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三征南唐有多難打?2年半柴榮3次親征,光壽州圍城1年半,殲敵4萬

2023-10-26 10:37 作者:屑民已趨勢  | 我要投稿

我是完顏阿骨打喵(

晚來的自我稱呼

) 這里是有關柴榮的論文!畢竟是柴榮生辰1102年,所以寫了篇文章 (因為周五不放假,所以提前發(fā)) up家里: 榮:誒,你怎么給我寫了歷史論文??? 我:少廢話,畢竟這是你的生日,我當然要寫啊 民:有啥時間給我寫一篇 我:那要等到你生日了,廢話不多說,開始!

唐元宗李璟在南唐對閩、楚的戰(zhàn)爭之后,毫不痛改前非,繼續(xù)重用一伙邪佞之徒,國內形勢日益惡化。

與此同時up的家里........

李璟:你為什么揭我老底

我:哪里啊?明明是你跟柴榮打仗打輸了唄,有本事你去篡改史書啊

1、周世宗柴榮一征南唐

后周、南唐之間主要以淮河(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區(qū),由西東流,經河南息縣、安徽壽縣、蚌埠和江蘇盱眙,入洪澤湖,東流入海)為分界線。

因此,后周作戰(zhàn)部署:

首先是大軍出征,強渡淮河,攻打淮河南岸沿線諸州,特別是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的壽州;

其次,在進攻沿淮重鎮(zhèn)的同時,派軍隊主動出擊、大量殲滅南唐來自水上、陸地的各路援軍;

第三,切斷南唐各州之間的聯系,迫使南唐軍分別困守在城內,孤立無援;

第四,堅決守住后周在淮河上修建的浮橋,保證后周中原腹地與淮南前線聯系的暢通,便于及時將軍需物資、軍隊運到前線。

當后周實現上述用兵方略之后,再兵臨長江,迫使南唐拱手割讓江北14州。

南唐從一開始就采取防御作戰(zhàn)的守勢部署。

南唐利用淮河為屏障,在淮河沿線壽、濠、泗、楚諸州修建防御工事,以驍將劉仁贍、郭廷謂、張彥卿等據城防守,又不斷派遣水、陸大軍北上增援,阻止后周軍隊進入淮南。

(1)正陽大捷

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一月一日,周世宗命李谷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兼知廬、壽等州行府事,忠武節(jié)度使王彥超為副都部署,督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等12將出征南唐。

南唐元宗李璟急調神武統(tǒng)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領兵2萬人增援壽州;奉化節(jié)度使皇甫暉為應援使,常州團練使姚鳳為應援都監(jiān),統(tǒng)兵3萬人屯駐定遠(今安徽定遠東南),準備隨時支援壽州。

十一月,后周李谷等在正陽(今安徽壽縣西南正陽鎮(zhèn))地區(qū)架設浮橋,過淮河,隨即東向攻打壽州城。

十二月八日,世宗柴榮從大梁南下。李谷領后周軍隊攻打壽州,雖在外圍一些戰(zhàn)斗取得局部勝利,但進攻壽州遭到南唐名將劉仁贍頑強防守,未能攻入壽州城內。

南唐大將劉彥貞急馳壽州,已到離壽州約二百里遠的來遠鎮(zhèn),又以戰(zhàn)船數百艘向正陽進發(fā),準備破壞后周在正陽搭建的浮橋。

李谷鑒于后周軍不習水戰(zhàn),倘南唐軍一旦破壞了正陽浮橋,則腹背受敵,“不如退守浮梁”,等待周世宗的到來。

由于后周這時缺乏水軍,南唐戰(zhàn)船可溯淮河直上正陽,有可能破壞以至占領正陽浮橋,將周世宗、李重進阻隔在淮河北岸。

壽州節(jié)度使劉仁贍與已到達壽州前線的南唐北面行營都部署劉彥貞、應援使皇甫暉相互配合,南唐幾萬大軍可以從容不迫地圍殲在正陽的李谷軍隊。

戰(zhàn)爭形勢對南唐方面非常有利。

這是李谷一再害怕出現的被動局面??墒?,南唐軍事統(tǒng)帥劉彥貞靠重賄朝中權貴而竊據兵權,當節(jié)度使多年未打過仗,缺乏用兵謀略,又拒不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剛愎自用,高叫軍權在手,違命者斬。

