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一位被嚴重低估的預言家!達芬奇500年前就看到了人類的結局!

2023-01-25 14:12 作者:腦洞烏托邦  | 我要投稿


2017年11月16日,一幅油畫在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佳士得拍賣會上,

幾經競價后最終以4.5億美金,約合29.57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創(chuàng)下藝術品拍賣史上的最高價。

畫中是一個長發(fā)男子,直視前方,

一只手的三根手指指天,另一只手托著一個透明水晶球。

畫的名字叫《救世主》(Salvator Mundi),

畫的作者正是藝復興時期大名鼎鼎的全才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有句話是:人才之上是天才,天才之上為通才,而通才之上,

就是列奧納多·達·芬奇了。

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并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

連愛因斯坦都曾經贊嘆,如果達芬奇的科學成果在當時就發(fā)表,

人類的科技發(fā)展至少可以提前30到50年。

達芬奇到底有多全才呢?他的身份多到兩只手數不過來:

畫家、雕塑家、發(fā)明家、哲學家、醫(y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

建筑工程師、軍事工程師、音樂家,

還有很多人忽略的一個身份,預言家。

然而要承認的一點是,絕大多數人只知道達芬奇是神一樣的男人,

卻對他的真實成就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走進達芬奇,

揭開他人生以及畫作中的密碼。

天才誕生

1452 年 4 月 23 日,

居住在佛羅倫薩共和國芬奇小鎮(zhèn)的安東尼奧在日記里寫下了一句話:

「今天是星期六,我的第一個孫子誕生了?!?/p>

安東尼奧的給小孫子取名為「Li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列奧納多. 迪·皮耶羅·達·芬奇),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應該是:「來自芬奇鎮(zhèn)的紳士皮耶羅之子列奧納多」。

「ser」是對權威人士的一種尊稱?!竏a vinci」并不是姓,而是地名。

所以別看這么一長串(Li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孩子的真正名字只有一個詞:列奧納多。

那是中世紀歐洲非常常見的一個男性名字。

但是,當這個孩子成為流芳百世的大名人之后,

就很少有人叫他列奧納多了,大家更習慣叫他達·芬奇。

關于達·芬奇少年時期的記載很少。

目前基本可以確定的是,他的父親叫皮耶羅,是當地的一名法律公證員,

相當于今天的律師,屬于中產階級。

母親名叫Caterina卡特琳娜,是一個貧困孤女。

達芬奇是非婚生子,階級的不同注定了皮耶羅與卡特琳娜不可能結婚。

達芬奇出生后不久,

父親皮耶羅就迎娶了佛羅倫薩著名鞋匠的女兒阿爾比拉(Albiera Amadori),

母親卡特琳娜嫁給了一位燒窯工人。幼年時期,達芬奇是跟著祖父母長大的。

達芬奇很少談及對自己身世的看法,只在筆記中留下了這么一句話:

「男人若在行房之時充滿攻擊性和不安,會生出脾氣急躁、不值得信任的孩子。

如果雙方都帶著深切的愛和欲望,那么孕育出的孩子將會聰慧伶俐。」

達芬奇應該認為,或者至少希望自己屬于后者的。

14歲那年,在父親的安排下,達芬奇離開了芬奇小鎮(zhèn),

來到了大城市佛羅倫薩,成了一名畫坊學徒。

在當時的歐洲人,如果你想做一個體面人,

基本上只有兩條路:一是去讀大學。畢業(yè)后可以成為教師。

如果讀的是更高級的神學、法學或者醫(yī)學,

則可以從事牧師、律師或者醫(yī)生這樣的職業(yè)。

另一條路就是像達·芬奇一樣做工匠學徒,出師后,

有機會成為有名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師。

達芬奇師從著名畫家、雕塑家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

在6年的學徒生涯中,達芬奇不僅學習了透視法、明暗對比法等基本繪畫技巧,

還習得了文法以及數學知識。

更重要的是,為了能夠將人體骨骼和肌肉呈現地更加逼真,

達芬奇還專門學習了解剖學。

為了改變以前畫家不重視背景構圖的偏向,他開始研究植物學、地質學、幾何學。

為了掌握色彩調配,他又多次到藥劑師的實驗室里觀察和學習。

全才也許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20歲時,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

