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球心理學:假如你有社交恐懼癥?
2021-11-15 19:31 作者:我在西苑學中醫(yī) | 我要投稿

(也可以當作水一水筆記,但我確實覺得很有用)
社交焦慮本身是沒必要去糾結的(比如為什么我會這樣,我能不能就這樣諸如此類問題),這也是為什么開篇和結尾都在說同樣的事情,社交中你把自己藏起來,你就是一個底層,你就是“輸家”。也許你的心里會想自己僅僅是不喜歡這樣的場合,那么你盡可以直接離開這樣的場合,也避免去。然而多數(shù)人也只是處在一個尷尬境地而已,并不是不能去社交,所以才會說大多數(shù)人其實都不是那種需要“行為治療”的人。
那么怎么去做?關鍵在“眼睛”和“對象”!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是值得去品味的。沒有眼神的交流,就沒有溝通的基礎。誰會去理會一個低頭不看別人的人呢?
然后就是對象問題。我認為這也是個關鍵問題。正如開篇所講,你畏縮著身體站在一旁,腦海里總在想著別人會怎么評價你,會覺得你是怎樣怎樣的人。這也就是你的出發(fā)點,你把每一個人都想成了“別人”,想成了一大群人,你即使和某一個人交流,但總把自己放在一個和所有人交流的位置,所以才會焦慮。你所要做的,就是去對著一個人,只是那一個人交流。
當這都去做好之后,你最開始在意的東西,你的自信,你的表達,也就應該唾手可得了。
然而以上都只是紙上談兵。
假如你并不是那種需要“行為治療”的人,你要做的不只是在這里學習,最應該做的就是真正去交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