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大學生因找不到人生意義而自殺,生涯教育迫在眉睫!

2023-01-11 12:29 作者:任煒老師  | 我要投稿


按:本文是當年我在大學工作時寫作的,于2012年12月7日發(fā)表在人人網(wǎng)。當時由于一名浙江大學的大一新生因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而跳樓,我對此事有感而發(fā),在文中展開了思考和討論。

本文距今已經(jīng)差不多10年時間了,但是這樣的問題,卻一直存在,并且今后還會一直存在下去,所以還是值得探討。

事實上,因為找不到人生意義而自殺的事件,在那之前以及之后,都在發(fā)生著。

比如,2020年12月,就有一名北京交通大學的大三學生,也是因此而跳樓。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談規(guī)劃:如何保持學習和工作的動力?

給大家展示這些事件,不是故作聳人聽聞,而是讓大家看到現(xiàn)存的事實,尋找人生意義,真的是特別重要還特別緊要的事情。

也許有人會說,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想過人生意義的問題,也看起來沒什么事呀,也正常過完了一輩子,沒有去自殺呀。

但是既然發(fā)生過這樣的事件,就說明,這個問題總是有可能出現(xiàn)在每個人身上的,假設你或者你的孩子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又找不到答案,又怎么辦呢?

而且,如果我們不去思考人生的意義,或者找不到答案也沒有自殺,那這對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是有影響的。

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未經(jīng)思考的人生不值一過。

你如果只是讓自己活著,卻不顧活著的意義,會不會有一天也會懷疑,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參見我前兩天的文章:你怕不怕面對這個問題:我的這些努力,有什么意義?

所以,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去每個人都好好去思考探究一番,即使要經(jīng)歷很漫長的過程,即使最終可能也確實找不到答案,但是正如我當時在這篇文章中所表述的意思:

你思考和探索意義的這個過程,也是有意義的。如果找不到意義,也值得活下去,因為去探索意義,就是在有意義地活著。

事實上,我們的教育當中,很需要人生教育、生涯教育,就是需要幫助孩子們去認識人生,思考人生意義,明確這一生要追求什么、該怎么活,這樣的話,就能減少這樣悲劇的發(fā)生!

比如,如果有人能更早地跟這個學生探討人生、探討生命的意義,他很可能就不會因為自己去尋找卻求而不得然后走投無路而不會選擇自殺了!

因此,我現(xiàn)在很重視生涯教育,并在不遺余力地推廣生涯教育,我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社會也特別需要的事情!

最近,我的直播和文章,都在探討人生意義,希望讓大家找到有意義的活法,度過有意義的一生。參見:

找到做事意義,生活樂此不疲

怎樣尋找生命的意義?怎樣讓人生過得有意義?

你認為最有意義的事是什么?你是否明確這一生要做什么?

不知道做什么?人生沒有方向?去追尋意義吧!

你怕不怕面對這個問題:我的這些努力,有什么意義?

為什么有意義的生活才幸福?為什么幸福需要意義感?

那么,今天發(fā)布的這篇舊作,原題為《找不到意義,就不能活?》,也是為這個主題系列增加的一篇相關文章,希望帶給大家思考和啟發(fā)!

順便說明:當時文章是按電腦版本發(fā)表的,每段內容較多,本次發(fā)表時為了便于大家手機閱讀,進行了更多分段分節(jié),同時對于重點內容進行了加粗和加色。)

?







01



一名大學生的遺書



生命的意義,是一個非常值得甚至非常必要思考的重大問題。思考這個問題,我想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更有意義。

但是,前幾天看到一個浙大的學生竟然因為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得出人活著沒有意義的結論而跳樓自殺,實在讓我吃驚又唏噓!

