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7和LS7,誰會為操控買單?

如果你準備花30-50萬買一臺純電車型,你會考慮什么車?有人說,哎,特斯拉不是剛降價嗎,搞臺特斯拉開開啊。你確定不給別的品牌一些機會了嗎?要不,咱先逛兩圈,蔚來,小鵬,比亞迪,哪吒,零跑,威..算了,還是看前面幾個吧。當然,現在又多了一個選擇,智己汽車。目前智己一共有兩款車,一款轎車L7,售價33.88-57.88萬。還有一款SUV LS7開啟了預售,預售價35-50萬。
估計聽到這兒很多粉絲會好奇,智己是什么來頭?這兩款車都有什么過人之處,敢讓它定價33.88萬起?這個價格我為什么不選特斯拉和蔚小理呢?所以我們今天就老好好聊聊智己L7和LS7都有哪些亮點?和競品又該怎么選呢?


智己汽車是什么來頭?
在聊智己汽車之前,如果有些朋友對這個品牌一無所知。我建議去視頻網站搜索:智己L7發(fā)布會。有人說,發(fā)布會有什么好看的,但真的挺好看的。因為發(fā)布會上其中一位主持人叫脫悅,因為悅字很像脫字,所以很多網友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名字,都稱她脫脫。至于這位美女總監(jiān)的顏值,我只能說,出場的那一刻,屏幕上除了看不到關于智己汽車的評論,其他什么評論都有。

有人說智己這個名字對東北的兄弟很友好,我也懷疑智己汽車可能是某個東北籍高管定的名字,他原本想說,名字就叫“自己汽車”吧,結果下面人聽成了“智己汽車”。高管一看,哎喲我去這名字竟然比我預想的還好,結果就定了。

當然這是個玩笑。實際上,智己汽車由三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分別是上汽集團、張江集團和馬云的阿里巴巴集團。說到這兒你是不是會很驚訝,什么時候阿里巴巴也開始造車了?沒錯,應該就是從2020年12月智己汽車成立開始。
那張江集團又是何方神圣?上海張江集團最早成立于1992年7月,前身是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qū)開發(fā)公司,是正兒八經的的國企,所以它的出資也就代表著上海市ZF了,畢竟上汽也是上海的寵兒,投資上汽也算是正常操作。

目前來看,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出任智己汽車的董事長,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祖似杰、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楊曉東、張江高科董事長劉櫻和阿里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擔任智己汽車董事。智己汽車公司的大股東為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也就是上汽集團的子公司,持股比例72%。第二大股東是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股18%。剩下的10%自然就是張江集團出資的了。
看到這兒,似乎有些小伙伴知道了一些不該知道的東西。那也就是說,智己汽車可以理解成是上汽集團的一個子品牌嘍?不,品牌是獨立的。但是背后的技術共享和供應鏈體系有多少合二為一,我們就不清楚了。

還有些小伙伴可能會好奇,為什么阿里巴巴要投資智己汽車呢?其實這還是有征兆的。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就已經開始了合作。一開始阿里巴巴在2011年發(fā)布了首版自己研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YunOS,并應用于手機、電視、冰箱、平板等,一經發(fā)布就大火,據說發(fā)布后不久,智能終端累計裝機量就超過億臺。
但是阿里巴巴完全不滿足普通的電子產品,于是在2015年和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了一家第三方智能汽車操作系統(tǒng)解決方案平臺公司,名為斑馬智行。在2016年7月,首臺搭載斑馬智行的車輛榮威RX5亮相。所以這次上汽建立一個全新的高端品牌,阿里巴巴當然不會錯過,更何況這其中還有上海ZF的支持。

去年年底在網上有條視頻爭議很大,也就是智己汽車CEO劉濤,為展示智己L7的性能,自己親自駕車講解。結果被火眼金睛的網友一頓吐槽,違停,超速,違規(guī)變道,甚至連握方向盤的姿勢大家都不滿意。
CEO劉濤最后也出面道歉了。但是,很明顯他是懂流量密碼的,之前炮轟BBA,吐槽花40萬買燃油車很“悲哀”。之后特斯拉“剎車門”事件,他又站出來炮轟特斯拉對外回復公眾“司機全程未踩剎車”的聲明。也許現如今智己汽車的知名度,還沒有CEO劉濤的知名度高。


智己L7和LS7都有哪些亮點?
先來說說智己L7,它的長寬高分別為5098/1960/1485毫米,軸距為3100毫米,這個數據絕對是妥妥中大型轎車。它的車長只比蔚來ET7短了3毫米,但是軸距卻比ET7長了40毫米,而且它又是一款電動車,所以在空間上肯定不用擔心。

在外觀上,智己L7確實既漂亮,也很有特點。就比如它的前臉造型很獨特,棱角分明。我猜L7大燈的設計師應該是一個數學狂,因為遠遠看去,它的日間行車燈的造型就是著名的希臘字母sigma(∑),就是那個在數學中多用于求和的符號。

