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全世界的伏羲女媧圖!
上世紀60年代,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中人物上身呈人形,下身則是呈雙螺旋狀的交尾蛇身。
人首蛇身究竟想表達什么?這雙螺旋狀的蛇尾與“DNA”驚人相似,這是巧合?還是說在上古時期我們的先祖已經(jīng)開始探索人類的奧秘了嗎?


《伏羲女媧圖》
吐魯番盆地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多民族在此地和平相處、繁衍生息,漸漸地這里誕生了一個以漢人為主的多民族古國——高昌國。
在高昌古國北面的戈壁灘上,密密麻麻分布著數(shù)千座古冢,這些古冢埋葬著高昌古國的貴族和平民百姓。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開始的地方——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主要是以漢人為主,同時也葬有其他如匈奴、突厥等少數(shù)民族。
阿斯塔那古墓群首次由國家組織挖掘是在建國后,但在此前阿斯塔那古墓群就多次遭到盜墓賊和國外不法分子的挖掘破壞,導(dǎo)致很多珍貴的文物損壞丟失。據(jù)說國外的一位尋寶人就從阿斯塔那古墓中盜取大量的陪葬品,在回國的路上,數(shù)量眾多的寶物累死了300多頭身體強壯的駱駝。
《伏羲女媧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竟得以保存完好,得不得令人驚嘆!在阿斯塔那古墓群中有數(shù)量眾多的夫妻合葬墓穴,幾乎在每一處合葬墓里都出土了一幅人身蛇尾的“伏羲女媧圖”,或固定在棺槨之上,或疊好放在夫妻二人頭頂處。
畫上用紅、黃、黑、白四種顏色描繪出伏羲女媧像,二人上身呈單手擁狀人形,四目相對,含情脈脈。上身穿紅色廣袖對襟上衣,下身合穿一條帶有連云圖案的白色裙子。
女媧右手高舉,手持圓規(guī);伏羲則左手高舉,手拿矩尺,下身為七段雙螺旋狀交纏的蛇尾。周圍圍繞著七十四個白色圓點,相鄰的幾個圓點用黑色實線相連接。古人在絹布上繪制的不同尋常的人像和周圍散落的圓點,究竟想表達什么呢?
伏羲和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神。相傳,一位部落中的妙齡女子獨自上山游玩,在山上看到一個巨大的人型腳印,便好奇地上前想用自己的腳比量了一下,可誰知剛剛踩在腳印上她就感到頭暈?zāi)垦?,全身疼痛。女子忍著全身的劇痛跌跌撞撞地回到了部落,此后就生了一場大病,病好之后發(fā)現(xiàn)肚子漸漸鼓了起來,像是懷孕一樣。女子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是好,部落中的族人聽聞女子的離奇遭遇,覺得這一切都是神的旨意,便紛紛規(guī)勸女子生下孩子,好好安胎??刹辉耄@孕一懷就是一十二載。
十二年后,該女子生下了一個人身蛇尾的兒子,這就是伏羲。因為這個異形孩子的降生,族人們更加堅信這是上天的旨意。
孩子后來也沒有辜負族人所望,發(fā)明了文字,終結(jié)了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教人們捕魚狩獵馴養(yǎng)野獸,大大提高了當時的生產(chǎn)力。改變婚姻形式,結(jié)束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野蠻婚制。因此被后人尊稱為創(chuàng)世之神。
女媧,今天故事的另一位主角,相傳女媧用黃泥捏出人形,創(chuàng)造了人類,這就是華夏民族都是黃皮膚的原因,因為我們都有同一位母親。后來世界發(fā)生災(zāi)難,天塌地陷,百姓處于水火之中,女媧于心不忍又苦心修煉五彩奇石用來修天補地,救百姓與苦難。
百姓終在女媧的庇佑下得以繁衍生息,發(fā)展壯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的夫妻合葬墓穴幾乎都有關(guān)于伏羲女媧圖的原因了。
伏羲和女媧一直被尊稱為華夏民族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之神,二人交纏的蛇尾下身也體現(xiàn)了古時候人類的崇拜。
人頭蛇身,既代表了聰慧的大腦,也代表了強壯的體魄。蛇尾交纏七段,七在中國古代有陰陽和五行之說,代表著盡善盡美團圓美滿的意思。
女媧左手舉規(guī),伏羲右手持矩,有“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意思;也有人說日晷也有日晷的意思,代表著對日月星辰的探索,具有丈量的意思,在農(nóng)耕時代,土地就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
絹畫中二人呈女左男右分布,也符合當時母系社會中女性的地位要高于男性。但周邊散亂的74個圓點,又代表著什么呢?
“DNA”早期圖譜
《易經(jīng)》中有“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說法,而在《乾坤普》中關(guān)于伏羲女媧圖的介紹中也提到這74個圓點也有“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這也給考古專家和歷史學(xué)家的研究提供了一條思路。
74個圓點,每一個都代表著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二人頭頂正中央的一個大一點的圓點代表太陽,周圍圍繞著11個小圓點,這12個圓點表示一年有十二個月。二人尾部下面另一個大一點的圓點,代表月亮,周圍同樣圍繞著11個小圓點,這12個圓點則代表一天十二個時辰。其余圓點通過線條連接,各種星座,剩余一顆單獨的星星,應(yīng)該就是流星的意思。
這也就和“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相對應(yīng)。但很遺憾的是,很多星座在今天都已經(jīng)看不見了!