據(jù)傳這個同學留下的遺書如下:

【一個拖延了三年的問題,終于在這里終結了。

不要以你們的價值觀來判斷我的死亡,除非先充分了解我的價值觀,在這兩者之間孰對孰錯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后,才有資格對我的死亡進行評價。

三年前,我問自己,一個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我不贊同社會上流傳的幾乎所有的觀點,我認為它們要么太過于狹隘,僅僅適用于個人或某一小部分人;要么屬于自我欺騙型的謊言;要么是找對了方向,但挖得不夠徹底,沒有找到根本。

我把最后一種叫做“架空的理論”,它沒有一個穩(wěn)固的基礎,只是一種憑空產(chǎn)生的一種說法。

關于人生意義問題的答案,我自己也找到了一個,所以我死了。不僅如此,我認為所有人都不應該活(雖然話這么說有點不好聽,但是我們卻不可能找到一個有力的,讓我們活下去的理由)。

那么我開始打靶,靶子主要是前面所說的“架空的理論”。

關于人的根本意義、根本價值,貌似所有人都支持這么一個觀點:個體的存在時為了集體,個人要為了整個人類的和平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種說法,我們都覺得很“大”,覺得它的境界很高,都上升到“整個人類”了,覺得很接近根本,甚至就是根本。

但我認為它還不是根本,它缺少一塊基石,沒有這塊基石作為基礎,它立馬垮臺。

我有這么一種質疑:“整個人類”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如果“整個人類”的存在不具有意義的話,我們個人對“整個人類”所做的一切又算什么?在這個“如果”成立的條件下,那個很“大”的說法不得不垮臺,必須的。

所以我們應該先考慮一下“整個人類”的存在。不過同樣地,我們又可以先考慮一下“所有生命”的存在。

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管它再怎么復雜,我們都可以把它分成兩部分:生命體和非生命體。我們現(xiàn)在要對其中的一個進行討論。

不過在討論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意義”。

在討論A的意義的時候,我們必須找到一個B,A的意義就是A對B的意義,即A要對B做某件事,成功之后,我們才說A具有了意義。

那么,對于“所有生命”而言,它所對應的B是什么呢?如果B指代的是非生命體,那么完了,生命的存在就不可能具有意義了。

我想關于這一點,眾多的老師、教授、副教授們也都是這么認為的。所以B指代的應該是生命體,即“生命”是為自己而存在的,為了自己能活下去以及能活得更好。

這樣的理由似乎總算比較正確了,但是卻有一個更大的悲劇,那就是我們這個宇宙的年齡。世界終將毀滅,我們這些渺小的生命也會被一同帶走(也許在世界毀滅之前我們就已經(jīng)不再了)。

意思也就是說,我們的“為了自己能活下去”這個目標最終也不可能實現(xiàn),更別提什么“活的更好”了。難道我們要再一次失去存在的意義?

有人提出質疑,說,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但是我們存在的過程再精彩,給誰看呢?除了生命就是非生命,我不認為非生命具有欣賞的能力。

那么是給生命體——我們自己嗎?是不是只要無愧于自己,活出一個精彩的自我就可以了呢?我當然是不贊同這樣的觀點的,我認為這種叫唯心主義,唯心主義都是自我欺騙。

我有時候甚至會疑惑,唯心主義為什么還會存在于這個世上,因為任何學科、任何學說都必須符合科學,都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否則我就可以說它是騙人的東西。

綜上所述,生命的存在不具有意義。

關于人的存在不具有意義這個觀點,我還有另外一種解釋方法。

一個人究竟怎樣活著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人類出現(xiàn)于這個世界上開始,一直到人類滅亡,我們必須一直去追尋它的答案,并不斷地去實現(xiàn)。

而這個答案必須是一個永恒的真理,不會隨朝代更替、時代進步而變化。

其實說得簡單點,就是這里所說的“人”是指“人這種生命體”。人作為一種生命體,存在于自然界中究竟要完成怎樣一個使命?我覺得還是從宇宙和人的本質來解釋比較好。

宇宙中有各種各樣的物質:塵埃、恒星、彗星、行星、光、宇宙輻射等等,但無一例外的一點是,他們都是由微粒構成的,它們可以被拆成各種各樣的微粒: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光子,甚至更小。組成物質的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tài)疊加,就在宏觀上表現(xiàn)為物質的狀態(tài)。

因此我可以說,宏觀現(xiàn)象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來解釋。我們人體也一樣。

人體也是由各種各樣的微粒構成的。我們的肢體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于大量肌肉細胞的收縮引起的。細胞的收縮就是它們的細胞骨架收縮,其本質也就是蛋白質的結構變化。

所以人類的肢體行為,我們同樣可以追溯到粒子水平去看這種行為的本質。

當然這只是我們人的肢體活動,人還有豐富的精神活動和強大能動性、感覺、知覺等,這些也都可以從粒子水平去解釋。

現(xiàn)代心理學中一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研究大腦結構與人的各種行為(包括思想行為)的聯(lián)系。

