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車的過程就是各種觀念的碰撞




摩托車,不能否認它是一款最有魅力,又最直觀的交通工具,同時又是最有魔性的個人裝備,個性越強的人,選擇的車型也越特別,選擇了之后,你和你周圍人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會比汽車還明顯。首先,你買車之前,之時,之后,都有很多事情在發(fā)生,而你卻不察覺,只因你已經陷入它的魔力圈里。
首先,買摩托車之前,就在自己的觀念里掙扎,自己最愛那款車,可口袋里就只能滿足你這些,而在使用上,自己可能就想一個人溜溜,事實上,這只能在還是一個人的時候才成立,你身邊的人總是想坐上來,或者每次出門時都讓你開汽車。當每次有摩托活動時,你也總會猶豫著到底帶不帶另一半?帶上好像騎得不夠爽,不帶上玩起來好像又缺少點什么。
有了摩托車后,你會經常和你自己的感覺對話,和車的狀態(tài)對話,這車夠不夠滿足,表現(xiàn)好的時候很開心,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又很著急,只要騎上車,肯定會因為各種因素,讓你留下創(chuàng)傷。
有了摩托車后,你會在自己玩,或者一起玩之間循環(huán),一個人玩時,開始很開心,后來會變得寂寞,一起玩,開始很開心,后面也可能因為觀念上的不同,又變成各玩各的,各自再找各自的新群體,漸漸的,一個俱樂部里還會衍生出小排量玩家和大排量玩家,國產、合資、小貿、大貿、水車的觀念上的碰撞,還會因為各駕駛員的人品問題,技術問題,安全問題,都使群體變得不團結。
有了摩托車后,你的裝備部品變得越來越多,開始你想省錢,湊合下,但是還走過彎路,后來慢慢想專業(yè)起來,除了燒錢,給你放置的地方也不多了,而你的另一半望著你的裝備柜,心里在嘀咕你到底有多費錢。
明白了這些之后,就能知道,連自己都有那么多觀念問題在不斷變化,那么放大成一個社會是怎樣的呢?開摩托的老大叔和老阿姨可能不少,玩摩托的老大叔和老阿姨可能就少了,就算在國外見到有老阿姨開大金翼,旁邊的老大叔卻玩著幼獸改裝車,可能都會被國內自媒體羨慕一番,但是在國內,開大排的成了噪音制造者,開小排的成了落后的標簽。而且這不是路人說的,是媒體采訪某個十字路口的熒光綠安全人員說的,關于摩托車在國內發(fā)生的一切,實在太多了。
而國產摩托車任重道遠,也該承擔起一些社會責任,參與建設活動,不僅是升級車型,人的用車觀念也是需要升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