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理】人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兒,只要做對正確的事

我們都可能會在某個時刻遇到突發(fā)事件或個人危機,這會讓我們無法專心工作。也許是家庭成員生病,或者自己不小心病了,抑或是其他極端艱難的處境,該如何專業(yè)地應對?你會向領導或同事袒露正在發(fā)生的事嗎?此時你又該做些什么?? ??

“這就是人生,每個人都會遇到這些事”,安妮·克里米爾說道,她是《It’s Always Personal》系列圖書的作者。即使你知道自己身處的企業(yè)還算不錯,但這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尤其是如果你還要努力對家庭和工作高度負責。簡·達頓認為,當你告訴自己“我無法完成工作”時,這也許就是該尋求幫助的時候。她是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的教授,曾和他人合著《在工作中喚醒同情心》一書。
這里有一些建議,教你如何在遇到個人危機的時候去工作。?
確定自己所需
達頓說,首先,利用手頭所有的資源,包括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去幫助你度過危機。你是否有朋友或家人可以參與進來?是否有團隊能夠在短期內幫你分擔一部分責任?
你所需要的也許并不多。關鍵是要找出什么才能減輕你的壓力。

衡量隱私的重要性
然而,在你尋求幫助前,你要考慮你愿意分享的舒適區(qū)。“這要看個人選擇,”克里米爾說,“每個人維護自身隱私的原因都不一致”,尤其是,譬如得了有羞恥感的疾病。對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不自信,這是另一個讓人不愿意公開的因素。達頓表示同意并指出,在一些情況下,“暴露你的處境并不安全”。她建議問自己一些問題來衡量風險,如:我身處什么樣的企業(yè)文化中?是否有常規(guī)化程序去處理這件事?我是否需要去找HR?團隊里有其他人可以幫助我嗎?他們對待我是否會人性化?又或者我是否需要考慮該如何保護自己?
如果你覺得可以分享,那就這樣做
如果你覺得可以分享自身處境,那就這樣做,通常效果會更好。“我們往往被鼓勵在私人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這不會一直有效?!笨死锩谞栒f。實際上,據(jù)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教授阿什利·哈丁的研究顯示,當你允許同事了解你更多的私生活時,他們會更積極地滿足你的需求?!爱斈銢]有足夠的能力完成工作時,很有可能你的同事已經(jīng)意識到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你最好讓他們了解正在發(fā)生什么?!惫〗忉尩馈H绻汶y以直接將自身情況告訴同事,也可以讓和你關系好的同事告訴他們。“這種間接的披露形式可以為你的隊友開辟一個空間,讓他們頭腦風暴幫助你的方法?!?/p>
設置邊界
但是,這不是說,你需要坐下來,告訴每一個人關于你極度痛苦狀態(tài)的每一個細節(jié)。為自己和他人設置一些邊界。你可以和關系好的同事進行更多的私人對話,但是記住,“大多數(shù)人并不想知道你父母化療的細節(jié)。他們想知道的是適當?shù)募毠?jié)以及這些會如何影響他們?!笨死锩谞栒f。
回答太多問題、反復講述悲傷事件的細節(jié)也很艱難。所以,如果同事一直追問一些細節(jié),不要害怕將話題再轉移到工作上。你可以說:“這對我來說非常有用,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恢復了理智,可以專心工作了。我們能討論下這個項目嗎?”
尋求具體的幫助
“理想狀態(tài)是,當你告訴同事這些事后,他們會說,‘我這就去為你做點什么。你覺得可以嗎?’”克里米爾說。但是如果你的同事們并沒有做好提供幫助的準備,可以明確地請求他們幫助。同時你得反復思考,你該如何講清楚自己的請求。
羅斯商學院教授韋恩·貝克的研究表明,請求幫助的內容深刻地影響著他人是否愿意幫你。他建議,將請求具體化,說清為什么這份幫助對你意義深刻:我們常常假設,一份請求的重要性很明顯,但很少是這樣的。同時就像你在工作中提出的任何要求一樣,設定一個期限。因此,你可以說,“我非常希望接下來的兩個禮拜你能幫助我。當我外出照顧我母親時,你能否完成我倆現(xiàn)在所做的報告?這可以讓我騰出精力,將心思集中在我需要做的家事上?!?/p>
咨詢你的老板
向老板咨詢解決方案,如果你覺得可以這樣做,這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如果你和老板關系比較近的話,可以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一起想辦法減輕或分擔你的工作壓力。但是在多數(shù)情況下,“最佳方案是你對自己該如何解決問題,已經(jīng)有一些眉目了。”克里米爾說。
先由老板做一個臨時計劃,然后你列出你希望能夠請假或減少工作的時間段、那些可能會為你挺身而出的同事,以及你是否已經(jīng)和他們討論過這種可能性。然后再詢問老板的意見。
去做適合自己的事
如何解決個人危機?從來都不會有永遠正確的答案。有些人也許愿意每天都工作??死锩谞柧褪沁@類人,她曾在6個月內連續(xù)失去三位親人——她的父母與祖母。“我完全被死亡的海嘯吞沒了,工作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安慰,”她說道,“工作往往是一種解藥,讓你忘記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可以像正常的成年人一樣做事,而不是個極為無助的人?!?/p>
不過,離開工作崗位一段時間也許會更好。“當你認為自己無法正常完成工作內容、達到工作要求,最好還是逃離這樣的環(huán)境,去充電一段時間。”克里米爾說,“當你強迫自己前行,不允許自己感到悲傷,你很難快速恢復?!碑斎唬皇撬械钠髽I(yè)都提供帶薪休假,因此還得考慮經(jīng)濟和事業(yè)問題。不過,即使是很短暫的休假——就幾個禮拜——也是足夠的。

需要記住的原則
應該
● 確定自己需要哪類幫助——家庭幫助還是工作幫助。
●?告訴同事正在發(fā)生什么,讓他們對你的處境感到同情。
●?向同事、老板提出清晰而具體的請求,讓他們知道該如何幫助。
不應該
●?覺得自己必須直接地告訴每一個人——讓關系好的同事向他人解釋你的處境是可行的。
●?分享你當前處境的每一個細節(jié)——只告訴同事跟他們有關系的細節(jié)。
●?認為在這期間繼續(xù)工作會很痛苦——有些時候工作也是一種安慰。
關鍵詞:自管理
艾米·蓋洛(Amy Gallo)|文
艾米·蓋洛是《哈佛商業(yè)評論》的特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