后周李重進見南唐軍士氣不振,倉促轉入防御,遂一鼓作氣,大敗唐軍,殺劉彥貞及南唐兵士萬余人,俘唐將咸師朗等,收繳軍資器械30余萬件。

(2)滁州大捷

南唐應援使皇甫暉、應援都監(jiān)姚鳳撤退到滁州清流縣(今安徽滁縣)西南20里的清流關。通過這次作戰(zhàn),后周控制了淮河前線陣地正陽,淮河南北通行無阻;而南唐“江、淮久安,民不習戰(zhàn),彥貞既敗,唐人大恐”,處境非常被動。

正月十八日,世宗抵達潁州汝陰縣(今安徽阜陽永寧鎮(zhèn)),二十日到達正陽。

世宗柴榮立即作出兩項重大決策:

鑒于李谷作戰(zhàn)不力,以李重進代李谷為淮南道行營都招討使,李谷判壽州行府事;組織大軍繼續(xù)圍攻壽州。

二十二日,世宗親自來到壽州城下,督促諸軍圍攻,命遷正陽浮橋于下蔡鎮(zhèn)(今安徽鳳臺縣)。二十三日,征發(fā)宋、亳(今屬安徽)、陳、潁、徐、宿(今安徽宿縣)、許、蔡(今河南汝南)等州數十萬丁夫,晝夜輪番進攻。

這時,在壽州東北方面的涂山(今安徽懷遠東)有南唐水軍萬余人可直接乘戰(zhàn)船溯淮河而上,逼近后周在下蔡架設的浮橋和壽州城。

正月二十六日,世宗命趙匡胤進攻涂山。趙匡胤遣百余騎兵臨近南唐陣地后偽裝逃走,設伏兵邀擊敵人。二十八日,大敗唐兵萬余人于渦口(即渦水入淮之口,在安徽懷遠縣東北15里),殺都監(jiān)何延錫,獲戰(zhàn)船五十余艘。

二月,周軍下蔡浮橋建成。

五日,后周廬、壽、光、黃州巡檢使司超(一稱何超)奏報敗南唐軍三千余人于盛唐(今安徽六安),俘南唐都監(jiān)高弼,繳獲戰(zhàn)船四十余艘。

世宗為擴大戰(zhàn)果,殲滅大量敵軍以配合壽州之戰(zhàn),又命趙匡胤領兵倍道前進,襲擊滁州清流關。南唐軍將皇甫暉、姚鳳列陣于清流山腳下,趙匡胤引兵從山背后包抄,皇甫暉逃入滁州洲(今安徽滁縣)城內,企圖據城防守。

趙匡胤直抵滁州城外,迫使皇甫暉出戰(zhàn)。九日,當皇甫暉整眾而出,趙匡胤立即騎馬馳入敵陣,活捉皇甫輝、姚鳳,攻克滁州,殲敵1.5萬人。

這是后周軍在正陽之戰(zhàn)以后又一次重大勝利。

與此同時,楚國王逵、吳越王錢弘俶應后周要求,兵臨南唐邊界。

二月二十日,吳越宰相吳程督衢州刺史鮑脩讓、中直都指揮使羅晟向南唐常州進發(fā)。并于三月,攻破常州外城,活捉南唐常州團練使趙仁澤。

將近三個月的作戰(zhàn),南唐軍隊約五萬余人被殲滅,損失戰(zhàn)船數百艘,不少軍將遭到殺害。

注:

后周在正陽之戰(zhàn)殲敵2萬,滁州清流關之戰(zhàn)殲敵1.5萬,渦口之戰(zhàn)殲敵萬余,此外在壽州城外、山口鎮(zhèn)、上窯三次殲敵5000人,鄂州長山寨殲敵3000余人,總共約5萬余人。

