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積極心理學》讀后感
????????《兒童積極心理學》是我最后讀的關于兒童心理學的書。
????????本書的內容以“心理幸福感”為中心,“能力”為線索展開各種討論。根據開頭提出的問題分析,進而介紹每個能力如何提供心理幸福感才能使兒童在該方面變得積極。
????????這本書中令我最有感受文章的是“因材施教,發(fā)掘孩子的獨特潛能”和“別讓功利性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發(fā)掘孩子的獨特潛能”這篇文章根據內容問題引入案例,結合案例分析提供了孩子的氣質的類型,并分類說明,根據說明內容告訴大家哪種氣質的孩子可以發(fā)掘哪方面的潛能?!皠e讓功利性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這篇文章是結合問題提出相關的生活實例,根據生活實例的內容列出案例并加以分析,利用分析來介紹如何不讓功利性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發(fā)掘孩子的獨特潛能”看完后,我第一感受就是感覺這篇文章對各種氣質的含義講的,非常清晰?,而且易懂,正是這個原因,才是我以前死記硬背氣質的知識,到現在能靈活的記憶了。根據我的經歷,發(fā)現我屬于多血質的人,可我感覺應該否定原文中的“天生演講家”,因為我真的不是天生演講家,再說所有人不可能天生就成為演講家。在“家長培養(yǎng)建議”中,我有心想給家長分享,這樣培養(yǎng)了我的潛能后,我一切的負面標簽頁就變?yōu)檎鏄撕灹?。?yōu)勢是通過發(fā)掘潛能而體現的,那為何不發(fā)掘我的潛能呢?如果你們發(fā)掘了我的潛能,我的優(yōu)勢的存在就包含在原文內了。這使我感覺作者介紹的還是有道理的,有一定權威性的。但標題說到獨特潛能,我心中就有了猜想:真的是獨特嗎?這個問題是我感覺內容還要往下看,如果有組合,那就是假的獨特。我平時一直都被動,特別是被否定的事情,我反駁的都會講道理,這點正如文中所說的粘液質的特點。我最精通的演講時辯論式演講,這恰好符合了多血質與粘液質的組合??磥肀仨毞穸í毺氐牧?,意味著在這點作者寫的不完美,這我也感受到了。當我讀到第三部分時,發(fā)現與第一部分相比,有共同或說是相似之處,于是感覺這篇文章有有一定邏輯性,講邏輯。讀完全文后,發(fā)現抑郁質與多血質恰好相反,所以在抑郁質這部分的家長建議,我不想和家長分享??磥砦业牟孪牍皇菍Φ?。這讓我知道了,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只一種,要學會發(fā)掘潛能。這也正符合《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所說的“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不追求于一個答案?!?br>
????????在“別讓功利性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中,我感覺原文的內容非常符合事實。大部分內容用了“興趣”,體現了興趣問題非常強調時代性。特別是后面三點介紹。不干涉孩子的興趣愛好這一點講得非常有意義,值得感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況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家長削弱孩子學習的興趣,那還值得嗎?就拿我自己為例,我喜歡冰雪運動,父母就讓我用健步部來代替冰雪運動。雖然沒有削弱我的興趣,但是削弱了我參與冰雪運動的權利。雖然有運動的危險性,但是可以想辦法避免危險。正如《滑雪吧,爸爸》中所說的“即便是再難完成的事情,也要勇敢地去戰(zhàn)勝困難?!备鶕@幾個例子,充分證明了不干涉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而感受到這點的意義所在。不盲目跟風報班說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盲目選擇做事情本身就是有害的,如果盲目跟風報班,可能會導致孩子與家長逆反。原文的第二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興趣班是必須選的,前提是尊重,這樣從興趣班中學習的知識或才藝才是“有用的”。但是到我這里,就涉及到了年齡的問題,父母看到我年齡大,就不同意我報興趣班,另外學費太貴了,錢交不起,以我的智商不可能學會。這種說法看似是盲目的,其實并不盲目,因為興趣與年齡無關,后天天賦也是可以培養(yǎng)成的。既然要激發(fā)出自主學習的熱情,那就應該尊重我的意見。即便是我沒學會,也不等于不會激發(fā)出我學習的熱情。這就是不盲目跟風報班的道理。不把興趣與特長混為一談,我也有所感受。再拿我為例。我媽每天給我布置書法、繪畫、講故事,就是為了讓我在這方面感興趣,發(fā)展為特長。其實,我已經從興趣班轉化為任務了,我感覺我自己不適合做這些,這樣沒法獲取美好的情感和體驗。這雖然與原文恰好相反,但是與標題同理。要進一步談感受,還要結合我的氣質說??磥聿话雅d趣和特長混為一談這方面,作者還是很了解我的,所以有在這方面我也有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