達芬奇完成了作品《受胎告知》,標志著他正式成為了職業(yè)畫家。

他的名字被列入了佛羅倫薩畫家工會名單上,說明他畫家的身份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1475年,達·芬奇的老師委羅基奧收到委托,被要求畫一幅《基督受洗》的宗教油畫。

委羅基奧完成了整體構圖。畫面包括主角耶穌、施洗者約翰,

以及目睹這一切的兩個天使。

為了保證兩個天使展現出不同的表情和神態(tài),委羅基奧只完成了一個天使的繪畫,

把左下角的位置留白,交給了達芬奇。達芬奇提起筆來,反復思量,

如今我們看到的最左邊只露側臉的小天使就是達芬奇畫出的。

這個惟妙惟肖的小天使的表情和眼神中,透出了全畫都沒有的一種靈性。

江湖有個傳聞,作品完成之後,委羅基奧看著達·芬奇畫的小天使,

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最終折斷了畫筆,索性放棄了繪畫,后半生去搞雕塑了,

這也成就了一代雕塑大師。

傳聞是不是真的我不敢確定,但達芬奇當時的繪畫水平應該已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順便提一嘴,達芬奇還有個同學叫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就是名畫《維納斯的誕生》的作者,意大利肖像畫的先驅,

也是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后一位大師。

作為他們的老師,委羅基奧不知道是應該感到驕傲呢,還是感到憋屈呢。

1480年,達芬奇開設了自己的獨立畫坊,

同時在佛羅倫薩的實際統(tǒng)治者洛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的宮廷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但很快達·芬奇便對美第奇家族的專制統(tǒng)治和驕奢生活深感不滿,

而洛倫佐也對達芬奇頗為冷落。

1482年,達·芬奇向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Ludovico Sforza)寫去了一封自薦信,

表示愿意為他效勞。斯福爾扎邀請達芬奇來米蘭。

此后達芬奇在米蘭居住了17年,并被委以重任,

先后擔任了軍事工程師、建筑師、畫家、雕刻家以及宮廷音樂師等職務。

這也是他藝術生涯發(fā)展的最順利的時期。

不少名作,例如《維特魯威人》、《最后的晚餐》都是達芬奇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

在深入解讀隱藏在達芬奇名畫中的密碼之前,

我們先來看看這位藝術大神「不務正業(yè)」的一面。

天才的副業(yè)

