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第七章 國家屬性決定政治形式—第三節(jié) 政治形式反映一定的民族特性

2023-09-03 18:23 作者:HIP10826  | 我要投稿

第三節(jié) 政治形式反映一定的民族特性


一、民族特性影響政治形式

???????任何政治形式形成后在規(guī)約政治統(tǒng)治的同時,也將全面規(guī)約社會生活和社會發(fā)展。這就意味著在政治形式形成、鞏固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除了統(tǒng)治階級意志起作用外,基于一定社會、歷史和文化基礎上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也將起很大的影響作用。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將具體影響一定政治形式在一定社會中的存在方式、社會價值和實際的政治功能。馬克思主義在對階級社會歷史中存在的各種政治形式的考察與分析中,充分認識到了這種影響的存在及其實際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在不同的社會中,社會、歷史和文化長期發(fā)展所沉淀出的不同民族特性,對政治形式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從而使政治形式在不同的社會中表現(xiàn)出豐富的多樣性。不研究民族特性對政治形式的深刻影響,人們就無法很好地分析和理解政治形式在不同社會中的變異和政治形式之間的差別。所以,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在強調(diào)應從一定的生產(chǎn)關系中找出政治形式的“最深秘密”和“隱蔽基礎”時,也同時指出:“不過,這并不妨礙相同的經(jīng)濟基礎—按主要條件來說相同——可以由于無數(shù)不同的經(jīng)驗的事實、自然條件、種族關系,各種從外部發(fā)生作用的歷史影響等等,而在現(xiàn)象上顯示出無窮無盡的變異和程度差異,這些變異和程度差異只有通過對這些經(jīng)驗所提供的事實進行分析才可以理解?!痹谶@里,馬克思不僅肯定了除經(jīng)濟關系外各種自然和人文因素對政治形式的影響,而且認為只有對這些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分析才能很好地理解各種政治形式及其變異。在這里,我們把這些自然和文化的因素歸結為較深層次的民族特性。民族特性對政治形式的影響是多層而、多內(nèi)容的。以下主要分析歷史傳統(tǒng)、宗教和民族性格對政治形式的不同影響。

? ? ? ?第一,歷史傳統(tǒng)對政治形式的影響?!拔ㄎ锸酚^是以一定歷史時期的物質(zhì)經(jīng)濟生活條件來說明一切歷史事變和觀念、一切政治、哲學和宗教的”。【1】根據(jù)這一歷史觀,歷史上任何政治形式都是由當時的經(jīng)濟關系決定的。但是馬克思主義也同時意識到受一定經(jīng)濟關系制約的人的主動行為,在整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實際上是創(chuàng)造或推動歷史發(fā)展的行為,這種行為“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2】,因而,“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條件,甚至那些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傳統(tǒng),也起著一定的作用,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作用”【3】。顯然,馬克思主義在強調(diào)經(jīng)濟關系的決定作用的同時,也承認歷史傳統(tǒng)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作用。馬克思主義不僅在理論上闡明了這一問題,而且在分析具體政治形式之間差異時注意到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作用。以馬克思對西班牙君主專制的分析為例說明。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7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頁。



? ? ? ?1854年,馬克思為了深人地了解西班牙革命的特殊性質(zhì)和特點,仔細研究了西班牙的歷史,并寫下了“革命的西班牙”一組文章。在文章中,他指出了歷史上西班牙君主專制與歐洲的一般君主專制的差異。他認為,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中世紀所曾共有的地方自治傳統(tǒng),在歐洲其他一些國家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產(chǎn)階級的壯大衰弱下去了,而在西班牙由于城市工商業(yè)的衰落卻保留了下來。結果,“在歐洲其他大國里,君主專制是作為文明中心、社會統(tǒng)一的基礎出現(xiàn)的。在那里,君主專制是一個洪爐,在這個洪爐里各種社會成分被攙合在一起,受到開導,這就使得城市認為資產(chǎn)階級的普遍統(tǒng)治和市民社會的公共政權比自己的中世紀地方自治更好。”【1】在西班牙恰恰相反,由于各省和各個公社在自治傳統(tǒng)下,依然保持獨立,再加上各自治區(qū)已發(fā)展的不平衡,西班牙形不成全國性的統(tǒng)一,形不成具有一定社會基礎的,又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樣,“君主專制不僅在西班牙遇到了本性就同中央集權抵觸的物質(zhì)因素,而且盡力阻礙取決于全國性的分工和國內(nèi)交換的多樣性的共同利益的產(chǎn)生,而這種共同利益正是建立統(tǒng)一的管理體系和統(tǒng)一的法律的唯一可能的基礎。因此,西班牙的君主專制同歐洲的一般君主專制只有純粹表面上的相似,其實,它應該列人亞洲的政體?!?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2">【2】即屬于東方式的君主專制的制度。東方專制制度的自然基礎是“各個公社相互間這種完全隔絕的狀態(tài),在全國造成雖然相同但絕非共同的利益”【3】。西班牙的君主專制的自然基礎正是如此。在這里,馬克思從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人手,在考察地方自治傳統(tǒng)在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命運的基礎上,回答了地方自治的不同命運對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君主專制的實質(zhì)所產(chǎn)生的影響。

