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fēng)·檜風(fēng)》

《詩經(jīng)·國風(fēng)·檜風(fēng)》

譯文:
身穿羔皮衣悠然徐行,身穿狐皮裘去上早朝。怎么能不思慮于你?勞心傷神憂思不止。
身穿羔皮衣優(yōu)游漫步,身穿狐皮裘立在朝堂。怎么能不思慮于你?我的心中憂愁哀傷。
羔皮裘衣如同脂膏,太陽出來光輝照耀。怎么能不思慮于你?我的心中悲苦惆悵。
拓展:
- 《毛詩序》認為檜國“國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潔其衣服,逍遙游燕,而不能自強于政治”,其國大夫故作此詩,“以道去其君也”。也就是說,此詩是對檜君耽于燕樂、昏庸誤國的針砭和譴責(zé)。
- 朝:上朝。
- 忉忉:憂思貌。
- 翱翔:遨游,漫步。
- 堂:朝堂。
- 膏:油脂,脂膏。
- 曜:照耀。
- 悼:悲傷,哀念。

譯文:
幸而見那戴白帽人,為親居喪身體羸瘦,憂心傷神哀思不絕。
幸而見那穿白衣人,我心憂傷悲痛不已,姑且與你一同歸去。
幸而見那穿蔽膝人,我心憂思蘊積難遣,姑且與你保持一致。
拓展:
- 《毛詩序》判定此詩為“刺不能三年也”,指的是時人難以遵循古禮,為亡故父母守喪三年,故作此詩加以諷刺。
- 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對此提出質(zhì)疑,認為“素冠”“素衣”是古人常服,“棘”指囚犯獄所。
- 部分學(xué)者據(jù)此認定,本詩抒發(fā)了對遭受迫害斥逐的賢臣的痛惜之情。
- 庶:幸而,有幸。一說但愿,希冀。
- 棘人:內(nèi)心極度哀凄之人,后用作居父母喪者的自稱之詞。
- 欒欒:身體瘦瘠貌。
- 慱慱:憂勞、憂思貌。
- 韠:蔽膝,古代一種官服裝飾,革制,縫在腹下膝上。
- 蘊結(jié):此指憂思郁結(jié)難解。

譯文:
水沼中長著羊桃,枝葉繁盛而柔美。嬌嫩豐盈有光澤,樂于如你無配偶。
水沼中長著羊桃,花朵繁盛而鮮艷。嬌嫩豐盈有光澤,樂于如你無家室。
水沼中長著羊桃,果實繁盛而碩大。嬌嫩豐盈有光澤,樂于如你無婚配。
拓展:
- 圍繞《隰有萇楚》這首詩,古今學(xué)者展開了廣泛的爭論。
- 《毛詩序》以為此詩反映的是“國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無情欲者也”。
- 朱熹《詩集傳》認為本詩揭露了“政煩賦重,人不堪其苦”的時局。
- 姚際恒、方玉潤等人提出此詩反映的是社會動亂,百姓顛沛流離、妻離子散的殘酷現(xiàn)實。
- 萇楚:即羊桃,開紫紅花,實如小桃,可食。
- 猗儺:柔美、盛美貌。
- 夭:幼嫩,嬌小。
- 沃沃:豐茂而有光澤貌。
- 知:配偶,一說知識。
- 家:女有家,男有室,指男女婚配。

譯文:
那風(fēng)吹刮而起,那車轆轆疾馳。四顧瞻望大道,心中憂愁悲傷。
那風(fēng)飄蕩飛揚,那車速速奔馳。四顧瞻望大道,心中哀傷苦痛。
誰能烹煮魚肉?洗滌鍋釜炊具。誰將歸往西方?帶回這個好信。
拓展:
- 《毛詩序》認為此詩是檜國人因“國小政亂,憂及禍難,而思周道”之作。
- 朱熹《詩集傳》則提出“周室衰微,賢人憂嘆而作此詩”的主張。
- 有現(xiàn)代學(xué)者認為此詩以一位遠游東土、久滯不歸的旅人角度敘寫,抒發(fā)其思鄉(xiāng)之情。
- 匪:通“彼”,后同。一說“非”的假借字。
- 偈:疾馳貌。
- 周道:大道。
- 亨:古同“烹”,煮。
- 溉:洗滌。一說通“摡”,取。
- 釜鬵:釜,鐵、銅或陶制炊器,斂口圓底,或有二耳,上置甑以蒸煮。鬵,鼎一類的炊具,形似甑而上大下小,后亦泛指大釜。
- 懷:帶回。
- 好音:好消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