在給米蘭公爵的自薦信里,達芬奇把自己定義為了一位軍事工程師,

附上了不少機械發(fā)明的手稿。

其中特別提到了一種裝甲戰(zhàn)車,有四個萬向輪,外形呈圓錐體,非常安全,

能冒著槍林彈雨,直搗敵人的陣地。

自薦信的的最后,達芬奇才說道,不要忘了我還是一個藝術家,

我還能為您畫點畫,做點雕塑等等。

可見達芬奇首先認為自己是一個工程師,其次才是畫家,

這與我們常規(guī)認知中的達芬奇的形象還是很有出入的。

遷居米蘭后,達芬奇的第一份工作是斯福爾扎家族的宮廷工程師。

1482年到1500年間,他在創(chuàng)作了《抱銀貂的女子》、《巖間圣母》、

《維特魯威人》、《最后的晚餐》等繪畫杰作的同時,

也完成了大量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其中最讓人感到新奇的無疑是他對飛行器構想。

在現存世的達·芬奇手稿中,有著大量他關于飛行器研究的記錄,

包括他對鳥類飛行狀態(tài)的觀察。

這張設計草稿,記錄了達·芬奇的「翅膀實驗」:用藤條制成枝干,

再加以網布覆蓋,最后將人造的翅膀固定在重約200磅的木板上。

這是達芬奇當時設計的「撲翼飛機」,由飛行員煽動翅膀為飛機提供動力。

只可惜達芬奇忽視了人體自身所能提供的動力和飛行器的自重是不成比例的,

導致他的構想無法在實際中得到應用。

這張是達芬奇設計的『直升機』的草圖,時至今日,人們還是將他視為直升機的先祖。

1502年起,

達芬奇開始擔任教皇國的軍事統(tǒng)帥切薩雷.波吉亞(Cesare Borgia)的軍事工程師。

在這一時期,他的手稿中又涌現出大量與軍工有關的草圖設計,

比如巨弩、剃刀戰(zhàn)車、達芬奇飛橋等等。

達芬奇飛橋可以完美應用于戰(zhàn)爭場景中,攜帶和安裝都非常方便。

利用加工好的木料,在幾分鐘之內,不使用任何工具,

就可以組裝出一座自我支撐式的橋梁。

木材與木材之間不要需要任何例如釘子之類的緊固件。

待我方士兵成功渡河后,再迅速拆掉飛橋。

如今我們在網上隨便一搜,不難發(fā)現,不少網友已經根據達芬奇手稿,

成功地將飛橋還原出來了。

在天文方面,達·芬奇早就在手稿中表達了「太陽不動」的觀點,否定了地心說。

這甚至比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還要早幾十年。

在地理方面,達·芬奇在那個時代就能認識到,

高山山頂上之所以有海中動物的化石,是地球的地殼運動造成的海陸變遷形成的。

在物理方面,達·芬奇發(fā)現了液體壓力的存在,

并提出了連通器原理。即,在連通器內,

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

在水利建設方面,達·芬奇沒有止步于設計圖稿,

而是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運河的灌溉工程,

他設計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等,在當時實打實地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解剖學上,達芬奇一生中至少解剖過30具尸體,繪制了超過200幅解剖繪畫筆記。

《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于1487年繪制的鋼筆素描。

畫中一個五官線條硬朗,肌肉健美發(fā)達的男子,展開四肢,站在方形和圓形的中間。

素描的上方和下方是達芬奇用小字寫的注釋,

其中一段的意思是:4指為一掌,4掌為一尺,6掌為一腕尺,4腕尺為一人的身高。

可以說維特魯威人就是達芬奇心中完美人體比例的代表。

這張頭顱透視圖繪制于1492年。

據說當時達芬奇并沒有將一個人的頭顱完全打開,

但他所繪制的大腦內部結構卻與今天腦部核磁共振的掃描影像驚人的相似。

怪不得有人會懷疑,他是偷偷從未來穿越回了過去。

因為對解剖學的鉆研,達·芬奇對人體構造有了異于常人的認知,

進而開始在人體醫(yī)學和生理學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1507年,達芬奇目睹了一位老人的離世,

他在筆記中寫道:「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平靜安詳的死亡。」

老人一輩子沒有生過什么病,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老人的死亡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

達芬奇對老人的遺體進行了解剖,推斷老人的死是源于冠狀動脈狹窄,

他還清楚的描述了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狀態(tài)。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醫(yī)學界奉行的還是蓋倫的理論(克勞狄烏斯·蓋倫:古羅馬醫(yī)學家、哲學家),

認為人體的血液產生于肝臟,而心臟是由特殊物質構成的,是靈魂的居所,

是向人體輸送生命靈氣的地方。

然而,通過解剖,達芬奇發(fā)現,構成心臟的特殊物質就是肌肉,

血液也不來自肝臟,而是來自心臟。解剖顯示心臟有4個腔室,各個腔室功能不同,

否則就沒有必要用瓣膜和隔膜分開了。

后來又通過對豬心臟的解剖,達芬奇了解了血液流過主動脈時會產生渦流,

渦流作用力會關閉心臟瓣膜。對主動脈瓣工作方式的發(fā)現,

使達芬奇在醫(yī)學方面的成就大大超越了同時代醫(yī)學家,

直到現代醫(yī)學出現,醫(yī)學界對心臟瓣膜的認識才追上了達芬奇。

這張手稿被認為是達芬奇留下的最后一張解剖圖,

描繪的是胎兒在子宮中的狀態(tài)。

在人類的醫(yī)學史上,這張手稿的知名度不亞于那張著名的《維特魯威人》。

關于這張手稿的來歷有這樣一種說法,

說達芬奇其實根本沒有解剖過懷孕中的女性子宮,

這是解剖牛子宮之后得出的一張修正圖。

傍邊的小字寫著:胎兒在人體的子宮中是被液體所包裹著的。

另外達芬奇還提出,胎兒是母體的一部分,一個靈魂支配著兩個生命。

這樣的想法在當時時驚世駭俗的,正因如此,這份手稿并沒有在當時發(fā)表出來。

達·芬奇還有一些特別的習慣,讓他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比如他是個左撇子,所有手稿的書寫方式用的都是「鏡像文字」,

就像鏡子倒影一樣,看起來是反的。

有人說,這是達·芬奇自己在給自己的筆記「加密」,但事實恐怕要讓大家失望了。

15世紀很多左撇子都會使用和達芬奇一樣的書寫方式,

如果為了加密,怎么會選擇這樣大家都知道的方式呢。

雖然說達芬奇在各個領域的成就,隨便拿出來一項就夠普通人奮斗一輩子的了,

但不得不承認達芬奇最擅長的還是繪畫。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受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Ludovico Sforza)所托,