? ? ? ?第二,宗教對政治形式的影響。任何社會,任何民族都會形成自己的信仰,并長久地保留這種信仰。一種信仰一且形成就將指導人們的行動方向和行為方式。當一種信仰在一個社會或民族中占主導地位時,這種信仰所包含的精神和理想也就將成為這個社會或民族的精神或理想,并指導著這個社會或民族的行動方向和行為方式。一個社會或民族的信仰往往是與在這個社會或民族中占主導地位的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個社會或民族的宗教和宗教信仰,將不可避免地對一個社會或民族的政治文化取向產(chǎn)生影響,從而影響具體的政治形式選擇。恩格斯在分析英國和德國政治形式時,考察了歐洲宗教改革后在德國占主導地位的路德教和在英國占主導地位的加爾文教對這兩國政治形式的影響。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62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4頁。



? ? ? ?恩格斯認為“中世紀把意識形態(tài)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學、政治、法學,都合并到神學中,使它們成為神學中的科目。因此,當時任何社會運動和政治運動都不得不采取神學的形式”【1】。在英國,17世紀的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就是在神學的形式下展開的?!爱斅返碌淖诮谈母镌诘聡呀?jīng)蛻化并把德國引向滅亡的時候,加爾文的宗教改革卻成了日內(nèi)瓦、荷蘭和蘇格蘭共和黨人的旗幟,·····并為英國發(fā)生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識形態(tài)的外衣”。【2】在當時的英國,“加爾文的信條適合當時資產(chǎn)階級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3】這樣,加爾文教不僅影響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且影響了政治發(fā)展?!凹訝栁牡慕虝慕M織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國已經(jīng)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間的王國還能夠仍然從屬于君王、主教和領主嗎?當?shù)聡穆返陆套兂芍T侯手中的馴服工具的時候,加爾文教在荷蘭創(chuàng)立了共和國,并且在英國,特別是在蘇格蘭,創(chuàng)立了有力的共和主義的政黨”。【4】與加爾文教在英國產(chǎn)生的情況完全相反,路德教給德國帶來的不是共和,而是陳舊的君主專制,因為,當?shù)聡霓r(nóng)民們利用“強有力的武器—路德翻譯的圣經(jīng),從各方面反對諸侯、貴族、僧侶的時候”,“路德把這個武器掉轉(zhuǎn)過來反對農(nóng)民,他從圣經(jīng)中拼湊出真正的贊美詩來歌頌那些由上帝委派的官方,這是舐食專制君主殘盞的臣仆從來還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的。神授君權、忍耐服從,甚至農(nóng)奴制度都由圣經(jīng)認可了。不僅農(nóng)民起義,就是路德本人對僧侶權威和世俗權威的全部反抗活動都在圣經(jīng)里被否定了;這樣,路德不僅把下層人民的運動,而且連市民階級的運動也出賣給諸侯了”。⑤從恩格斯分析的這兩個典型事例可以看出,對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民族精神具有深刻決定作用的宗教,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政治形式的確立;而在長遠的歷史發(fā)展中,將對一種政治形式的維持和鞏固也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 ? ? ?第三,民族性格對政治形式的影響。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思想、傳統(tǒng)和生活的積淀,它深深地埋藏在每一個民族的精神之中,規(guī)范和影響著每一民族的情感和行為取向、理想和價值觀取向。每一民族特定的性格與該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所形成的社會文化和心理氛圍,是一定政治形式形成與發(fā)展的特定環(huán)境,對政治形式具有深刻的影響作用。恩格斯在考察英國社會與英國政制時,揭示了英國人獨特的民族性格與英國君主立憲制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恩格斯指出,在英國君主立憲政體中,國王和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1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2頁。

【3】【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1頁。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10頁。