南唐君臣上下人心惶惶,恐懼不安。顯德三年(956年)二月,南唐元宗李璟派泗州牙將王知朗到徐州,請求后周休戰(zhàn)罷兵,愿奉事大周皇帝為兄,每年貢納財貨。

周世宗不予理睬,二月十五日,命前武勝節(jié)度使侯章等攻壽州水寨。南唐又派翰林學士鐘謨、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向周世宗奉表稱臣,送上牛500頭、酒2000斛、金銀、羅綺數千。

周世宗扣留鐘謨、李德明,要南唐皇帝李璟前來認罪,同時加緊籌劃攻略江北諸州的戰(zhàn)爭。

(3)和戰(zhàn)之間

南唐江北諸州以揚州(今屬江蘇)的戰(zhàn)略地位最為重要。揚州是南唐的東都府和重要的經濟貿易中心,又與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僅一江之隔,離南唐京師金陵很近。

由于南唐兵力主要部署在壽州、濠州前線,還有一些預備隊伍留在長江以南,揚州城內防務空虛。

顯德三年(956年)二月十六日,周世宗柴榮命韓令坤領兵輕襲揚州,要他安撫當地百姓,爭取人心。二十二日,韓令坤遣先鋒將白延遇以數百精騎在天明時進入城內,南唐守將還未發(fā)覺。“五鬼”之一的東都副留守馮延魯藏匿在佛寺,被后周兵士活捉。

韓令坤又乘勝自揚州東進,攻占泰州((今屬江蘇),刺史方訥逃奔金陵,后周給事中高防權知泰州。

隨后,半個月內南唐在長江北岸的光、泰、揚、和、舒、蘄(今湖北蘄春)等州都被后周軍占領,黃州也被圍困,南唐僅占領廬州(今安徽合肥),成為溝通金陵與淮河南岸壽州、濠州的重要通道。

倘周軍自揚州、舒州雙方同時進擊,廬州一旦失守,則南唐與淮河南岸前線交通嚴重受阻。

南唐元宗李璟深感事態(tài)嚴重,第三次派遣右仆射孫晟、禮部尚書王崇質向后周求和,表示仿照吳越、湖南的作法,采用周朝的年號,奉事后周,還獻上金1000兩,銀10萬兩,羅綺2000匹。

不久,孫晟與先前被后周扣留的李德明向周世宗表示,南唐將取消帝號,割讓壽、濠、楚、泗、光、海(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6州,每年貢金帛100萬,請求罷兵。周世宗不允,要求盡占江北14州。

李德明不敢作主,請求周世宗稍等五天,他回金陵勸唐元宗李璟盡獻江北之地。

李德明到達金陵,宋齊丘認為割地無益,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指責李德明賣國求榮,唐元宗李璟大怒,殺李德明。后周、南唐雙方和談不成,又訴之于武力。

(4)柴榮北歸

三、四月,南唐為了抗擊后周軍隊南下,保衛(wèi)首都金陵,命諸道兵馬元帥、齊王李景達統(tǒng)兵2萬自瓜步(今江蘇六合縣東南)渡江北上,但李景達畏懼猶豫,距六合二十余里設營不進。

后周眾將請求趙匡胤出擊,趙回答說:

“彼設柵自固,懼我也。今吾眾不滿二千,若往擊之,則彼見吾眾寡矣;不如俟其來而擊之,破之必矣!”

幾天后,李景達進軍六合,趙匡胤迎頭痛擊,殺俘南唐軍近五千人,剩下萬余人逃往江南,因爭搶渡船,很多人淹死江中。南唐精銳之師再次遭到重大的損失。

后周攻略江北諸州,捷報頻傳,但自顯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正月至四月長期圍攻壽州卻沒有進展。

后周軍又碰上大雨不止,淮河、淝河(又稱西淝河,源出河南鹿邑縣西北,由北往南流,在安徽風臺縣入淮河)水位暴漲,后周攻城兵械皆漂至南岸,為南唐兵所焚。周兵死亡較多。加之后方糧芻供應困難,后周開始商議班師。

四月二十四日,周軍奏渦口浮橋建成。五月一日,世宗在渦口置鎮(zhèn)淮軍。渦口位于壽州、濠州之間,后周派重兵防守,既能保護新建浮橋,又可以阻止南唐壽州與濠州守軍的聯系,或從渦口出軍支援進攻壽州、濠州的作戰(zhàn)。