在1495年至1498年之間創(chuàng)作的,

繪制于恩寵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餐廳的墻壁上。

當時絕大多數的壁畫,采用的都是「濕壁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

也就是在石膏變干之前迅速完成繪畫,以確保顏料滲入石膏當中。

但達芬奇為了讓這幅畫更加活靈活現,

做了一種全新的嘗試:在完全變干的石膏底上用「蛋彩畫」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

不過,顯然這個嘗試并不成功。不到20年,畫的涂層就開始脫落了。

17世紀,教堂決定在壁畫所在的墻上開一道門,所以就把耶穌的腳砍掉了。

后來又覺得這扇門沒什么用,把門堵起來了,就這樣,耶穌莫名其妙失去了兩只腳。

五百年的時間里,《最后的晚餐》被修復了十二次。

前11次修復都做的非常糟糕,

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入流的畫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這幅畫重新畫了一遍。

直到第12次修復,一批專家花了二十年的時間,

把之前的修復全部抹去,這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最后的晚餐》。

即便如此,《最后的晚餐》依然是一件美術史上飽負盛名的作品。

這不僅僅是因為達·芬奇高超的畫工,還因為畫中引人入勝的細節(jié)、隱喻、以及密碼。

《達?芬奇末日預言》一書中收錄了梵蒂岡研究人員在《最后的晚餐》中解讀出的世界末日的日期。

畫的上半部分是三個天窗,里面是被花環(huán)環(huán)繞的斯福爾扎家族的盾徽,

花環(huán)周圍還有代表十二宮星座的符號,以及代表1天24小時的24個拉丁字母。

梵蒂岡研究人員認為,這三個天窗里,同時出現了3月21日這個「春分點」日期,但年份不同。

第一個年份是公元33年,即最后的晚餐發(fā)生的時間。

第二個年份是1495年,即達芬奇開始創(chuàng)作《最后的晚餐》的時間。

第三個年份是公元4006年,也就是達芬奇所預言的末日降臨的時間。

公元4006年的3月21日,會有一場大洪水席卷全球,

沖天的海水漫過了群山之巔,狠狠地砸向了人類的居所。

同年11月1日,洪水消退,幸存的人類進入新紀元。

然而,《達?芬奇末日預言》一書并沒有具體解釋這三個年份日期是如何推算出來的,

所以有不少人認為這樣的觀點不過是為了博眼球罷了。

2017年,意大利的音樂家喬瓦尼·瑪麗亞·帕拉(Giovanni Maria Pala)發(fā)現,

如果將《最后的晚餐》中耶穌和12門徒的手,

以及象征耶穌肉體的面包,視為五線譜音符的話,

從右往左可以演奏出一種類似巴赫風格的凝重的慢板,

就像是在教堂中聽到的彌撒曲。

巧合的是,達芬奇本人確實也精通音律,他會不會真的把圣歌的旋律隱藏在了畫中呢?

最后的晚餐發(fā)生在耶穌遇難前的最后一個逾越節(jié)。

新約《馬太福音》記載,在這場宴會上,耶穌拿起餅來,祝福,

然后把面餅掰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p>

然后又拿起杯子來,再祝福,把杯子遞給門徒說:

「你們都喝這個,這是我立約的血?!?/p>

所以,盛著葡萄酒的圣杯是最后的晚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其他相同題材的藝術作品中,都可以清晰地找到圣杯的存在。

然而,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卻無法直觀地看到圣杯的痕跡。

這也成了數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

后來有人發(fā)現,如果把2幅《最后的晚餐》用鏡像的方式重疊在一起,

再調整透明度,耶穌的面前就隱約出現了圣杯的身影。

把鏡像書寫運用的爐火純青的達芬奇,會不會也在畫中,跟所有人玩了一把鏡像游戲呢?

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還有一個謎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那就是坐在耶穌右邊的門徒約翰的形象為何如此的女性化?

知乎上曾有人直言不諱地問道:為什么圣約翰長了一張女人的臉,

頭發(fā)也像女人的,而且和耶穌穿了情侶裝?

