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志怪》01:商丘觀蛇事件
庚子冬臘月至辛丑春正月,中原大燠,霜雪不至。商丘某邑,有大蛇日日見于墳塋,巳時出曝,申時歸穴。時人以為神,觀者環(huán)堵,至有羅拜而祭之者,守令驅(qū)之始散。
#商丘#?
今譯:農(nóng)歷庚子年臘月至次年正月,中原地區(qū)十分溫暖,沒有霜雪。商丘某地的墳地上,有一條大蛇每天準時出沒,上午9點左右出洞曬太陽,下午3點左右進洞。當時人物認為這條蛇很神驗,圍觀者很多,甚至有人跪拜祭祀,后人地方政府教育訓導,人們才散去。
補充: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獨特小說文體,用粗陳梗概的方式記錄一些相對神秘的事件,文言短篇是其主要特點。
古人創(chuàng)作志怪小說,目的之一是發(fā)明神道之不誣,即證明鬼神之說并非空談。除此之外,還可以“游心娛目”。
典型的志怪小說,就是《搜神記》《閱微草堂筆記》等書,至于《聊齋志異》,往往被認為“一書兼二體”“用傳奇法而以志怪”,兼具傳奇和志怪兩種文體。
傳奇,源于唐傳奇小說。是相比比較成熟的小說,不同于傳奇小說的粗陳梗概,傳奇小說敘事完整,在人物塑造、細節(jié)描寫等方面已經(jīng)超越了志怪小說。但即便是傳奇小說已經(jīng)成熟之后,還有不少文人堅持創(chuàng)作志怪小說。我們今天雖然不信鬼神,卻也可以用志怪的方式記錄一些與神秘沾邊的事件。商丘觀蛇,雖然有科學解釋,但對于一般人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神秘性,用志怪體記載,十分合適。
因此,我記錄商丘大蛇,絕對沒有批評之意,只是粗略記載這一事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