七日,世宗柴榮留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繼續(xù)圍攻壽州,自己從渦口北歸,二十四日回到大梁。

2、周世宗柴榮二征南唐

江淮自顯德三年五月世宗柴榮返回大梁后,后周很快丟失了原先攻占的江北諸州,壽州戰(zhàn)場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六月,南唐壽州節(jié)度使劉仁贍組織反攻,出壽州城南攻擊后周大將李繼勛部,殺后周軍數百人,焚燒周軍大批攻城器具。南唐“援兵營于紫金山(今安徽壽縣南),與壽春城中烽火相應”。

后周及時調整軍事策略,由分散作戰(zhàn)改為集中兵力進攻壽州,壽州之戰(zhàn)出現了重大轉折。

顯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正月,南唐軍隊統(tǒng)帥李景達繼續(xù)留駐濠州,遣應援使許文稹、都軍使邊鎬、北面招討使朱元領兵數萬,沿淮河西上,屯軍壽州以南的紫金山。

世宗柴榮第一次南征返回大梁后,深感后周缺乏水軍,對南唐作戰(zhàn)十分不利。于是在大梁城西的汴水側畔造戰(zhàn)船數百艘,命南唐降卒教周軍練習水戰(zhàn)。

數月之后,后周水師縱橫出沒,幾乎勝過南唐水軍。這支水軍很快來到壽州前線,戰(zhàn)局隨即改觀。

三月二日夜,周世宗抵壽州城下。次日晨,進駐紫金山南,命趙匡胤拔南唐先鋒寨及山北一個軍寨,殺敵三千余人,斷其甬道,使南唐軍隊首尾不得相救。世宗分兵守衛(wèi)諸寨后,自己返回下蔡。

這時,南唐內部監(jiān)軍使陳覺早與朱元不和,一再上表唐元宗李璟說明朱元系后漢投奔南唐的降將,不可信賴。

唐元宗輕信讒言,撤銷朱元軍職,命武昌節(jié)度使楊守忠取代朱元。四日夜,朱元與先鋒壕寨使朱仁裕率萬余人投降后周。

周世宗乘敵人內部開始混亂,決定大舉進攻南唐紫金山寨的援軍,并命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將水軍數千人沿淮河東下,追殲有可能從淮河往東逃竄的南唐軍。

五日,后周一舉占領壽州城南的紫金山,殲敵萬余人,俘南唐將許文稹、邊鎬、楊守忠,其余唐軍自淮河往東逃走。

世宗隨即分兵三路:

一路沿淮河南岸東走,一路由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領水軍數千人乘戰(zhàn)船東進,世宗親領騎兵數百人沿淮河北岸追擊。

南唐軍溺死、被俘、投降共約四萬人,還損失大批船艦、糧食、兵器。

世宗為防止南唐軍逃掉,拼命向前追趕,五日晨從趙步出發(fā),下午馳至荊山洪,一天行程二百余里,當天夜晚宿于鎮(zhèn)淮軍(置于渦口,今安徽懷遠縣東北)。七日,后周又征發(fā)丁夫在渦口夾淮河修建南北二城,將下蔡浮橋遷至渦口,進一步切斷南唐濠州與壽州間的聯系。

三月十三日,周世宗柴榮賜詔書南唐壽州劉仁贍,勸其投降。

南唐清淮節(jié)度使劉仁贍在壽州堅守一年半,多次打退后周軍的進攻,曾要求出城與后周軍決戰(zhàn),未得到諸道兵馬元帥李景達的批準。南唐壽州守軍長期與外界隔絕,城內糧食奇缺,軍隊傷亡增多。

當周世宗兵臨壽州城下時,劉仁贍病重不省人事。三月十九日,壽州監(jiān)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以劉仁贍名義遣使者奉表投降。二十一日,周世宗受降于壽州城北,劉仁贍被封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旋即病故。

后周軍進入壽州城內,將清淮節(jié)度使治所從壽州遷至下蔡,并開倉賑濟饑民,赦免不及死罪的囚徒,招撫逃亡百姓回家從事農業(yè)生產,安定壽州的社會秩序,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