耶穌身穿藍色袍子、紅色內襯,而約翰剛好反過來,穿著紅色袍子、藍色內襯。

姿態(tài)上,耶穌靠向畫面的右邊,約翰靠向畫面的左邊,兩人的輪廓完美地構成了字母M,

也是意大利語「婚姻」一詞(Matrimonio)的首字母。

如果將兩人的位置調整,可以看到約翰剛好倚靠在耶穌的肩膀上。

所以有人懷疑耶穌右邊坐的根本就不是約翰,而是傳說中的耶穌的妻子抹大拉的瑪利亞。

抹大拉的馬利亞作為耶穌最虔誠的女性追隨者,曾用極珍貴的香膏為耶穌洗腳。

耶穌受難時,站在十字架旁邊的,除了他的母親,親戚外,還有一個人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耶穌受難后,為耶穌守墳的人是抹大拉馬利亞。

耶穌復活后,第一個看到耶穌顯現的人也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關于她的故事可以回看我之前的視頻。

但是如果達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坐在耶穌傍邊的真的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的話,

餐桌上就沒有門徒約翰了,這顯然是不符合情理的。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述,始終緊跟在主耶穌旁邊的,是「耶穌所愛的門徒」。

而自從公元二世紀開始,教會便認為,這個「所愛的門徒」就是約翰。

新約有一部偽經叫做《約翰行傳》,雖然沒有得到教會的認可,但在基督徒當中依然很受尊重。

《約翰行傳》就將約翰描繪成了一個「年輕的、沒有胡子」的形象。

因此目前的主流觀點依然認為耶穌右邊的這位就是圣約翰,

達芬奇之所以把他畫成了女人的形象,是因為達芬奇心中的美并不局限于性別。

拋開所有這些謎團不說,單從構圖與風格上來看,

達芬奇的這幅《最后的晚餐》在當時也是別出心裁的。

在達·芬奇之前,已經有很多名家以此為題材進行過創(chuàng)作。

但之前的作品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別,那就是一眼就能看出誰是叛徒猶大。

卡普阿的《最后的晚餐》,猶大被畫成了去伸手拿餅的人。

因為約翰福音中說,拿了耶穌蘸了湯的餅的那個人就是出賣了耶穌的人。

喬托(Giotto di Bondone)的《最后的晚餐》, 猶大是唯一一個頭頂沒有光環(huán)的人。

安德烈亞·德爾·卡斯坦諾的《最后的晚餐》,猶大坐在所有人的對立面。

在傳統(tǒng)的「最后的晚餐」畫作中,猶大要么沒光環(huán),要么被孤立。

而達·芬奇版本的《最后的晚餐》中,13 個人以耶穌為中心,看似雜亂分布,

其實是 3 人一組分了 4 組。每個人的表情各不相同。

耶穌在中間,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總是在說話的樣子,他雙目低垂,嘴唇緊緊閉上。

雙手45度下垂,一只手正在拿餅。

但一只手向外翻,這只手呼應了耶穌死后從十字架上取下來那一瞬間的狀態(tài)。

通過雙手的動作,達芬奇升華了耶穌的形象,既有作為圣子的莊嚴,

又有對于自己即將到來的命運的淡然。

叛徒猶大則是那個身體微微后仰,一只手伸出去拿面包,另一只手拿著錢袋子的人。

讀過圣經的人都知道猶大被認為是十二門徒中負責管賬的人。

事實上,即使沒有這些道具,猶大的神態(tài)也已經出賣了他。

也有人認為,耶穌右邊的第三個人才是叛徒,因為他手里拿著刀。

但仔細看,我們會發(fā)現,刀鋒是指向遠離耶穌的方向的。

他是打算找出那個叛徒,殺了他,替耶穌報仇。

達芬奇在創(chuàng)作這幅《最后的晚餐》時,留下了大量的底稿和草圖,

目前被保存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他給每個人物都找了現實中的模特,

每一雙手、每一件衣袖、每一個表情都是·芬奇精心構思的。

所以說達·芬奇的每一幅畫都是傳世經典,這并不夸張。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另一幅達芬奇家喻戶曉的名作,創(chuàng)作于1503年。

數百年來,畫中女子的神秘微笑一直吸引和困惑著世人。

人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這女子究竟是誰?

