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這5種人就該手起刀落
孔夫子:這5種人就該手起刀落——殺! 1.心達而險的人。 這種人聰明但內(nèi)心險惡,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害人! 舉例,韓信有次大熱天趕路,路過一個村莊,就在村邊的一棵樹下休息,結(jié)果被提前躲在樹上的搗蛋小孩給尿了一身。 換做別人大概率會暴跳如雷,可韓信非但沒有責怪孩子,而是給孩子1文錢,說:“小弟弟,干得漂亮,你很有意思!叔叔很喜歡你,希望以后繼續(xù)保持這種幽默的作風!” 結(jié)果韓信走后,來了一位惡徒,也在樹下休息,小孩因為聽信了韓信的話,又尿了狂徒一身,狂徒大怒,把小孩從樹上弄下來,拔出40米的大刀,當場將其砍死! 韓信本來可以教育孩子,但是他卻故意縱容小孩繼續(xù)犯錯,借他人的手讓幼童付出生命代價! 2.記丑而博的人。 意思是宣傳邪惡,卻又知識淵博、旁征博引。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沒有文化的惡人,蕞多算小流氓,但是有文化的惡人,就會成為國賊,他會禍國殃民、貽害無窮!這種人如果出現(xiàn)在孔子面前,夫子手里那40米的大刀估計已經(jīng)抽出一半了! 3.言偽而辯的人。 謊話連篇還能言善辯!在孔夫子看來,這種人就該手起刀落——“咔嚓”! 4.行辟而堅的人。 就是行為邪門,明明已經(jīng)釀成大錯了還頑固不化、不知悔改! 5.順非而澤的人。 不光順從邪說,還要粉飾太平!通過宣揚邪說支持別人干壞事,替他辯護做幫兇! 孔子并非迂腐可笑、人畜無害的老好人,當時魯國的高官就死于孔子大刀之下。在儒家作品《荀子》中記載,孔子任魯國司寇(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長)時,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七天時就斬殺了魯國的大夫少正卯,并將其暴尸三日。 理由是孔子認為對方有5大惡行:一是心達而險,二是行辟而堅,三是言偽而辯,四是記丑而博,五是順非而澤。因為這種人對社會危害太大,必須砍了,砍了還不解氣,孔子還將其暴尸三日以儆效尤! 孔子是位非常深刻的社會學家和人性大師!因為他的人生經(jīng)歷太波折,社會閱歷太豐富了,他對社會上的人看的太透了!諸子百家能和孔子產(chǎn)生共鳴的知音莫過于荀子,荀子不光吸納了孔子的思想精華,還集諸子百家思想大成于一身!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儒家正統(tǒng)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禮法并施”和“性惡論”,重視習俗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并強調(diào)學以致用。 荀子的思想記錄在《荀子》一書。他門下的高徒有法家的李斯和韓非子。后世也有許多學者認為荀子并不是正統(tǒng)的儒家!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