分高,則親密關系越緊密。但是人與人的關系存在多樣性,沒有單一的親密模式。
1.1.2 歸屬需要?
?????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歸屬需要,我們需要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使自己正常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 歸屬需要的重點在于提供給我們關愛和包容,這樣我們的歸屬需要就會得到滿足,這與是誰提供的無關。我們每個人并不需要過多的親密關系,只需要幾個即可。當我們的歸屬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我們尋求新的親密關系的內(nèi)驅(qū)力就會減少。
????? 親密關系的建立使我們輕松愉悅,要解除親密關系則會遇到層層阻力,親密關系遇到危機時,我們也會魂不守舍。
?????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早期人類比較弱小,需要建立親密關系來使自己結伴生活,有該傾向的人類更加容易生存下來,因此進化選擇了這類人。進化的最后,人們需要親密關系,因此人們會在意他人的看法,極力尋求他人的認同。
?
1.2 文化的影響
????? 最近幾十年來,人們的觀念其實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婚前性行為,丁克等等,這些從前無法接受的行為,都逐漸變得被人們所接受。這其實是社會規(guī)范在發(fā)生變化,隨著社會規(guī)范的變化,親密關系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婚姻不再變得那么神圣,結婚率降低,離婚率增加。就拿同居來說,人們將其作為試婚,來看看兩個人是否合適,但是情侶同居的約定并不如結婚的誓言,隨著同居時間的增加,人們的結婚積極性會降低,分手可能性會增加。與之相反,婚姻越久,越不容易離婚。(個人猜想。一方面長時間的同居會降低新鮮感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生活中累積的矛盾,在沒有結婚這種強力誓言的抵擋下,會沖垮親密關系;在婚姻關系中,人們會更加有決心去解決問題,而每一個解決的問題都會為這段親密關系進行加固)。
1.2.1 親密關系變化的根源?
????? 除了社會規(guī)范的變化,還有很多關系會影響親密關系的變化,比如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愈來愈包容單身;個人主義越來越強調(diào)自我實現(xiàn),并使人不愿意付出;現(xiàn)代的生殖技術也賦予女性更多的自由。但是本文認為,影響親密關系的根源還是特定環(huán)境下的男女相對數(shù)量。
????? 男多女少,親密關系會傾向于保守,男主外,女主內(nèi),反對離婚(男多導致男性更需要去留住女性,反對離婚);女多男少,親密關系會更加開放,男女平等,鼓勵女性外出工作,默許婚前性行為(男性不想過早被束縛于一段婚姻)。當然,該解釋是建立于男性為掌握權勢的強勢群體。
?
1.3 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
????? 我們每個人的人皆關系還受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比如其中影響最大的依戀類型。
????? 對嬰兒而言,依戀類型分為3種,分別是安全型、焦慮-矛盾型、回避型。安全型的父母可以在孩子需要關心的時候及時給予照顧,這會讓孩子覺得十分的安心;焦慮-矛盾型的父母在孩子需要關心的時候時在時不在,這類孩子與他人的關系會過分緊張和依賴,表現(xiàn)出對他人的過分貪求;回避型的父母則是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以敵對的態(tài)度對待,這類孩子不易形成親密關系。
????? 對成人而言,依戀類型有四種,分別是安全型,癡迷型(過分依賴他人),恐懼型(懼怕親密關系),疏離型(拒絕親密關系)。這四類人并不是完全區(qū)分的,因為回避他人和憂慮被棄的程度是連續(xù)變化的。
????? 孩子和養(yǎng)育的人的依戀關系也是有關的,安全型的父母更容易養(yǎng)育出安全型的孩子。當然依戀類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大起大落的事件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依戀類型,但若沒有合適的契機,依戀類型的影響依然是長期且穩(wěn)固的。
?
1.4 個體差異的影響
????? 闡述個體差異如何影響親密伴侶的行為
1.4.1? 性別差異
????? 男性和女性之間確實存在差異,但是差異并不大,相似性其實更多。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其實遠不如男性和男性之間的個體差異更大,女性之間亦然。
1.4.2 性認同差異
????? 即社會文化希望男女各自應該扮演的社會角色,社會文化希望男性剛強自信,有男子氣,稱為工具性特性,而女性則是溫柔體貼,這里稱為表達性特性。但是會存在一部分人稱為雙性人,他們同時具備以上兩種特性,這類人比較少,但是這類人在親密關系中,相比于傳統(tǒng)的單一特性男性或者女性更加容易相處,但是這類人通常并不受到社會文化的待見。
1.4.3 人格
????? 人格特質(zhì)比較穩(wěn)定,長期也只會緩慢變化。
????? 人格特質(zhì)分為以下五類:
?????? ? 開放性:富有想象力,不墨守成規(guī),藝術氣息
?????? ? 外向型:開朗,合群,熱情,喜歡社交
?????? ? 盡責性:勤勞,可依賴,有序
?????? ? 宜人性:同情心,合作性,對人信任
?????? ? 神經(jīng)質(zhì):善變,易擔憂、焦慮和憤怒??????
?????? 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從低到高排列
1.4.4 自尊
????? 自尊可以理解為對自己的評價,也是社會關系測量表,當他人愿意接納自己,對自己評價高,那么就會產(chǎn)生高自尊,反之就是低自尊。自尊高的人當親密關系出現(xiàn)裂紋的時候,可以去修復,因為他們對伴侶給的愛和評價充滿信心。低自尊的人當親密關系出現(xiàn)危機的時候容易封閉自己,平時也更容易猜疑
?
1.5 人類本性的影響
????? 這里主要研究的是演化心理學。
????? 第一是性選擇,即性選擇使人類成為了這樣的物種。適者生存,實際上可以繁殖下一代的才能生存,因此有歸屬需要的人有繁殖優(yōu)勢,生下來沒有歸屬需要的人越來越少。
????? 第二個假設是男女之間面臨著不同的繁殖困境。男性的繁殖成本低,女性很高,因此男性選擇伴侶不那么苛刻,女性則謹慎很多。另外一個便是父系不確定性,男性無法確定孩子是否是自己的,而女性則可以確定,或許因為這個,女性的不貞行為少,而男性格外警惕紅杏出墻。這個了假設也可以用來解釋男女在短期和長期求偶上的不同,男性短期看重易得性與性感,長期則是偏好貞潔的女性。女性短期看重強勢,陽剛等男子氣,長期則是經(jīng)歷前景。
?????? 第三個也是文化的影響,即生育科技和經(jīng)濟發(fā)展,男性想要繁殖成功,需要對女性一心一意,以及一些別的變化等。
?
1.6 人際互動的影響
????? 人際關系不是靜態(tài)的,是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構成的,一個安全型的人遇到不同類型的人,其人際關系也完全不同。人際關系就是那么一個復雜的不斷變化的綜合影響體。
?
1.7 人際關系的消極面
????? 我們和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有可能會遭遇痛苦和失望,也會擔心自己被他人利用,但是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能離開交往和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