有人說她是達芬奇的母親, 有人說她是當時佛羅倫薩城的一個名妓,

更有人把《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自畫像做了對比后,

發(fā)現剃了胡子,磨了皮,帶上假發(fā),達芬奇就變成了蒙娜麗莎。

在諸多猜測中,

16世紀著名美術史學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曾提出過一種說法,

蒙娜麗莎是佛羅倫薩綢緞富商佛朗西斯科·喬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

第二任妻子麗莎·蓋拉爾迪尼(Lisa Gherardini)。

事實上,意大利人和法國人一直把這幅畫稱為「喬孔多夫人」

(意大利語:La Giocondo;法語:Madame Giocondo)。

而Mona Lisa(蒙娜麗莎)是英國人的叫法。

一直以來,喬爾喬·瓦薩里這個平淡無奇的觀點并沒有引起人們的太多注意。

直到2005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手稿研究專家阿明.施萊希特博士

在圖書館的故紙堆里找到了一本1503年的古書。

書的主人是達芬奇的好友,

當時佛羅倫薩的地方官員阿戈斯蒂諾·韋斯普奇 (Agostino Vespucci)。

在書的空白處,

寫了一段潦草的文字:「萊昂納多.達.芬奇就像古希臘畫家阿佩萊斯(Apelles),

他正在創(chuàng)作三幅畫,其中一幅是麗莎·蓋拉爾迪尼的畫像?!?/p>

這和16世紀瓦薩里的說法不謀而合。

施萊希特博士的這一發(fā)現為延續(xù)了數百年的蒙娜麗莎身份之謎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富商喬孔多的妻子麗莎,成為了目前主流學者最認同的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

有人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中看到了「迷人」,有人看到了「優(yōu)雅」,有人卻看到了詭異。

幾年前,荷蘭一所大學曾用「情感識別軟件」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進行過分析,

得出的結論是,蒙娜麗莎的表情內涵豐富,

其中高興占83%,厭惡占9%,恐懼占6%,憤怒占2%。

最不可思議的是,有網友發(fā)現如果將兩幅鏡像對立的《蒙娜麗莎》縫合在一起,

中線上會出現一張疑似外星人的臉,戴著頭盔,披著斗篷。

同樣的巧合,

還出現在了達芬奇的另外兩幅作品《施洗者圣約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

以及《圣母子與圣安妮及施洗者圣約翰》中。

難道達芬奇真的在通過畫作向世人傳遞什么隱晦的信息嗎?

救世主

視頻開頭我們提到的被拍出4.5億天價的《救世主》,是達芬奇1500年前后的作品。

但是你敢相信嗎?僅在半個多世紀前,這幅畫是以45英鎊的價格出售的。

關于這幅畫最早的確鑿記錄可以追溯到17世紀:

