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克里希那穆提:無選擇的覺察(choiceless awareness)

2023-04-04 10:22 作者:qingxing123  | 我要投稿

(來自以下視頻的字幕:youtube.com/watch?,J. Krishnamurti - Beyond Myth & Tradition 5 - Choiceless awareness,“超越神話和傳統(tǒng)5:無選擇的覺察”)

布:覺察是什么意思?一刻接一刻地充分、深刻地生活又是什么意思?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鮮明地覺察到自己的好惡,有一種很明顯的區(qū)分。但是有可能只是去覺察嗎?丟棄喜歡和厭惡,只是去看事物本身的樣子?那些時候的覺察遠遠超越了單純的注意力集中,克里希那穆提把它稱為無選擇的覺察。正如他所說的,當你十分清晰時,便不需要選擇。這是他多年來反復談論的話題。

克里希那穆提談無選擇的覺察

克:你如何看待這無與倫比的美景,這個地方的美麗?它對你意味著什么?你是否在毫無選擇地觀察它、覺知它,沒有任何渴求、欲望,只是去觀察這片土地非凡的美?還是說當我們有所覺知時,總是存在選擇?“相比那片土地,我更喜歡這片土地,和其他山谷比起來,我更喜歡這個山谷”,所以記憶和選擇始終在運作。那么一個人可以完全沒有任何選擇地去覺察嗎?只是覺知藍天所帶來的那份非凡感受,透過樹葉看到藍天,只是隨著這一切流動?你明白嗎?這樣就不會存在內在和外在的分隔,它就如同潮起潮落。這是對外在世界的覺察,也是對我們內心深處的覺察——既包括有意識的,也包括無意識的部分。當一個人有真正深刻的意識或覺知時,就不會再有殘留或隱藏著的無意識的活動。我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一切,如果你曾經歷過,那么你就不僅僅是在聽取一大堆話語了。所以,覺察就是這種兼具外在和內在的運動,并且自己去發(fā)現外在與內在之間是否存在分裂。什么是專注?集中注意力在一頁書、一幅畫上,集中自己全部的精力在某個點上。在專注中,總是存在著一個努力去集中注意力的人,在那種專注中,有著努力和控制。所以在專注中,有一個控制者和一個被控制者。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間存在分裂,所以有一種努力、一種分裂感。當有了分裂,就必然會有沖突——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間的沖突。這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專注。那么,在全然關注之中,是否存在這種分裂?此刻,你在全神貫注地傾聽嗎?聽講話者談論有關全然關注的事;你真的在聽嗎?當你真正聆聽時,就沒有那個在聆聽談話的“我”這個中心。這些你明白了嗎?

-----------------------------------------------

因為若要美降臨,心就必須無選擇地覺察到它自身的瑣碎,必須有一種覺察,在那種覺察中,比較完全停止了。

-----------------------------------------------

克:我們通常認為恐懼是我們之外的事物,所以就會有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問題。那么,有沒有可能只是觀察恐懼而不存在觀察者,由此你就能一直與恐懼保持完全的接觸?無選擇地覺察恐懼。也就是說,選擇就暗示著有個觀察者在“我不喜歡這個”或者“我喜歡這個”之間選擇,因此當觀察者消失時,就會有對恐懼的無選擇的覺察。

史:沒錯。

克:對。所以“恐懼”這個詞阻礙了我們和恐懼的完全接觸。

史:是的。詞語可以成為一個屏障,它擋住了我們。

克:是的,這就是我們在說的。所以詞語絕不能介入進來。

史:我們必須超越它。

克:超越詞語。可是有可能超越詞語嗎?理論上講我們可以,但我們都是言詞的奴隸。

史:再正確不過了,是的,很對。

克:我想說,我們顯然都是言詞的奴隸。所以心必須覺察到自己是被言詞所奴役的,意識到詞語永遠都不是事物本身。由此,心就能擺脫詞語去觀察了。這就是其中的所有含義。意識層面存在恐懼,這點我們很快就能理解。但是還有更深層的恐懼,存在于所謂“心靈的隱秘之處”。去覺察那些恐懼。

史:你現在是在談論我們能否了了分明地覺察到心靈的全部領域嗎?