在上院中的貴族力量都已被大大削弱,盡管如此,這種陳舊的政治力量,卻依然在英國政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他們?nèi)允艿接说某绨莺妥鹁?。“英國憲法是一座顛倒過來的金字塔,塔頂同時又是底座。所以君主這一要素在實際上變得愈不重要,它在英國人的眼光中的意義就愈重大。大家知道,沒有一個地方比英國更崇拜統(tǒng)而不治的人物了?!迸c王權一樣,貴族在憲法中也沒什么地位,上院只不過是他們的養(yǎng)老院,然而這一切也沒影響他們在英國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國王的權力愈是削弱,大家對國王就愈是崇拜,同樣,上院的政治影響愈是降低,人們對貴族就愈加恭敬?!倍鞲袼拐J為,這些在歐洲大陸的人看來十分可惡可厭的現(xiàn)象,之所以能在英國完好地保存,問題并不在于英國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中還保留了許多封建時代的政治活動方式,如下院議員和上院議員談公務時必須持帽而立,而上院議員則戴帽而坐,問題的關鍵在于英國公眾的輿論“認為上院議員是高等存在物,并十分尊重家譜、顯赫的爵位、古舊家庭的遺物等等。”“英國性格的這一特征表現(xiàn)了對毫無意義的空洞名詞的崇拜,表現(xiàn)了這樣一種荒唐透頂?shù)墓虉?zhí)觀點:似平一個偉大的民族、全人類以至整個宇宙,沒有貴族這個名詞就不能存在?!?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2">【1】英國正是這種獨特的民族性格下形成了給王權和貴族留有受人尊敬地位的君主立憲制;同樣,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也將在這種民族性格所形成的有利氛圍中長久地保留下去,盡管當今英國社會已進人一個更為現(xiàn)代化的時代。

二、民族特點導致政治形式的多樣性

? ? ? ?在階級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政治形式的多樣性主要體現(xiàn)為兩種情況:一是在一定經(jīng)濟形態(tài)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統(tǒng)治階級在不同國家統(tǒng)治采用不同的政治形式,從而使同一類型國家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多樣性;二是同一種政治形式在同一類型的各個國家中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不同。在階級社會的任何時期,各種政治形式的確立都是以該時期社會的經(jīng)濟關系為基礎的,并受這種經(jīng)濟關系決定的,因而,在上述這兩種情況下,政治形式的多樣性并不否定政治形式本質(zhì)的統(tǒng)一性。列寧一再強調(diào)這種多樣性中的統(tǒng)一性。他在分析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政治形式時提到這一問題,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政治形式時又強調(diào)了這一問題。他說:“資產(chǎn)階級國家雖然形式極其繁雜,但本質(zhì)是一個:所有這些國家,不管怎樣,歸根到底一定是資產(chǎn)階級專政。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chǎn)主義,當然不能不產(chǎn)生非常豐富和繁雜的政治形式,但本質(zhì)必然是一個,就是無產(chǎn)階級專政?!?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2">【2】很顯然,馬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2—684頁。

【2】《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0頁。



克思主義所說的政治形式的多樣性是以這些多樣政治形式的本質(zhì)統(tǒng)一為前提的。政治形式的多樣性和政治形式本質(zhì)的統(tǒng)一性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

? ? ? ?基于本質(zhì)統(tǒng)一性的政治形式的多樣性,一方面是由于確立這種政治形式的統(tǒng)治階級,在不同的社會所面臨的階級狀況不同,關于這方面原因,前面已作詳細分析;另一方面是由于政治形式在不同社會所面臨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的差異,相對政治形式來說,這種差異可以歸結為民族特點的差異。對于政治形式多樣性來說,不同階級狀況所產(chǎn)生的影響作用是直接的和表層的,而民族特點所產(chǎn)生的影響則是間接的和深層的。

? ? ? ?任何民族都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不僅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經(jīng)濟生活,而且有表現(xiàn)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zhì)。從存在形態(tài)看,民族是一個穩(wěn)定的共同體,與此相適應,民族本身所具有的各種各樣特點也是相對穩(wěn)定和持久的?;谶@些特點之上的一定的社會理想、價值觀念、風格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構成了一定社會的社會文化,它不僅影響著該社會統(tǒng)治階級對政治形式的選擇,而且影響著政治形式在這個社會中的存在與發(fā)展。雖然一定政治形式的確立,作為一種新因素介入社會生活,會對原定的民族特點以及社會文化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相對的、有限的,因為政治形式的存在正是以特定的民族特點以及社會文化為前提的。不同的民族與社會都將按自己的內(nèi)在要求選擇或塑造不同的政治形式,從而形成政治形式的多樣性。

? ? ? ?不同民族與社會選擇或塑造一定政治形式需經(jīng)歷一個調(diào)整與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將努力使一定的政治形式與民族特點相契合;同時,社會自身也將努力適應新的社會和政治活動規(guī)則。一旦這個過程順利完成,政治形式與民族特點形成相互適應的關系,那么這種政治形式在這個社會中,就不僅有其政治上的合理性,而且還具有其社會與文化的合理性。后一種合理性的存在,不僅意味著特定政治形式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與文化性,而且具有廣泛面深厚的社會與文化的基礎。馬克思把政治形式的民族性與文化性的形成,看作是一種政治形式在不同民族與社會條件下的“變異”。