根據(jù)這些研究,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人的一切感覺、知覺以及思考等,都是大腦某一特定區(qū)域的神經(jīng)細胞興奮引起的。細胞興奮,就是某些化學反應比較劇烈,化學反應依舊是一個微粒間的問題。

大腦中的這些微粒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相互作用,是因為收到了一些外來微粒(體外的微粒或體內別的部位的微粒)的刺激,比如說形成光的光子,形成聲波的微粒,形成各種輻射的其他微粒。

這些特定的微粒作用于特定的人的特定部位,根據(jù)這些部位的結構特性,必然會完全符合自然規(guī)律地產(chǎn)生某種結果。

這樣的結果就比如說感覺、判斷以及各種行為等。那些特定微粒刺激或來自于他人,或來自于自然界。

如果是來自于他人,那么我們可以再往前推一下,刺激的最終來源必然是自然界,是宇宙,一個非生命的環(huán)境。

而我們的生理機構,又同樣是由自然界賦予的,應該不會有人去質疑“我們人是自然界在發(fā)展過程中誕生的”這一說法吧。

自然界之所以會創(chuàng)造出我們人類,是因為宇宙中所有的粒子的運動和彼此間的作用都符合自然規(guī)律,因此宇宙從形成開始,也就是從宇宙的初始狀態(tài)開始,它的發(fā)展就已經(jīng)注定了,注定會形成那么多的星系,注定會有那么一個星球,上面會誕生人類。注定這一切的就是自然規(guī)律。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話,其實上帝是存在的,只不過它有一個科學上的名字,叫做自然規(guī)律。

“上帝”創(chuàng)造了我們,也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決定了我們的一切,那么當然也決定了我們人的意義,即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

可事實上呢?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在宇宙發(fā)展過程中就這么誕生,很快地又那么滅亡,和普通的星球的形成和毀滅沒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人類縱使具有再強大的能動性,也只不過是自然規(guī)律的提線木偶而已。我的死亡不過是一個木偶的毀滅而已。生與死變得毫無區(qū)別。所以我就這么死了。

雖然我早就下定決心要結束這一切,但是畢竟受一般觀念的影響太大,想死卻又不想死,即使是現(xiàn)在,最終下定決心要走了,依然會有眷戀。

我想在大學里展現(xiàn)出自己的能力,凌駕于眾人之上;我希望以后能在科學領域做研究,并能夠開拓自己的一片天;我也有喜歡的女生,不過一直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談過一次戀愛……

但是每次當我告訴自己,這些只不過是浮云,一切都只是表象,其本質是空的,我也就漸漸地對這些淡忘。真正拋棄這些情感,只需那么一瞬間。

在死前跑來跑去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忽然間感覺到很有趣,周圍那么多人,他們是否會知道身邊的一個人很快就要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呢?

尤其是我的室友們,傍晚回寢室時碰到的輔導員。他們知道我變成了一具尸體時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還有我的父母、親戚們,他們會怎么樣呢?

當時考上浙大時,他們都覺得我很厲害。我也不知道當時消息是怎么傳開去的,好多我不認識的人都認識我,都知道我考上了浙大。

我當時也在偷笑,如果他們知道我考上浙大是為了確認自己的死亡,那他們又會怎么想呢?

算了,最后我還要表示一下,這次我比較沒經(jīng)驗,居然選擇了寫文章來留下我最后想說的話。寫作文太累了。如果有下次,我會選擇錄音,畢竟說比較簡單。

猛然間想起來還要補充一下,關于人生意義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郵件過……五位老師、教授、副教授們,其中……老師回復最多,但是我們聊得并不怎么好。

聊的內容我放在http://mail.zju.edu.cn/?,3120101652,密碼。

另外我還電話請教過……老師及……教授,與他們之間的電話錄音我也放在上面的郵箱中,也許能更好地解釋我的死因?!?/p>







01



人為什么要自殺


我最早是在人人網(wǎng)上看到有同學分享的這篇文字,現(xiàn)在找不到源地址了。但在網(wǎng)上可以搜到很多相關內容,比如一名浙大教授的微博中附的這篇文字http://www.cnblab.com/question/4020。