克:是的,所有的內容,心靈的領域——既包括意識層面的,也包括更深層的——意識的整體。

史:是的。那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意識到這一切嗎?我不敢肯定。

克:我認為這是可能的。只有當你白天的時候保持覺察,那才有可能。覺察你說的話,你所使用的詞語、手勢,你講話的方式,走路的樣子,你心里想的東西,完全地、徹底地覺察到所有那些。

史:你認為在完全的覺察中,這一切就能夠展現在你面前嗎?

克:是的先生,確實如此。當沒有譴責和辯護,當你直接與之接觸時,它們就會展現。如果你白天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覺察到自己的各種動機——這需要一顆極其敏感的心。

史:在我看來,你所講到的做這件事的關鍵徹底顛覆了我們的看法。仿佛我們是囚犯,在鐵柵旁掙扎著求取光明,尋找著我們所瞥見的監(jiān)獄之外的光明,尋思著如何才能出去,奔向光明,而實際上牢門就在我們身后打開著。只要我們一轉身,就能夠走出去獲得自由。

克:的確,先生,這其中包含著無盡的掙扎、沖突——人類困在自身的局限中,竭盡全力、拼命掙扎、打破頭想求得自由。而我們同樣也接受了來自宗教的幫助和所有其他團體的幫助,認為那種努力是必須的,是人生的一部分。在我看來這是最大的盲目,那就是:制約人類,對他說你必須永遠活在努力中。

史:你認為我們并不需要這么做。

克:不是“我認為”,先生。這不是一個思想的問題。思想是最……

史:好吧,讓我們刪掉“你認為”這幾個字,只說“我們不需要”。

克:但是毫不費力地生活需要最高度的敏感和最高形式的智慧。你不能只是說,“好吧,我不掙扎了”然后變得像頭母牛一樣。你必須去了解沖突是如何產生的,了解我們內心的二元性。

-----------------------------------------------

我記得在印度,我曾經和一群人坐著車旅行,我和司機一起坐在前排。后排有三個人在討論覺察,他們想和我討論一下什么是覺察。那輛車開得很快。有一只山羊出現在路上,司機沒太注意,就輾過了那只可憐的動物。而后排那幾個在討論覺察的先生完全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你們笑了,但這就是我們都在做的事情。我們在思想上很關心覺察的概念,關心對于那個觀念文字上的、辯證的研究,卻沒有真正覺察到周圍正在發(fā)生的事。

-----------------------------------------------

克:所以我們能否去觀察,安靜地、毫無揀擇地觀察我們內心所發(fā)生的事?就像我們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臉,你如何梳頭、如何刷牙、如何刮胡子、化妝等等,我們能夠盡可能仔細地、清楚地、準確地去觀察,不加任何扭曲嗎?那意味著我們必須了解選擇的活動。請問問你自己:為什么在心理上、在內心,我們會做選擇?說“這種事我會做,那種事我不會做;這是對的,那是錯的;我是暴力的,但我必須變得不暴力。我很驕傲,但我會變得謙虛”?你明白嗎?這種內心的選擇時刻都在上演。當了了分明時,選擇還會存在嗎?所以我們在問:為什么我們內心會有這種選擇——除了對東西的選擇以外?我們可以稍微來探討一下這一點嗎?全世界的人或許都通過遺傳繼承了一些東西——從猿人等等的時代開始,他們是很暴力的人,全世界的人都很暴力。而他也意識到了由于暴力所引發(fā)的事——不僅僅在他內心,也包括整個人類——他說,讓我們變得不暴力,讓我們練習非暴力吧,讓我們來討論非暴力吧,讓我們在政治上使用非暴力這個工具吧,等等。這是印度所制造的事物之一:非暴力——不僅是印度,其他國家很早以前也談論過它。所以我們,我和你,是暴力的——如果我也是暴力的話——我們是暴力的,然后我們說,“我要變得不暴力”,這就是一個選擇,不是嗎?當我的思想之中存在分裂時,我會把思想和行動分開。我想的是一回事,說的卻是另一回事,想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這就是分裂,它滋生了沖突和虛偽。所以我們可以非常非常深入地探究沖突的問題,當你開始理解沖突的本質和結構,以及它的微妙之處時,當你看它時,這種“看”本身是沒有任何選擇的,在那種觀察中,你會發(fā)現沖突結束了。那需要一種極大的關注,關注每一個思想、每一個行動、內心的每一種感受。如果你想要結束那種沖突,就必須對它投入巨大的關注——不是漫不經心的關注,不只是堅持一天或一個星期,而是始終保持那份關注。

-----------------------------------------------

覺察就是安靜和無選擇地觀察事實。在這份覺察中,問題自身就會顯露出來,從而使我們能夠徹底了解它。

-----------------------------------------------

克:是的,先生,你告訴我“覺察它”。但我是瞎的。我以為那是一頭大象。那我要如何去……? 你跟上我的問題了嗎,先生?我是瞎的!而我想要看到光明。你說,“意識到你的盲目”。我說,“好的。但這是什么意思呢?”

