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人物詮釋分析的原則》(歐麗娟)
人在不斷地成長中,自覺,反思,面對,實踐“不要被本能所宰執(zhí)” 人物分析就好像是“把腳伸在別人的鞋子里” 一、與日常生活中和別人的相處一樣,不要隨意貼標簽。 “個人: 特定的經(jīng)驗上的個人(各人有各人的成長史,生活空間)=特質(zhì); 價值的擁有者(寶釵代表禮教,黛玉代表性靈)=價值” 特質(zhì)不等于價值。 把人物分析以經(jīng)驗上的人來看待,否則你不會成長,看得更遠,更深,理解更豐富,因為你看到的永遠都是別人的設(shè)定。 二、為什么我們會很容易貼標簽簡單的二分法 【傳統(tǒng)】“作者快速臉譜式塑造與讀者臉譜式閱讀,中國傳統(tǒng)戲劇中的以角色登場而不是人物,一上來就已經(jīng)分類好了,這是好人,這是壞人,這是工具人 ” 扁平人物=價值的擁有者=抽象化,概念化 圓形人物=特定經(jīng)驗的人=新奇,深不可測,活在小說外=與眾不同的生命史 偉大小說=足夠多的圓形人物+部分扁平人物(主角一定要是圓形人物,否則絕對不會吸引人心,只會覺得假) 三、小說的來源——史傳。 同樣也不忽略描寫人物的缺點,弱點,不為人知的陰暗面才是你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不要害怕缺點,有成有毀,才合情合理。 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你為什么是這樣的? 1.基因,天賦(智力,道德); 2.教育和環(huán)境(家庭) 3.一定程度的自主(內(nèi)歸因)。 主體心理學(xué)——主體能動性,反求諸己,自己負責(zé)。 【黑格爾】“這里就是羅德島,要跳就在這里跳”(任何地方都是羅德島,要做成一件事不能只歸因于外界,而主要在于你自己的行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