? ? ? ?不同民族特點對政治形式的影響以及政治形式在不同民族與社會中所形成的不同民族性與文化性,實際上表明,現(xiàn)實存在于各個社會的政治形式,既是一種階級統(tǒng)治的選擇,也是一種基于一定民族特點的文化的選擇。作為某一社會文化選擇結果的具體政治形式,往往只能在這種特定社會中存在和發(fā)揮作用,很難在另一種社會中存在和發(fā)揮作用,雖然這兩個社會的階級性是一樣的。在恩格斯看來,英、法兩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后在政治形式選擇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與這兩個國家的民族特性有密切關系。恩格斯詳細分析了英國情況。他認為,英國君主立憲政體是一個極端矛盾的政體,這不僅因為它的形成本身就是矛盾混合的結果,而且因為它的實踐和理論處于極端矛盾的狀態(tài)。就后一種矛盾而言,“兩方面彼此背道面馳,它們已經(jīng)毫無相同之處了。這里是立法權的三位一體,那里是資產(chǎn)階級的橫行霸道;這里是兩院制,那里是操縱一切的下院;這里是國王的大權,那里是下院選出的內(nèi)閣;這里是世襲立法者的獨立的上院,那里是為老朽無用的議員們設立的養(yǎng)老院”。【1】這種極端矛盾的政體之所以能在英國存在,能被英國社會所接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種矛盾的政體是矛盾的英國人的選擇,符合英吉利民族的特性?!坝⒓褡逍缘奶攸c就是未解決的矛盾,完全相反的東西的合一”。【2】英國人“不相信自己能消除對立因而完全聽從經(jīng)驗”【3】。這樣,英國人把傳統(tǒng)奉為神圣的法庭,把經(jīng)驗看作最為真實的裁判。君主立憲制正是英國人在“傳統(tǒng)的法庭”上所作的最符合經(jīng)驗的選擇。因此,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也只能在英國這樣的國家存在,其他國家是無法照搬的。

? ? ? ?英國的事例表明:政治形式的現(xiàn)實存在不僅是政治存在,而且也是文化存在。政治形式的文化存在賦予了政治形式無窮的多樣性。政治形式也是一種文化存在的事實,要求任何試圖確立新政治形式的國家,不能簡單地去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形式,而應按自己的情況選擇。這種選擇不僅要考慮到階級統(tǒng)治,而且要考慮到本民族的社會和文化。考慮前者是為新政治形式尋求作為階級統(tǒng)治形式的合理性;考慮后者是為新政治形式尋求作為社會管理形式的社會和文化的合理性。只有前一種合理性,沒有后一種合理性,政治形式就將因喪失必要的社會和文化基礎而喪失其應有的功能和生命力。

? ? ? ?因此,馬克思主義不承認有惟一的政治形式存在,認為每一民族、每一社會都應按自已民族與社會的特點選擇政治形式。只有與特定的民族和社會相適應的形式,才是最有效的形式。1917年斯大林在論述蘇維埃政權形式時就指出:“蘇維埃是工人階級為奪取政權而斗爭的最適宜的組織形式,但蘇維埃并不是革命組織的唯一形式。這是純粹俄國的形式。在外國,起過同樣作用的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市政廳,巴黎公社時期的國民自衛(wèi)軍中央委員會。我們也想到過革命委員會。也許工人部能成為為奪取政權而斗爭的最適宜的形式?!?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2">【4】民族特點的差異決定了政治形式的多樣性,而多樣的政治形式卻為不同民族的發(fā)展提供了最適宜的形式。歷史一再證明:越是符合民族特點,越是適宜民族發(fā)展的政治形式,越具有生命力和前途。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8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9頁。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61頁。

【4】《斯大林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66~167頁。


第七章 國家屬性決定政治形式—第三節(jié) 政治形式反映一定的民族特性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松溪县| 马龙县| 兰州市| 奉化市| 奇台县| 阜康市| 元氏县| 通榆县| 德州市| 南宁市| 永兴县| 临颍县| 南平市| 阆中市| 石林| 广安市| 三台县| 光山县| 长顺县| 抚顺县| 侯马市| 苏尼特右旗| 扬中市| 潜山县| 四子王旗| 荆州市| 镶黄旗| 兴化市| 浠水县| 定州市| 健康| 福贡县| 荥阳市| 香港| 清水县| 日土县| 虎林市| 若尔盖县| 河东区| 萨迦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