我也順便搜到了這個教授的一篇文章,感覺也比較有教育意義:http://www.zj.xinhuanet.com/special/2012-05/30/content_25322912.htm。

文章中提到的教師名字我都用省略號隱去了。雖然只要搜到原文就可以看到,但我還是出于禮貌避諱一下吧。

這篇文字,雖說未被正式證實是這個已故同學留下的絕筆,但我個人是相信的。我感覺他(不管作者是誰)寫的很真誠,不像是一次玩笑之作,如果有一天真相公布,與我的判斷有悖,那我就當這是一次思想上的探討吧——我多么希望就只是一次思想上的探討??!

由于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而自殺,看似荒謬,卻又是不難理解的。法國哲學家加繆早就寫過一篇《荒謬與自殺》,深刻地探討了自殺的思想原因。他說: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jīng)歷,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其他問題——諸如世界有三個領域,精神有九種或十二種范疇——都是次要的,不過是些游戲而已;

首先應該做的是回答問題……地球或太陽哪一個圍繞著另一個轉,從根本上講是無關緊要的。總而言之這是個微不足道的問題。

但是,我卻看到:許多人認為他們的生命不值得再繼續(xù)下去,因而就結束了生命;

我還看到另外一些人,他們荒唐地為著那些所謂賦予他們生活意義的理想和幻想而死(被人稱之為生活的理由同時也就是死的充分理由)。

因而我認為生命意義的問題是諸問題中最急需回答的問題。

“人們向來把自殺當作一個社會現(xiàn)象來分析。而我則正相反,?我認為問題首先是個人思想與自殺之間的關系問題。

自殺的行動是在內心中默默醞釀著的,猶如醞釀一部偉大的作品……

開始思想,就是開始設下伏雷。社會在一開始與自殺并無關聯(lián)。

隱痛是深藏于人的內心深處的,正是應該在人的內心深處去探尋自殺。

這死亡的游戲是由面對存在的清醒過渡到要脫離光明的逃遁。我們應該沿著這條線索去理解自殺?!?/p>

“自殺的發(fā)生有許多原因,總的說來,最清楚明顯的原因并不是直接引起自殺的愿意……

自殺只不過是承認生活著并不‘值得’。

誠然,生活從來就是不容易的,但由于種種原因,人們還繼續(xù)著由存在支配著的行動,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習慣。

一個人自愿地去死,則說明這個人認識到——即使是下意識的——習慣不是一成不變的,認識到人活著的若能和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認識到日常行為是無意義的,遭受痛苦也是無用的?!?/p>

“我們在原則上可以說:在一個真誠的人看來,他篤信的東西是能夠制約他的行動的。因而,對存在的荒謬性的篤信就能夠支配他的行為。”? ? ? ? ? ? ? ? ? ? ? ? ? ? ? ? ? ?(http://blog.renren.com/share/243415703/2331139586)

是的,一個真誠的人,會為他的思想而活,也可能為他的思想而死。所以,那個同學在思考了一大圈關于生命的意義感到無解之后,就感到“生與死變得毫無區(qū)別。所以我就這么死了”。

但是,我不知道他有沒有看到過加繆先生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最末一段講到:

“許多人混雜于最卑微的人之中,到達這思想再其中搖曳不定的最后關頭。這些人于是正在放棄他們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他們的生命。

另一些人是精神驕子,他們也放棄了,但他們是在最純粹的反抗中,進行了思想的自殺。

真正有力量的人則相反,他們要堅持下去,他們把這看作是可能的,就是說仔細地觀察遠處的奇異植物。

堅持清醒的態(tài)度是目擊這非人道游戲的優(yōu)先條件,荒謬、希望和死亡在這游戲中角逐爭斗?!?/p>

即使明知生命的荒謬,也可以“堅持下去”“目擊這非人道游戲”。

至少,談論荒謬也談到自殺的加繆先生自己沒有選擇自殺,而是在生命的過程中寫出了這樣的以及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給了許多在荒謬境地中不知所措無法自拔的人以指引——至少,思考荒謬、面對荒謬,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活法,也可以作為生命意義的一種答案。







03



尋找意義也有意義


生命的確最終是要灰飛煙滅的,似乎做什么、怎么活,最終都落向一個空。周國平提到米蘭昆德拉的書中有一句德國諺語:“只活一次等于未嘗活過”? ? ? ?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179884/)。

但我想如果我們只看結果的話,的確有過跟沒有過沒有多大區(qū)別,但為何不在過程中找找意義呢?

