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認識的相對性和絕對性
一方面,在新舊世紀的轉換之際,新科學哲學的大廈初步建成,剩下來的只是一些修修補補的作業(yè),新科學哲學是在二十一世紀科技革新的時代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自然哲學。另一方面,新科學哲學的大廈只建成了框架,后續(xù)的內部工程和外立面裝修不只是“小打小敲”的作業(yè)。在科學哲學的天空上飄蕩著“片片烏云”,哲人們在哲學的天空依然充當了“思維清道夫”的角色,時代的科學之問和經(jīng)濟之問不能替代時代的哲學之問。少眾化的哲學和詩歌都屬于想像的藝術,但哲學偏重抽象的理性,詩歌訴諸具像的情感。
1月19日,《柳葉刀》雜志刊登一篇有關新冠病毒終結的文章,全球人士為之歡欣鼓舞,網(wǎng)友紛紛熱議新冠肺炎在今年3月份終結的可能。作者克里斯托弗·默里是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的主任,過去兩年,他對美國新冠病毒的大量傳播進行建模和評估。默里給出了“終結論”的主要理由:奧密克戎成為了全球傳播最快的毒株,在世界范圍已感染的奧密克戎患者中,80%為無癥狀感染。奧密克戎感染的致死率下降,好似大號流感。即使80%的人戴上口罩,僅能降低10%的感染率。到2022年3月,全球一半人口可能感染奧密克戎,這似乎為人體免疫建立了屏障。
在克里斯托弗·默里宣稱全球新冠疫情在今年三月出現(xiàn)“歷史的終結”之后,張文宏醫(yī)師發(fā)表了基本認同默里“三月終結”的言論,他和國內外的多位醫(yī)學專家表示,去年末和今天初的冬季將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個冬天,但張文宏醫(yī)師不贊成默里的一個過于樂觀的見解,即:奧密克戎的變異性將導致它的傳播好似一場“大號流感”。張醫(yī)師說奧密克戎不會是大號流感,他不是說全球的新冠病例將在今年三月份實現(xiàn)清零,不是預言新冠病毒在明年的冬天失去了死灰復燃的可能,而是認為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正在走向衰微和結束的過程,奧密克戎變異病毒的毒性已是強弩之末,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威脅達到了無癥狀的輕微程度。
物理學的測不準原理是指不確定性原理,科學哲學的測不準原理是指不可無限精確測量的原理,科學哲學的認不準原理是指不可無限程度認識的原理,也就是說,科學認識的相對真理只能無限地趨近絕對真理,但不能等于絕對真理,人們熟習哲學教科書的一個命題:全部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了絕對真理。相對真理的總和等于絕對真理,這一命題符合科學哲學的近似原理或科學哲學的強近似性原理。人類的認識能力是巨大的,在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xiàn)代電子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人類的實踐能力和認識邊界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但科學家不會認同一種“盲目自信”的觀點: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技術窮盡了人類科學認識。科學家?guī)缀醵际钦軐W的康德主義者,他們普遍認為科學只能認識有限的事物。

可以把有限性的科學認識理解為相對真理,把無限性的宗教信仰理解為絕對真理,科學反映了人類認識的現(xiàn)實性,自然性,宗教反映了人類信仰的理想性,社會性,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與科學和宗教的相關性符合科學哲學等效性的對應原理或對應性的等效原理。所有相對真理的總和和絕對真理與所有科學認識的總和和宗教信仰的相關性符合科學哲學對應性的近似原理或近似性的對應原理。可以把哲學理解為科學通往宗教的橋梁和科學聯(lián)系宗教的紐帶,哲學成為了科學轉化為宗教或宗教轉化為科學的中介物。
有限認識的科學和無限信仰的宗教在科學哲學互補原理和轉化原理相互作用的基礎上融合為兩者兼顧的哲學。哲學是可以定義科學認識和宗教信仰的“母科學”,反之,哲學是可以被科學認識和宗教信仰定義的“子科學”,哲學的定義性和被定義性符合科學哲學交互論的悖論原理。相對于科學,哲學達到了信仰的范圍,哲學追求人類信仰無限的可能性;相對于宗教,哲學達到了科學的范圍,哲學探求人類認識有限的現(xiàn)實性。哲學的“三大類型”分別為科學哲學、本體論和認識論哲學、宗教哲學,人類的科學、哲學和宗教活動各有其存在和認識的價值。
用奧密克戎消滅奧密克戎,這是一種自然醫(yī)學的悖論現(xiàn)象。悖論原理是科學哲學認不準原理存立的緣由之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可以把身在廬山,卻看不到廬山全貌的情形概括為“廬山困境”或“廬山悖論”,經(jīng)濟學概念的“囚徒困境”和哲學概念的“金魚困境”相應地表述為“囚徒悖論”和“金魚悖論”。作為水生生物的金魚離不開水,脫離水的金魚馬上會死掉,假如金魚有某種低級的“意識”,那么金魚只能感知水里的世界,不能感知陸地的生存。人是陸地的智慧生物,卻可以通過輸氧方式游走于江湖海洋,在水底世界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廬山悖論、囚徒悖論和金魚悖論統(tǒng)一表述為科學哲學的“康德悖論”。
悖論原理以不同的方式發(fā)生在人的認知之中,人只能以存在的方式、而不能以非存在的方式認知存在的事物,比如:人為什么懼怕死,這是因為活著的人不能體驗和感知死亡活著是人的存在方式,死去是人的非存在方式。人只能觀察和感知四維時空的事物,而四維以下和四維以上時空的事物在人的觀測和感知能力之外。好似戴上氧氣瓶和輸氧管的人能在海底世界游走自如,未來的人們也許能乘上負能量的“時空機器”,從經(jīng)典世界的四維時空穿梭到量子世界的多維時空,也許真的把物質和能量的“必然王國”轉化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自然王國”,從資源稀缺的物質和能量“資本主義”形態(tài)進入資源豐厚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共產(chǎn)主義”形態(tài)。資源稀缺的人類社會適合商品經(jīng)濟的形式,資源豐富或無限供給的人類社會適合產(chǎn)品經(jīng)濟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