更有意思的是,L7的前大燈組由260萬像素DLP+5000顆LED ISC組成,在靠近前兩側的三角區(qū)域還具有兩個小的顯示屏,可以投射相應的標志、動畫等,這和高合有點類似。

從側面看,智己L7顯得非常修長,據說車身風阻系數只有0.21。車尾造型也很獨特,不過怎么看這尾燈和阿斯頓馬丁的新設計語言都有些神似,上翹的貫穿式尾燈是挺好看。而且在燈帶中間,依然有LED屏,可以顯示充電量或者英文字母。

比如你走錯了車道,對方讓你插進來之后你就可以在車尾顯示THANK YOU來表示感謝。不過,如果你開的不是智己和高合,如果你走錯了車道,對方讓了你,一般都會用雙閃兩下來表示感謝。

在內飾上,智己L7用上了三塊屏,上面兩塊下面一塊。雖然中控臺你乍一看,感覺是一條貫穿式的長條屏,但是仔細看是兩塊拼在一起的,不過總尺寸也達到了26.3英寸。

這兩塊大屏幕支持升降功能,而且可以分開升降,嵐圖汽車上的三連屏只能一起升降。車機系統(tǒng)采用了IM智己汽車開發(fā)的“上善若水IMOS”,芯片用的是8155。

不過對于智己的內飾來說,除了屏幕以外,基本就沒有其他的按鍵了,因為檔把附近還有一塊12.8英寸OLED屏幕,專門用來操作車輛的整車系統(tǒng)、方向盤位置調節(jié)、外后視鏡調節(jié)、座椅調節(jié)以及空調系統(tǒng)等相關設置和配置。

除了這些靜態(tài)的以外,動態(tài)才是智己的優(yōu)勢。動力上,除了最低配的ELITE版,其余的車型搭載了由前、后雙永磁同步電機,其中Dynamic和Pro最大馬力578匹,峰值扭矩為725?!っ祝俟锛铀贂r間3.87秒。電池采用90度的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Elite版CLTC續(xù)航675公里,Dynamic和Pro CLTC續(xù)航615公里。
L7的懸掛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布局,且有自適應懸架。重頭戲來了,底盤是由智己和威廉姆斯團隊共同研發(fā)、調校的。是的,就是F1比賽中的威廉姆斯車隊。不過進入21世紀以來,威廉姆斯車隊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且在2022年賽季里,車隊排名倒數第一。

所以這也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點,因為知道威廉姆斯的人也都知道威廉姆斯現在在F1里就是劃水般的存在,而不知道威廉姆斯的即便聽了也是一頭霧水。
要說真正有用的黑科技,那就是后輪轉向系統(tǒng)。有了這套系統(tǒng),后輪能提供正負各6度、共12度的轉向角度。我也看過官方的視頻,在視頻里,同樣的U型彎高爾夫能拐過去,智己L7能拐過去,但是寶馬5系卻拐不過去。不嚴謹的說,車長近5.1米的智己L7轉彎半徑和高爾夫一樣小。

除了普通版以外,L7之前還推出了Snake Performance高性能版,在很多硬件上也都武裝到了牙齒。比如輪圈采用鍛造,Brembo剎車卡鉗從4活塞升級到了6活塞,并換裝Endless高性能制動片,且還有Ohlins的運動型避震系統(tǒng)。

輪胎也加寬了,前輪從245加寬到255,后輪從275加寬到305毫米,用的也是米其林CUP2 R的半熱熔賽道胎。而且,方向盤也用上了和特斯拉MODEL S差不多的YORK半幅方向盤,看起來確實很酷炫。

此外,動力系統(tǒng)也比普通版更強,最大馬力605匹,最大扭矩730牛米,百公里加速3.7秒。這么強的數據和硬件,那它到底快不快?別說,它還真去下賽道了,在浙江國際賽車場上跑出了1分42秒212的好成績。

這個成績放在油車里相當于將近600萬的法拉利812 Superfast。而在電車圈也比奔馳AMG EQS 53和保時捷Taycan Turbo S快,而這兩臺車價格都在150萬以上,而它只要50萬不到,所以絕對是妥妥的賽道王者。

再來說一下智己的另一款車,智己LS7,目前只開啟了預售,預售價35-50萬。這款車你就可以把它理解成L7的SUV版,因為外觀和L7非常像。尤其是車尾部分,雖然尾燈造型和L7差不多,但是LS7比L7更像阿斯頓馬丁了,尤其是把智己LS7和阿斯頓馬丁DBX放在一塊,那真的就像親兄弟一般。