拉:覺察、留心、關注,你如何分辨這三者?

克:我會說,先生……

拉:存在這三者:覺察、留心和關注。

克:我會說,覺察之中不帶選擇,只是去覺察。當選擇進入到覺察中時,覺察便不存在了。

拉:是的。

克:選擇就是度量、分裂,等等這一切。所以覺察中沒有選擇——只是去覺察——“我不喜歡、我喜歡這個房間”——這一切都結束了。

拉:是的,很對。

克:關注,去注意,在那種關注中是沒有分裂的。

拉:那也意味著沒有選擇。

克:先把“選擇”放一放。關注意味著沒有“我在關注”這樣的分裂。所以它是沒有分裂的,因此也就沒有度量和邊界。一個人可以覺察到你穿著怎樣的衣服。他也許會說,“我喜歡它”或“我不喜歡它”,所以覺察不存在選擇——你穿著它,僅此而已。而在關注中,是沒有那個“關注者”的——那個在關注的人——由此也就沒有分裂。

拉:但是佛陀“四念處”的教誨是,在練習四念處冥想時是沒有辨別、沒有價值評判的,沒有喜歡或不喜歡,你只是“看”。

克:如果你全然關注,用你的耳朵、眼睛、身體、神經、全部的頭腦,以及你的心靈——也就是以你的感情和愛——去全然關注時,那會發(fā)生什么?

拉:毫無疑問,會有一次完全的革命、內在的革命、徹底的革命。

克:不是指這個,而是這種心靈——這顆全然關注的心——會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你會發(fā)現,它沒有了特性,也沒有了中心,由于沒有了中心,也就不會有邊界。啊,不,這是一個事實,你不能只是想象它。當一個人有著深刻的意識或覺察,就不有那些殘余或潛藏的無意識的活動。也就不會有內在和外在的分裂了。

克:如果你覺察——覺察,而不說“我在覺察,但我不喜歡這件襯衫,它顏色太藍了。”今天早上就有人對我這樣說!所以,我的覺察是否是沒有選擇的——它是不是一種無選擇的覺察?如果你能如此無選擇地覺察,那么你就是在全然關注,你明白嗎?無選擇的覺察就意味著全然關注,它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說“我必須關注!”,而是覺察到那些大樹、鳥兒、冉冉升起的氣球、山巒、云層間的光芒、夜晚、月光,等等——去觀察,去看,覺知這一切以及你對這一切的反應,不作反應,不去選擇——不說“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只是保持覺察。從無選擇的覺察中,就會有全然的關注——對嗎?——那種運用你的眼睛、耳朵、神經,運用你的一切進行的關注。因此,關注的品質和漫不經心——不關注的品質是不同的兩回事。當有了漫不經心,就會存在選擇、無覺察和缺乏關注,于是記錄的過程就會持續(xù)下去,舊有的習慣得到了確立。然而當有了關注,舊習慣就會被打破。明白了嗎?你會這樣做嗎?這才是樂趣所在,而不只是聽我長篇大論。而是,如果你能真正地——你知道——不是把它付諸行動——而是看到其中的真相!

克里希那穆提:無選擇的覺察(choiceless awareness)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昭苏县| 安化县| 刚察县| 新和县| 丽水市| 奉新县| 平遥县| 乡城县| 南雄市| 南阳市| 高阳县| 兴山县| 赣州市| 南京市| 科技| 宁波市| 潞城市| 金沙县| 新野县| 祁门县| 夏邑县| 新干县| 云霄县| 来安县| 萨嘎县| 西华县| 东台市| 鹤壁市| 万源市| 香格里拉县| 花莲县| 新泰市| 屏山县| 迭部县| 保山市| 韶关市| 慈利县| 江山市| 房山区| 青浦区|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