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舊事

1涼州城,普匈奴故蓋臧城,后人音訛,名姑臧也。
??
2福祿城,因謝艾所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
3觻得,此地本匈奴“觻得王”所居,因以名縣。
4白山,冬夏有雪,故曰白山,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焉。
??
5天山最高,冬夏長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鐵。(白?)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在蒲類海東一百里。
?
6祁連山,有仙樹,人行山中以療饑渴者輒得之??娠?,不得持去,平居時(shí)亦不得見。
??
7焉支山,東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亦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畜牧,與祁連山同。匈奴失祁連、焉支二山,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
8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郡界之上,東西二百余里,南北百余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溫夏涼,宜牧畜養(yǎng)。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娶婦無顏色。祁連一名天山,亦曰白山。
9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郡界之上,有松柏五株,水草茂美。山中冬溫夏涼,宜牧牛羊,充肥,奶酪濃好,夏瀉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一斛酪得酥斗余。
10祁連山宜牧牛羊,充肥,奶酪。夏寫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致解散,一斛酪略得升余酥
11河西牛羊肥,酪過精好。但寫酪置草上,都不解散也。
12三危山,有三峯,故曰三危山。在敦煌縣南二十里,俗亦謂升雨山。
13蔥嶺,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悉生蔥,故曰蔥嶺。河源潛發(fā)其嶺,分為二水,一水徑休循國南,在蔥嶺西,又徑難兜國北,西南去罽賓國三百四十里。
14沙州,天氣晴明,即聞沙鳴,聞?dòng)诔莾?nèi)。人游沙山,結(jié)侶少,或未游即生怖懼,莫敢前。其沙或隨人足頹落,經(jīng)宿卻自還山上。
15流沙磧,在玉門關(guān)外,有三斷石,極大,呼為三隴。
16漢武帝聞大宛馬有天馬,遣李廣利伐之。始得此馬,有角為奇。故漢為賦天馬之歌,胡馬感北風(fēng)之思,遂頓羈,絕絆驤首而馳,晨發(fā)京城,食時(shí)至敦煌北塞下嘶鳴而去,因名其處為候馬亭。今晉昌及馬蹏,谷山下馬跡若踐泥,中有自然之形。
17繞蒲海肥美,良田水草沃衍。
18魯般,敦煌人,與公輸子同名。莫詳年代,巧侔造化。于涼州造佛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詰之,妻具說其故,其父伺得木鳶,楔十余下,乘之,至吳會(huì)。吳人以為祆,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尸。怨吳人殺其父,于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為也。于是赍物巨千謝之。般為斷其一手,其月,吳中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