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被國內觀眾評為爛片?或許只有俗套的爽文才符合他們!
新海誠導演的新作《鈴芽之旅》終于在影院上映啦,大家看完之后感覺怎么樣呢?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內核遠比它的愛情線宏大千倍萬倍。災難,成長,親情,友情,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彼此給予的精神力量,最后的救贖,都是這個電影中比戀愛線更值得讓人體悟的地方。

可以說鈴芽戶締的愛情線其實甚至不能叫作愛情,它只是一個引子,是一個青春少女自我成長中一個淡淡的寄托式的東西,一個還沒情竇初開的少女,遇到了一個看起來很眼熟的男生,因為男生很漂亮,而且總覺得在哪里見過,所以才會下意識的去不停的關注他。

再者說鈴芽是一個被姨媽保護的很好的女孩子,甚至可能都沒有自己一個人出過遠門,又因為自己的過失,讓別人受到了莫須有的詛咒,甚至會給這個世界造成很大的災難,讓許多人都像鈴芽一樣永遠的喪失家園,這時無助、愧疚,崇敬,再加上青春期里對好看異性的一點愛慕,讓草太成為了鈴芽心中一個開啟自我成長的意外開端,以及旅行中不可多得的小小寄托。

不是所有感情都是可以名狀的,更何況一個還處于青春期的小女孩。她看起來冒失戀愛腦不夠聰明的刻畫,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可以讓我共情的人,以至于她后來的自我成長,救贖才可以治愈我,給我感動和力量。

最后再說一下電影的口碑,雖然目前《鈴芽之旅》在國內的票房數據表現得很強勢,幾乎每天都在一億元以上,但即使是這樣也擋不住一些人對它的貶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言論就是整部電影充滿了“戀愛腦”和“無厘頭”。說實話,我是有利于懷義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到底有沒有看過電影的。


因為這些觀眾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從未看見鈴芽、大臣的成長,也從不知曉爺爺與鈴芽各自的立場,對于災難的浪漫化以及對于光影的調控和景物的暗喻他們也是一無所知,更不用說電影所傳遞出來的勇于抗爭災難的精神核心以及認真生活的價值了。這些人只會將自己的低涵養(yǎng)歸結于一句“感情崩新,劇情割裂”。

有人說夸贊日漫就是在貶低國漫,可這些人為何不想一下為什么國內總是很難出現作秀的作品呢?有著一群永遠只會浮于表面泛泛而談的低質觀眾,又怎么會刺激生產者提高自己產品的質量呢?魯迅先生最喜歡諷刺某些人的愚昧和劣根性,但從不將其歸結于國人,這便是諷刺的意義。

同樣,觀眾的審美素質低下怪不得觀眾,在我們的文化市場中,鈴芽戶締注定是個兩極分化極其明顯的片子,并且,還極可能是差評更具優(yōu)勢。而符合我們觀眾審美的,可能只有某些爽文改編的開掛人生,這又何嘗不是國產動畫的一種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