198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社會科學(xué)》雜志試刊的首頁選用了一幅題名為“化生萬物”的插圖。
這幅插圖就選用了這張神秘的“伏羲女媧圖”。雜志一經(jīng)出版,立馬轟動世界。顯然,轟動世界的不是因為圖中繪制的是中國上古時期的兩位創(chuàng)世之神,而是他們相互交纏、呈螺旋狀的蛇尾,這明顯就是DNA雙螺旋造型??!難道中國古代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DNA的秘密?
DNA的秘密!
DNA是脫氧核糖核酸的簡稱,人類之所以能夠?qū)⒆陨眢w內(nèi)的身體特征傳遞給下一代,就是因為有DNA的存在。
而DNA呈雙螺旋結(jié)構(gòu)的特征是在1953年才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雖然《伏羲女媧圖》上沒有題跋和鈐印,但根據(jù)高昌古國的滅亡時間來看,這幅圖的繪制時間應(yīng)該是在十四世紀甚至更早,這可比西方發(fā)現(xiàn)要早六百多年呢!
難道我國在上古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對生命的探索了嗎?其實,人首蛇身的形象在中國神話中不僅僅局限在伏羲女媧身上,在《山海經(jīng)》中,就有大量人首蛇身的神鬼精怪的形象。這也與原始部落中對蛇的崇拜有關(guān)。
當時我們的先祖認為蛇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動物,他們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一條很小的毒蛇都可以輕易殺死比自己體積大數(shù)倍甚至數(shù)十倍的敵人,而且通常傷口很小且看起來并不致命??上攵@種隱秘的殺敵方式在當時會給先祖?zhèn)儙矶嗝创蟮囊曈X沖擊。因此,蛇也成為了他們最為常見的圖騰。
圖騰,是古人的一種精神寄托,它可以是動物、植物;也可以是身邊的親人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人們通過對圖騰的膜拜來得到某種力量或者尋求庇護,而人和動物相結(jié)合的形象,更能表達古人對力量和智慧的追求。這和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有著相同的含義。
而伏羲女媧圖中的交尾特征,也不是《伏羲女媧圖》所特有的,在更早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一種類似的“交龍”圖案,根據(jù)《易經(jīng)》中的記載,這種交龍的圖案表達的是中國“變易”的哲學(xué)思想。
在《易經(jīng)》中“爻”是卦的基本組成符號。而“爻”字本身也和《伏羲女媧圖》中的交尾形象相似。這也變相證明了《伏羲女媧圖》表達的并不是DNA的雙螺旋結(jié)構(gòu),而是八卦陰陽的物化表象形式。
如果《伏羲女媧圖》真的是古人向我們傳達著生殖和遺傳規(guī)律,那么,就不得不感嘆我們的先祖擁有何等的智慧水平!





好了 ,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里,你們認為《伏羲女媧圖》中還暗藏哪些玄機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喜歡的小伙伴記得點贊關(guān)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