LS7整車長寬高分別為5049/2002/1731毫米,軸距則為3060毫米。所以也是個標標準準的中大型SUV。至于內飾、配置、動力、底盤,LS7和轎車L7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它的動力和操控性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智己L7/LS7和競品該怎么選?
其實我覺得一開始,智己就沒有找到合適的賣點。因為根據官方的宣傳,智己汽車未來要打造一個集“極致駕控+電動、智能、安全、設計”于一身的“一超多強”品牌基調,這其中的“一超”指的就是駕控。而對于駕控來說,普通消費者的感知是最弱的。
縱觀整個汽車市場,但凡操控好的車就沒幾個能賣得好。有人估計要說了,寶馬操控就很好,那不也賣的挺好的嗎?其實你錯了,普通寶馬車型的操控是往下坡路走的。就比如寶馬3系,現在G系列的3系是史上最火的一代,但是操控性卻是3系歷史上最差的一代。

而上上代的E90 3系,那操控才叫好,不僅指向精準,底盤支撐性也很到位,但是舒適度卻很差?,F在3系會賣得好,正是因為寶馬將普通車型的操控性降低了,但提高了舒適性,所以會給普通消費者造成一種好開就是操控性好的誤區(qū)。
其實真正操控性好的車,一般平時代步都不舒服,開慢了方向重,開快了屁股顛。但凡你開過超跑就知道了,雖然車子很輕,但是方向盤卻賊重,而且底盤非常硬,過個減速帶整個人都能顛飛起來。我知道,這也是很多人不買超跑的理由,對吧。

同時對一個品牌來說,樹立操控好的標簽并不是一兩款產品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就能實現的,寶馬用了將近30年,馬自達也用了20多年才樹立起了這個口碑。
這主要也是因為一般人對操控體驗的感受需要建立在大量試車經驗的基礎上。說白了,想要知道一款車的操控如何是要門檻的,如果你試駕過很多臺車,你會很清楚的知道L7操控性確實很棒。但是如果你是個剛出駕校的新手,你并不會覺得L7會有多好開,甚至還會覺得它底盤很顛,坐在里面 很不舒服。

況且,國內消費者根本不關心汽車賽事,也沒有賽車文化的氛圍。所以,如果一臺車將最大的賣點定成操控好,那普通百姓的感知度就會非常弱,可以吸引鐵粉,但很不利于銷售。
相反,像特斯拉的降價消費者的感知就會非常大,是實實在在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而且特斯拉的操控也不差,現如今最低售價只要22.99萬,你智己L7售價33.8萬起,就算操控再好,消費者也很難愿意多花十幾萬買智己L7的。

這一點,我相信品牌方自己也清楚。智己對于早期訂車的車主,分為天使輪,A輪,B輪用戶。其實,稍懂一點投資的客戶就應該知道,這就意味著你不僅買的是一臺車,還是一次風險投資。
再比如蔚來,它有自己的社交圈,很多人買了蔚來就是為了結識更多的高凈值車主,從而提升自己的社交圈層,所以這車雖然賣的貴,但是也隱藏著一些附加屬性。而且蔚來的服務也口碑不錯,就比越來越多的換電站,還可以上門充電,這也都是實打實的。最近自駕去海南特別火,身邊也有不少蔚來車主直接從浙江開到了海南,竟然全程都是換電,沒有充過一次電。

再到理想L8/L9,定位奶爸專用車,車上有三塊大屏,既能看電影還能玩游戲,別管是否真的能用得上,起碼給消費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用車幻想。很多客戶都是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需求,然后想來想去,覺得這個產品似乎最適合自己。毫無疑問,李想本人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產品經理。

但是操控好的智己L7能給消費者帶來什么樣的用車幻想?這臺車有在普通老百姓的認知中,樹立起高端電動車品牌,售價大幾十萬的印象嗎?有在車里弄一些別的車玩不到,只能在這臺車里玩的好東西嗎?你說我刷圈干翻了燃油車,甚至干翻了百萬級電動車,100個客戶里有幾個下過賽道?那些捧著50萬想把自己的寶馬5系,奔馳E換掉的老板,哪有時間天天研究賽道,研究操控?

而年輕人中真的喜歡下賽道,喜歡操控性好的,大概率還是忠于燃油車,也許他們也會買臺電動車代步,但他們很難為電動車的操控來買單。所以,我覺得智己汽車的產品定位,放在了一個消費者感知度很弱的點上,尤其是在新能源產品迭代非??鞎r代,這種需要刷經驗,熬時間的操控性特點,很難引爆市場。除非這臺車只要鐵粉,不要銷量。
所以總結來說,單從智己L7/LS7的產品力來說,確實不錯,但想讓消費者買單,還是缺少一些戳中他們心窩的亮點或者說是黑科技。因此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不懂操控的,覺得這車性價比很低,他們寧愿買牌子更硬,上市更早的車型,至少通過口碑可以判定好壞。
懂操控的消費者,也會掂量掂量,畢竟嘗試一個新品牌也需要勇氣,雖然背后有阿里、張江高科和上汽,可中國有句古話:一個和尚打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車如果真掛榮威或者MG的標,可能客戶的信任感反而會強很多,但是那樣一來,就賣不上價了。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