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記 段龜龍 北涼

呂光,字世明。連結(jié)豪賢,好施待士。身長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生寅印。性沈重,質(zhì)略寬大,有度量,時(shí)人莫之識(shí),惟王猛布衣時(shí)異之,曰:“此非凡人。”
呂光左肘生肉印,及征南城,印內(nèi)隱起文字,曰“巨霸。”
呂光太安二年,龜茲國使至,貢寶貨、奇珍、汗血馬,光臨正殿,設(shè)會(huì)文武博戲。
呂光時(shí),敦煌太守宋歆獻(xiàn)同心之梨。
呂光太安三年,白雀巢于陽川令蓋□室。
呂光時(shí)張掖金澤有麟見,群獸皆從,改元麟嘉。
呂光太安三年,白燕游酒泉郡,黑燕列從。
呂光稱王,遣使市六璽于于闐。
涼王呂光麟嘉二年,呂沮渠羅仇為西寧太守。往年蝗蟲所到之處,產(chǎn)子地中,是月盡生,或一頃二頃,覆地跳躍,宿皆變異。王乃躬臨撲蟲,幸揚(yáng)川氵象水北,大駕所到,蟲尋殮盡,是以麥苗損耗無幾。
呂光麟嘉五年,疏勒王獻(xiàn)火浣布、善驛馬。
呂光龍飛二年,太常郭口反叛,口以箋書,招誘楊軌,推為盟主。軌性直,不慮口之傾危,西河太守程肇諫軌曰:“將軍之于呂主,可謂臭味是同,今欲釋同心,托異類,背龍頭,尋蛇尾,非將軍之高算也?!?/p>
郭口略地之際,王孫八人年幼,□□乳母先在東苑,口遂盡投王孫于鋒刃之上,或枝分節(jié)解,飲血盟眾,睹者無不掩目寒心,而口意癸然。
呂光時(shí),州人陳沖得玉璽,博三寸,長四寸,光澤無文,向日視之,字在腹中,有三十四字,言光當(dāng)王。
呂光時(shí),有任射者得罪,自匿,為王欣家奴發(fā)覺,應(yīng)死。射有奇巧,王爾、魯般之儔也,故赦之。及大殿歲久傾敗,任射運(yùn)巧致思,土木俱正。
呂光破龜茲,始獲鳩摩羅什。光死,子纘立,戲弄羅什,或共棋博。及殺子,云斫胡奴頭,什曰:“不斫胡奴頭,胡奴斫人頭?!焙螅y弟字曰胡奴,果斬纘頭。
呂纂咸寧二年,夜見龍出東廂井中,行大殿,每蟠臥,旦見其鱗甲足跡沿有濕處。
呂纂咸寧二年,胡安璩等發(fā)張駿墓,得真珠簾箔、云母屏風(fēng)、琉璃、白玉樽,受三升赤玉簫、紫玉笛、珊瑚鞭、瑪瑙鐘、黃金勒。
太常卿楊穎上疏諫呂纂飲酒過度,出入無恤,纂曰:“不有直亮,誰匡邪僻之君也?”纂雖有此諫,終不能改。
呂纂常與左右因醉騁馳游獵,或馬奔于坑塹之間,侍御史王回、中書侍郎王儒控馬諫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萬乘之主清道而行,奈何去輿輦之安,冒奔馳之危、銜橛之變,動(dòng)有不測(cè)之禍。愚臣竊所未安,敢以死爭,愿陛下宜憶袁盎攬轡之言,不令臣等受譏千載。”纂不納。
隱王張美人,生色壯艷,出家為道。呂隆逼之,乃自投張掖門樓,雙股頓折,口誦經(jīng),顏色自若,俄而死。
呂纂明光宮在漸臺(tái)西,以金玉珠璣為簾箔。
永嘉五年,口口令嚴(yán)羌妾產(chǎn)一龍一鷲,鷲尋飛去,龍十五日,風(fēng)雨迎之。大風(fēng)歙拔張掖郡大樹,經(jīng)宿還立。
李三日讠燕于曲水,命群寮賦詩,為之序。
先酒泉南有銅駝山,大雨雪,沮渠蒙遜遣工取之,得銅數(shù)萬斤。
焉支山,在郡西界,東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蓄牧,與祁連山同。一名刪丹山。
有青鹽池出鹽,正方半寸,其形似石,甚甜美。
祁連山,張掖、酒泉二界之上,東西二百里,南北百余里。山中冬溫夏涼,宜牧牛,乳酪濃好,夏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散。酪特好,酪一斛得升余酥。又有仙人樹,行人山中饑渴者,輒食之飽,不得持去,平居不可見。
昌松縣有鸞鳥城,魏改為神烏縣,張軌時(shí)有五色鳥集于其處,筑城。
張?zhí)戾a,字公純,嘏安定烏氏人,張耳后也。曾祖軌,永嘉中為涼州刺史,值京師大亂,遂據(jù)涼土。天錫篡位,自立為涼州牧。苻堅(jiān)使將姚萇攻沒涼州,天錫歸長安,堅(jiān)以為侍中、比部尚書、歸義侯。從堅(jiān)至壽陽,堅(jiān)軍敗,遂南歸,拜散騎常侍、西平公。
天錫明鑒穎發(fā),英聲少著。
契吳山,在縣北七十里。赫連勃勃北游契吳而嘆曰:“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海,吾行地多矣,自馬嶺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斯之壯麗者也?!?/p>
可藍(lán)山,一名都盧山,皆涇水源,與笄頭山連亙。赫連定勝光二年,畋于涼州,登可藍(lán)山,望統(tǒng)萬城,泣曰:“先帝若以朕承大業(yè),豈有今日乎?”
赫連定據(jù)平?jīng)觯谴松?,有群狐繞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嘆曰:“咄咄!此亦怪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