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怎么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
出自: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道德經(jīng)》第三章,原文如下:
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
譯文: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jīng)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欲望。
這一章里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他設(shè)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然而,人類社會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斷地發(fā)展提高,所以老子的這種想法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是消極的。

?
擴展資料:
《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jīng)》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兜赖陆?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tǒng)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