至少我感覺,生命的過程是比沒有這個過程,比死亡本身要多一些體驗和思考吧,也是值得經(jīng)歷的吧。

哪怕最終還是那個結局,但又何必急于結束呢?如果你要說生命的過程沒有意義,可是死亡又能帶給你什么意義呢?

所以,活著至少不比死亡本身更缺乏意義吧。

何況,在活著的過程中,還可以繼續(xù)尋找意義——誰說我們只能在物質和科學的角度來尋找生命的意義呢?也許那正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這個同學提到了唯心主義,說“唯心主義都是自我欺騙”。我不禁要感到驚駭了!

且不說這句話正確與否,如果說他是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得出的這個結論,他就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的話,那么,豈不是說明我們國家多年來進行的唯物主義教育是教人應該放棄生命的?

他的確進行了一番“唯物主義”的探尋之后得出結論,人“只不過是自然規(guī)律的提線木偶”,人的生命只是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作用,人活著與死去就與物質的產(chǎn)生和毀滅一樣變得不重要了。

咱們的唯物主義是會引出這樣的結果嗎?如果是這樣,那么這個同學的死,就成了對唯物主義的殉道,這豈不是對我國歷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深刻考問?……

在這里我得打住了,不知我們的教育方針制定者看到這個事例會作何感想,只能由他們來回答了。

但是,我又要說,不管我們接受了怎樣的教育,也不管我們對于所接受的教育有怎樣的理解,至少對于活著本身,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理解。

也許我們的教育中沒有教人應該怎么活,但也絕不會教人就這樣認生命是無意義的而要就此放棄。

即使你暫時尋不到生命的意義,但這豈不是你正應該活下去的理由?因為只有活著,才能繼續(xù)尋找。







04



為了意義,要活下去


這個同學說“我不贊同社會上流傳的幾乎所有的觀點”,似乎已經(jīng)勘察了關于生命意義的所有答案,但是,真是這樣嗎?不知他有沒有了解過,胡適先生就承認生命本無意義,但是又說:

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

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么意義可說?一個人與一只豬,一只狗,有什么分別?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樣生活。你若情愿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作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

你若發(fā)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

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么意義,他就有什么意義?!??? ? ? ? ? ? ? ?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825948/)

不知這個同學如果曾經(jīng)看到一些這樣的回答,還會不會對自己的想法孤注一擲。

這一陣,網(wǎng)上也有很多人轉引楊絳先生給一個青年的話:“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此埔才c這次事件有關。

是的,很多人都對生命意義這個問題提出過自己的解答,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一個答案,如果我們不是那么早就自以為走投無路了,而是多去了解一下其他人的看法,看看他們?yōu)槭裁催€要堅持活著,可能就會得到啟發(fā)而開闊許多吧。

所以,其實一個人要死去,可以有很多理由,但同時,那也可以說是活著的理由。

其中至少有一條:在你還沒找到生命的意義之前,不要放棄生命,而要繼續(xù)尋找。

有這一條理由墊底,也就不必那么著急了吧。

而且,可以說,尋找生命的意義,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之一。

很多事情的意義,可以在其本身找到,也可能只在于它本身,何須一定要在事情之外去尋找意義呢?

可惜,這個同學來不及考慮這些了。那么,希望還在進行著這樣真誠思考的人們,不要再重蹈覆轍了吧!

作于2012-12-7



大學生因找不到人生意義而自殺,生涯教育迫在眉睫!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安龙县| 新竹市| 兴海县| 陵水| 台安县| 南陵县| 雷山县| 石首市| 莫力| 千阳县| 大英县| 遵义市| 普兰县| 县级市| 社会| 高陵县| 自贡市| 堆龙德庆县| 碌曲县| 眉山市| 南部县| 商水县| 山丹县| 巴彦淖尔市| 抚顺市| 眉山市| 庆阳市| 麻城市| 天津市| 宜宾县| 丹寨县| 永德县| 盐津县| 清丰县| 民丰县| 东城区| 隆德县| 岳阳市| 禹城市| 嘉禾县|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