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故事】右手
不擅長說話,多數時間,替代我的喉舌聲音表達的,是能夠寫下文字的手。是拋開尋常的生存意義,自以為作為“人”而言,除了腦子以外,最在乎的器官。
很小的時候沒有特別在意過,有一天聽說“彈鋼琴的手很長”,才有了評價觀念,低頭仔細觀察自己的手——普通的。留意別人的手——有這樣的存在,也有那樣的存在,各種各樣的。比較下來,自己的確實不好也不壞,普通的。
發(fā)揮過數不清的功能,骯臟過,清潔過,破損過,完整過。這幾年逐漸理清種種概念欲求,對身體的關注更加細致,也更加不在乎——精神與身體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不至于危及生命的時候高度關注精神層面而對身體層面的感受更加漠然。因為軀體接觸到什么而產生的“我臟了”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少。
身體是我的一部分,手是身體的一部分,右手是手的一部分。凝視這只手,回憶起以往讀過的故事——擬人化,喋喋不休地爭吵誰更有用這樣荒唐的故事。過去不解其意,思想逐漸成長充實,分析——因為我確實不在意。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合作與分工并不矛盾。
但是獨特意義是存在的。稱得上“最”字的,鋒芒太過,容易招致仇恨或放逐。前幾天幻想著把右手先砍掉,放進鍋里煮熟,然后擺盤,與我的剩余部分合影,上傳社交軟件。血淋淋的逃避思維,如果沒有了右手就有理由拒絕很多事。從“完整”剝離。
完整是什么呢?
不作“身體與精神獨立分離”的條件。“我”的概念。以這幾年所學進行思考……“整體”的觀念。只言片語不單只停留表面,背后是整個的人。一片皮膚,一個眼神,所欣賞的是作為“人”的完整性,即使看見的只是有限的部分。雖然完形的觀念基本儲存,但是要做到完整地看待一個人還是很難,我自己也在不斷經歷分離整合……
右手不是孤立存在的器官血肉,是作為我的一部分才賦予了意義。通過右手向外界傳達的我的思想情感,窺視我的魂靈。
陪我一起活下去吧,辛苦了。千瘡百孔也好,和我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