四月十二日,周世宗懷著勝利的喜悅回到大梁。

3、周世宗柴榮三征南唐

世宗柴榮離開淮南不到兩個月,淮南前線又出現了麻煩。

(1)濠州之戰(zhàn)

顯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南唐濠州監(jiān)軍郭廷謂與州將黃仁謙(一稱仁謹)決心死守濠州城。濠州靠近淮河南岸,倚山帶水,東鄰楚、泗二州,西近壽州,系南唐控扼淮河的軍事重鎮(zhèn)。

五月,郭廷謂領輕舟溯淮河而上,直奔渦口,放火焚燒了浮橋。后周兵士傷亡很多,儲存軍糧全部被燒毀。后周南征,曾在正陽、下蔡搭起浮橋,一直未被南唐破壞,為后周向淮南前線運輸軍隊及軍需器仗起了重要的作用。渦口浮橋被破壞對后周朝廷震動很大。

但南唐朝廷沒有增兵聲援,郭廷謂孤軍奮戰(zhàn),很難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不得不回師濠州城內。

七月,周世宗為嚴懲定遠作戰(zhàn)失敗軍將,將武寧節(jié)度使武行德貶為左衛(wèi)上將軍。十月十九日,世宗第三次親征,離開大梁南下,十一月四日抵渦口,五日到達濠州城西。

十四日夜,郭廷謂上表周世宗說:

臣家在江南,倘現在立即投降,恐全家人生命難保,請允我報告唐主,俟批準后隨即出降。

周世宗同意暫緩進攻濠州,同時嚴密注視著附近地區(qū)敵人的動靜。十九日,世宗得知南唐戰(zhàn)船數百艘在渙水(在安徽五河縣境內流入淮水)東,打算救援濠州,乃當夜發(fā)兵水陸并進,大敗南唐軍于洞口(今安徽鳳陽東北),殺唐軍5000余人,降2000余人,奪戰(zhàn)船300艘。

周軍接著鼓行而東,晝夜不息,沿淮河附近城柵所至皆下。十二月上旬,南唐濠州使者自金陵返回,郭廷謂得知朝廷不能發(fā)兵前來救援,乃領兵萬人、糧數萬斛投降后周。

(2)周軍奪取淮水沿線諸州

當濠州作戰(zhàn)已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尚未最后結束時,周世宗不讓敵人有任何喘息機會,及時揮軍東進,奪取淮河沿線諸州,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

十一月二十三日,世宗來到泗州城下,禁止割柴草的兵士踐踏民田,當地百姓熱烈擁護,紛紛獻送糧草。趙匡胤率先攻打泗州城南,焚燒城門,破泗州水寨及月城。世宗親自登上月城樓,督促將士攻城。十二月三日,南唐泗州守將范再遇開城投降。

這時,南唐戰(zhàn)船數百艘退保清河口(今江蘇淮陰縣泗水入淮之口)。六日,周世宗領親軍沿淮河北岸、趙匡胤將步騎自淮河南岸、諸將率水軍沿淮河東進,三路兵馬同時追趕南唐軍。淮河兩岸附近久無行人,蘆葦如織,泥爛溝深,兵士們不顧疲勞,一鼓作氣,奮勇爭先。

八日,追及南唐軍,并乘勝進攻。九日,在楚州西北大敗南唐軍。這時,還有部分南唐水師沿淮河東逃,世宗再乘勝追擊,以趙匡胤為前鋒,活捉南唐濠、泗、楚、海州應援使陳承昭,所奪戰(zhàn)船除焚燒擊沉之外共三百余艘,俘敵七千余人。

南唐在淮河的戰(zhàn)船已喪失殆盡。世宗柴榮渡過淮河,營于楚州城西北,又發(fā)起奪取楚州的戰(zhàn)斗。

周世宗柴榮一面進攻楚州,一面準備將后周在淮河上的戰(zhàn)船駛入長江,迫使南唐早日臣服,但由于楚州城北面的北神堰水位較高,無法通行。

世宗視察楚州西北鸛水,親授規(guī)劃,征發(fā)民工開鑿,旬日而成,幾百艘戰(zhàn)船通過大運河南入長江。南唐軍民第一次見到后周戰(zhàn)船在大江游弋,驚嘆不止,更害怕后周戰(zhàn)船直搗金陵。

