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西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涼山一號隧道第一階段提前77天貫通
1月18日18時18分,隨著“月城涼山號”TBM刀盤破巖而出,由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的樂西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涼山一號隧道平導洞與斜井順利貫通,標志著大涼山一號隧道整體工程第一階段施工任務提前77天順利完成。
貫通現(xiàn)場
樂西高速公路大涼山一號隧道是我國西南地區(qū)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我國第一個采用TBM輔助施工的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全長15.3公里,緊鄰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四川省嘛咪澤自然保護區(qū)等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區(qū)。為保護自然環(huán)境,加快施工進度,中鐵十八局集團采用了“TBM平導+主洞鉆爆法”的組合施工工法,填補了國內高速公路利用TBM施工工藝輔助隧道施工的空白。
再創(chuàng)兩個新紀錄
按照大涼山一號隧道施工任務要求,第一階段平導與斜井貫通的設計指導工期為19個月,由于涼山州地區(qū)交通不便和雨季諸多的自然災害,TBM設備到場比預定時間晚,工期壓力十分緊張。
“月城涼山號”TBM組裝現(xiàn)場
面對困難挑戰(zhàn),項目團隊迎難而上,先后克服了交通運輸困難和斷層破碎帶、瓦斯、突涌水、圍巖變形等復雜的地質條件,有力保障、全力推進TBM持續(xù)、均衡、快速掘進。
自入場以來,項目團隊先后創(chuàng)造了5項公路隧道施工全國紀錄,此次順利貫通,標志著項目團隊再創(chuàng)兩項新紀錄,即:創(chuàng)造了我國公路TBM輔助施工掘進6298米用時最短、速度最快的紀錄;創(chuàng)造了我國公路掘進8000米(斜井人工鉆爆+TBM工法)最快紀錄。
攻克西南公路最陡坡
大涼山一號隧道斜井加聯(lián)絡通道長1706.093米,為輔助施工型隧道。隧道坡度13%,整體高差達到了220米,是西南地區(qū)公路施工有史以來的最陡坡,且地形復雜,地下溶洞發(fā)育,日均涌水量最大超過了10000立方米,施工極度困難。
斜井主洞交叉口與渣場高差示意圖
出渣車從斜井底部(與主洞交叉口位置)爬到斜井洞口近200米(約等于70層樓高),從斜井洞口到渣場又爬升了近100米的高度,兩者相加,出渣車從主洞到渣場全程相當于爬升了近300米的高度。
業(yè)主舉辦大涼山1#隧道平導TBM與斜井貫通慰問
此次大涼山一號隧道平導洞與斜井貫通后,斜井將輔助大涼山一號隧道主洞施工,承擔起更多建設、運輸和保障人員安全的任務,隧道建設將進入加速快車道。截至目前,大涼山一號隧道平導洞累計完成7856米,預計在2023年1月實現(xiàn)平導洞合同段貫通,出口左線累計完成開挖支護2116米,右線累計完成開挖支護3298米,預計在2024年5月實現(xiàn)主洞整體貫通。
打造“智慧樂西高速”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始終堅持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信息化建設、數(shù)字化轉型”部署,全方位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定制上線了樂西高速項目部“項目管理云平臺”。
該平臺結合BIM、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對項目現(xiàn)場管理數(shù)據實現(xiàn)自動采集,并且對數(shù)據進行實時分析和預警,智慧度量施工品質,智能識別項目進度,控制材料損耗,多維數(shù)據評估工地風險等級。同時制定預案及管理措施,有效實現(xiàn)勞務管理、安全質量管理、網格化管理、風險管理等系統(tǒng)的智能化和互聯(lián)互通,并將管理資料系統(tǒng)化、集成化,進而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據悉,樂西高速公路被譽為“千年等一路”,是四川大小涼山200萬彝族同胞幾輩人的期盼,全面建成通車后將與成渝、京昆、蓉麗等多條國道主干線相通,不僅徹底結束涼山州的昭覺、美姑和雷波三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還將從昭覺、美姑、雷波到成都的行車時間由現(xiàn)在的10個小時以上縮短到4個小時,對鞏固擴大涼山州地區(qū)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和對外文化交流交融、實現(xiàn)各民族百姓共同富裕將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編輯:賀銳、黃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