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

《文學(xué)回憶錄》,這本書反反復(fù)復(fù)讀了幾遍,不能再讀了。用王小波的話:“茶喝三遍,可以了,再喝就是飲驢了。”
看書是有個度的,不管你讀得懂讀不懂。讀不懂的,用力熬,到了限度,就得停下。喜歡的,縱情去大快朵頤,但突然有一天,會悵然若失,悲從心來。
那就寫吧。本來打算把剩下的好句子一籮筐分享完,結(jié)果一個句子就能寫不少。也罷,吃了人家的飯,讀了人家的書,不能一下子開溜,慢慢來吧。
西方人稱電視為白癡燈籠。
這個比喻很好。我覺得這句話對,雖然我沒少看電視。小時候,電視劇,體育,新聞,綜藝言情,什么都看。有趣的會看,無聊的也會看。慢慢長大,對電視就越來越陌生了。主要是可獲取信息(或娛樂)的渠道多了,不用靠電視打發(fā)時間了。
電視是粘著時代,粘著生活,粘著家庭的。一家人一起吃飯,看看電視,新聞聯(lián)播什么的。看是其次,交流是主要的。
電視的缺陷在耗費時間和審美浮躁。80集的電視劇,劇情緊湊一些,40集就夠了。導(dǎo)演就是讓你花兩個月的時間完成可能只有三個小時有益的心智之旅。想起漫畫《七龍珠》,孫悟空大戰(zhàn)弗利沙,只有幾頁,但到了動畫,好幾集都不止。被刻意拉長的節(jié)奏,如慢性毒藥,是對觀眾心智極大的損傷。不停地插播廣告,不只消磨時間,也長久削弱人注意力的集中。而綜藝節(jié)目,表演成分居多,包裝效果太好,觀眾多被誤導(dǎo),這在潛移默化助長受眾的虛幻心理,矯飾以及無理取鬧。
時代進步,看電視的人少了,白癡燈籠少了嗎?把這個比喻再延伸一下,無聊地刷劇,無聊地刷AC站,漫無目的地翻書,營銷號,亂七八糟的視頻號,都算“白癡燈籠”。但凡是幫助你將時間無聊化的工具,都是白癡燈籠。
游戲中也有,劇情本來緊湊,突然加了無關(guān)緊要的情節(jié),讓你花時間去完成。網(wǎng)游更甚,眼花繚亂的活動,各種各樣的心理戰(zhàn)術(shù),你每天都要在上面投入時間。不完成活動,覺得心癢癢;費心力做了,又覺得不怎么值得。
我覺得“白癡燈籠”,就是指時間消磨。
放松不是消磨,消磨是,你的心態(tài)平復(fù),時間擺在你面前,你無所謂地浪費了它。
生活也是白癡燈籠,如果不時不時掙脫一下,總會變成一潭死水。
進一步講,不消磨時間,都避免不了被時間折磨。
前幾日看列維斯特勞斯的《憂郁的熱帶》,他去調(diào)查原始部落(你可以結(jié)合他的成就來感受后面的話),一肚子不爽:“……單是和我們所要研究的對象接觸,就必須花掉這么多時間和精力。這沒有使我們的專業(yè)增添任何價值,反而是一種障礙。我們到那么遠的地方去,所欲追尋的真理,只有在把真理本身和追尋過程的廢料分開,才能顯出其價值。為了能花幾天或幾個小時時間,去記錄一個仍然未為人知的神話,一條新的婚姻規(guī)則,或者一個完整的氏族名稱表,我們可能必須賠上半年的光陰在旅行,受苦和令人難以忍受的寂寞……這樣做,值得嗎?”
生活中大致是這樣的兩撥人。被動消磨時間的,主動忍受時間折磨的。后者與前者的區(qū)別,可能僅僅在那細弱的一抹心思,目標(biāo)上。沉默的,平靜的,慷慨的,激昂的,都在這微弱的區(qū)別上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