楚州之戰(zhàn)是淮河沿線作戰(zhàn)的最后一幕。盡管楚州月城已失陷,周圍各地也歸后周占有,但南唐楚州防御使張彥卿(一作張彥能)與都監(jiān)鄭昭業(yè)堅守城內,戰(zhàn)斗相當激烈。

后周軍以“梯沖臨城,鑿城為窟室,實薪而焚之,城皆摧圮遂陷。彥卿猶列陣城內,誓死奮擊,謂之巷斗;日暮轉至州廨,長短兵皆盡,彥卿取繩床搏戰(zhàn)”。張彥卿頑強抗擊40天,城內官兵千余人全部戰(zhàn)死。后周軍隊也有重大傷亡。

正月二十三日,世宗督諸將發(fā)起猛攻。二十五日,后周軍攻入城內,不分青紅皂白,殺害居民,焚燒房舍,全城一片廢墟。

這是世宗三次南下淮南作戰(zhàn)最殘酷野蠻的屠城行為。

到顯德五年二月止,南唐淮河沿線光、壽、濠、泗、楚及楚州北面的海州,已全部為后周所有。淮河南北開始連成一片,后周軍進一步攻占江北諸州已迫在眉睫。

經過幾個月的征戰(zhàn),后周基本上控制了自舒州以下的長江河道,后周戰(zhàn)船在江面日夜游弋,南唐首都金陵完全暴露在后周軍隊的面前。

周世宗采用兵臨城下的威懾手段,爭取南唐元宗歸降,主動獻出尚為南唐控制的廬、蘄、黃等州。

(3)南唐被迫割地歸附

在后周步步緊逼的嚴峻形勢下,南唐君臣萬分恐懼。

唐元宗李璟三弟景遂早已被封為皇太弟,是唐元宗的合法繼承人。李景遂見形勢不妙,先后十次上表辭去太弟稱號,要求外出藩鎮(zhèn),懇請另立唐元宗長子弘冀為儲君。唐元宗四弟李景達也以顯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紫金山之戰(zhàn)失敗為借口,請求辭掉諸道兵馬元帥的軍職。

這證實南唐統(tǒng)治集團的重要成員已完全喪失信心,他們除割地投降外,別無出路。

南唐東西兩側的吳越國和荊南政權,見南唐已岌岌可危,趁機出兵參戰(zhàn)。

南唐不僅在江北戰(zhàn)場連連失敗,而且又遭到毗鄰各國趁火打劫,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三月十八日,南唐元宗李璟以國主身份上表周世宗,正式割讓江北四州,每年貢物數十萬,再次請求劃長江為界。

周世宗見出兵江北的戰(zhàn)略目的已全部實現,當即指示撤走后周沿江諸軍及吳越、荊南、楚國的軍隊,停止對廬、蘄、黃等州的進攻,減免淮南諸州顯德四年(957年)所欠秋夏稅物,遣返所俘獲的江南士卒,每年賜鹽30萬斛。

三征南唐之戰(zhàn)宣告結束。四月,世宗自揚州返回大梁。

后周對南唐作戰(zhàn),自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開始,到五年(南唐中興元年,958年)三月結束,歷經兩年四個月,奪取了南唐江北14州,60縣,實現了預定的戰(zhàn)略目標。

三征南唐有多難打?2年半柴榮3次親征,光壽州圍城1年半,殲敵4萬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军事| 巧家县| 肥东县| 宁南县| 康马县| 锦州市| 温州市| 盐城市| 临邑县| 宜兰市| 邮箱| 松潘县| 北流市| 禹城市| 科技| 白水县| 滦平县| 南投市| 新昌县| 大名县| 安多县| 宝丰县| 科技| 大埔县| 宁城县| 鄯善县| 民县| 临夏市| 定南县| 皮山县| 嘉兴市| 合作市| 宁安市| 赤水市| 阿拉尔市| 宁津县| 贵定县| 定兴县| 舒城县| 靖远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