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一世收藏了一幅由達芬奇所繪制的救世主耶穌的半身像。

查爾斯一世被砍頭后,繼位的查爾斯二世將畫轉賣給了白金漢公爵。

白金漢公爵的兒子在1763年又將畫出售他人,此后,這幅畫作一度無跡可尋。

部分原因在于畫作之后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不幸的畫蛇添足。

比如說有一位不知名的修復師可能認為達芬奇原畫中的耶穌,

作為上帝之子顯得氣勢不足,于是就給耶穌的臉上添了一小撮略顯狡猾的胡子。

就這樣畫中的耶穌變成了一個想要冒充大人混進酒吧的未成年人。

1958年,一家收藏機構對這幅畫進行拍賣時,成交價為45英鎊。

2005年,一個由畫商和收藏家組成的藝術聯盟小心翼翼地清除了畫中蹩腳的修復痕跡,

并將其送到專業(yè)機構接受鑒定。

達芬奇研究專家、牛津大學美術史教授馬丁.坎普

在仔細分析了畫中人物的面部線條、手部輪廓和頭發(fā)的表現手法后,

激動地表示:「這就是達芬奇的真跡!」其他專家也都對馬丁.坎普教授的觀點表示認同。

達芬奇的《救世主》中,耶穌的手和頭發(fā)輪廓清晰,

但面部卻讓人感覺籠罩在一片光暈之中,深邃的眼眸讓人無法參透其中的意味。

這得益于達芬奇獨特的揉擦畫法,即用手指去揉擦人物面部的線條,

揉出一種皮膚的光暈,讓人感覺整張臉亦真亦幻。

揉擦畫法在《蒙娜麗莎》以及《施洗者圣約翰》中都有所呈現。

畫中耶穌右手豎起的三根手指,代表著圣父,圣子,圣靈的三位一體。

畫上有一處細節(jié):耶穌右肋附近的衣服出現了明顯的褶皺,

看上去像是一道很深的傷口。

位置正好是耶穌受難時,羅馬士兵用長矛刺穿他身體的地方。

這樣的細節(jié)設定很符合達芬奇的完美主義人設。

可畫中也有一個極其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耶穌左手上拿著的水晶球。

要知道水晶球是會扭曲光線的,當我們透過水晶球觀看物體時,后方的物體多少都會有些變形。

但是《救世主》中,水晶球后面的衣服卻沒有變形,

這對于研究了半輩子光學的達芬奇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犯下的錯誤。

所以有學者認為,水晶球的紕漏,可能是達芬奇故意留下的。

畢竟他畫的是救世主,不是什么肉體凡胎,有點超能力也不是說不過去的。

還有學者認為,達芬奇這樣的畫法是為了凸顯水晶球上的三個白點。

1989年,比利時天文考古學家羅伯特.保瓦爾,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理論。

他說埃及吉薩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對應著獵戶座腰帶上三顆最明亮的星星。

獵戶星座在古埃及人的心中有著獨特的地位,

它是冥神奧西里斯(Osiris)的化身,是永生之地。

水晶球上的三個白點會不會是達芬奇在隱晦的表達,

圣靈所在的天國就在獵戶座呢?如果這是真的,達芬奇又是怎么知道這個信息的呢?

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了他24歲時在巖洞中的奇遇。

1476年,因為《基督受洗》一畫在藝術界嶄露頭角的達芬奇,

毫無征兆的人間蒸發(fā)了2年。

手稿顯示,1476年4月,達芬奇獨自去山中探險,

無意間發(fā)現了一個巨大的山洞,出于好奇他走了進去。

自此,他的日記也就定格在了這里。

而當他再次出現時,已經是1478年了,此時的他26歲。

這兩年他究竟經歷了什么沒人知道。

對于山洞里發(fā)生的事,達芬奇也沒有記述,只描述了他在洞口時復雜的心理活動。

他說漆黑的山洞讓他感到恐懼,但冥冥中又感覺有一個聲音在引導他走進去。

有人說,也許是這次山洞奇遇造就了達芬奇不平凡的一生。

天才隕落

1500年,達芬奇離開了米蘭,回到了佛羅倫薩。

1513年至1516年間,達芬奇漂泊于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1516年之后僑居法國,受到了當時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禮遇。

1519年,達芬奇病逝。

據說,他是死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懷里的。

法國畫家安格爾的《達芬奇之死》描繪的就是當時的場景。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達芬奇一生完成的畫作還不到20幅,屬于重度拖延癥患者。

某位傳記作家曾經評價說:達芬奇從未完成他開始的任何工作,

因為他的藝術理想是如此崇高,以至于能從別人眼中的奇跡里看到缺陷。

去世之前,

達芬奇把他的手稿都留給了的學生Francesco Melzi弗朗切斯科.梅爾齊。

但可惜的是Melzi只是一個非常純粹的畫家,

他看不懂老師的科學研究,以至于手稿的三分之二都遺失了。

現存世的達芬奇手稿只剩下了6000-7000張,

由此推算的話,達芬奇生前應該寫下了2萬多張手稿。

400多年后的1981年,美國天文學家謝爾特·巴斯在賽丁泉天文臺發(fā)現了小行星3000,

為紀念達芬奇,人們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了「列奧納多」。

你也許覺得如今人們太過神話達芬奇,太過神話他的科學和藝術成就。

但評價一個人物是否偉大,不僅要看他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還要看他是否樹立了一種標竿,影響著后世。

達·芬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科研成果也許并沒能直接推動當時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但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就猶如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昭示出一個嶄新的時代。

一位被嚴重低估的預言家!達芬奇500年前就看到了人類的結局!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岳西县| 台安县| 山东省| 朔州市| 锦州市| 南康市| 盐城市| 陈巴尔虎旗| 珲春市| 林西县| 大城县| 军事| 萨嘎县| 闸北区| 南通市| 安泽县| 台中县| 陆良县| 台山市| 车致| 安顺市| 济宁市| 满城县| 都匀市| 莆田市| 旅游| 济阳县| 合水县| 合江县| 孟津县| 古丈县| 通州市| 泸溪县| 突泉县| 蓝田县| 苍梧县| 昌图县| 都匀市| 龙胜| 定安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