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好,須是了?!逗昧烁琛吩斀?,紅樓關(guān)鍵字解讀之“神仙”篇(一)
從今天的文章開始,我來給大家開始詳細(xì)解讀這張《紅樓關(guān)鍵字(詞)對照表》,而排在表上第一位的便是色空二字,可以說色空思想貫穿全書,這是佛教的概念;表格上還有一對關(guān)鍵字是太虛與大觀,這是道教的概念,這兩對關(guān)鍵字詞從佛道兩家的哲學(xué)觀念來闡釋《紅樓夢》通部書的主旨,因而成為締造紅樓夢紅塵幻境世界的理論基礎(chǔ),而作者正是用一僧一道兩位神仙的意象來象征佛道兩家哲理對《紅樓夢》的影響的。盡管我在我的書里面有一章專門介紹這點,但篇幅有限也沒辦法說的很深入,而且這兩對關(guān)鍵字解釋起來還是有一定深度的,所以我把這兩對關(guān)鍵字放到最后再講,讓我們還是從比較好理解的關(guān)鍵字“神仙”開始入手。在正式開始對關(guān)鍵字的解讀前,需要說明一下的是,盡管表格上明確了出世詞和入世詞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但是在書中卻往往不是絕對呼應(yīng)的,而是可以交叉對應(yīng),怎樣理解呢?比如不同的關(guān)鍵字都可以分別隱喻著入世和出世,那么隱喻入世的關(guān)鍵字就可能互換,同理,隱喻出世的字詞也可以互換,例如,脂批在評論智通寺老僧的時候就說 “未寫通部入世迷人,卻先寫一出世醒人”

“迷”字在表格上代表入世,對應(yīng)的出世詞本應(yīng)是“悟”字,可脂批卻用與“夢”字對應(yīng)的出世詞“醒”來呼應(yīng)“迷”字,因為脂批在關(guān)鍵字前面明確把出世入世都標(biāo)出來了,所以看的十分明白,這樣一來,代表入世的“迷”字就與代表出世的“醒”字相對應(yīng)了,這在表格上就形成了交叉對應(yīng)。不單脂批如此,正文也是一樣,比如二十五回回目《紅樓夢通靈遇雙真》,以前的紅學(xué)家是沒有辦法解釋清楚這個回目的最根本的含義的,可現(xiàn)在我們知道,這是指通靈寶玉沉睡在紅樓大夢當(dāng)中時,遇到了前來解救被詛咒的賈寶玉,王熙鳳的僧道二人,這里面不單有“夢”字,還直接點明這個夢是紅樓夢,回目中的“夢”字對應(yīng)的是雙真中的“真”字,雙真其實就是指僧道二仙?!皦簟痹诒砀窭锸侨胧涝~,可它沒有對應(yīng)表格里的出世詞“醒”字,而對應(yīng)的是出世詞“真”字,而“真”字又明顯是用同為出世詞的“神仙”替換而來,因為雙真就是倆神仙的意思。在表格上就又一次形成了交叉對應(yīng),入世詞“夢”同時交叉對應(yīng)了真字和“神仙”二個關(guān)鍵字。同時,正是在這一回,和尚說石頭為聲色貨利所迷,所以捧著通靈寶玉持誦了一首偈子,偈子里就有一句“沉酣一夢終須醒”這偈子里面既有“夢”字對“醒”字的對應(yīng),同時,“醒”字也對應(yīng)了聲色貨利所迷的“迷”字。那么研究這個有什么意義呢?意義在于一但入世詞和出世詞交叉對應(yīng),就出現(xiàn)了許多種不重樣的組合,而作者和脂批當(dāng)中正是利用這多樣的組合,將《紅樓夢》的真義和主旨隱藏在行文及批語中。二十五回回目隱藏的真義是什么?就是指代表出世的神仙前來喚醒迷醉的石頭和夢中迷人來了,只有夢醒了,才能得大解脫,讀者若是理解了這番深意,也就能少一些沉迷,多一些灑脫。小說正文當(dāng)中,很多讀者看到一些看似無意的段落,不會注意到那些關(guān)鍵字組合就嵌入平常的情節(jié)對話當(dāng)中,作者又寫的特別的不經(jīng)意的感覺,不留意根本不會意識到這些看上去像是“閑文”的情節(jié)下面居然還隱藏著作者的深意,有時候,甚至脂批從旁點撥,讀者也還是難以看懂其意。而這種情況在書中還是很常見的,在我們后面的分析中慢慢就會講到這些。

在解釋了那么多以后,我們就正式看看作者是怎樣利用“神仙”這個關(guān)鍵字來為讀者隱喻他的主題思想的。
《紅樓夢》一開篇,就出現(xiàn)了好些神仙,一開始就是一僧一道兩位神仙,隱喻佛道兩家的哲理,而神仙代表的是出世,則等于說,佛道兩家的至高境界和修為就是出世,出世了就是神仙了,做神仙是世人向往而不可得的。然后警幻仙子和神瑛侍者及絳珠仙草也是神仙,作者在后文中也都會一一呼應(yīng)這些設(shè)定,這個我們將來再說。
神仙在作者的描述中是很“好”的,入世的迷人也曉得這一點,所以是“世人都曉神仙好”,但是世人又放不下塵世間的欲望,沉迷其中難以自拔,這就是《好了歌》的由來,《好了歌》是闡述全書主旨的主題曲,這一處是出世詞“神仙”集中出現(xiàn)最多的地方,跛足道人對甄士隱解釋《好了歌》時說:“了便是好,好便是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br>

所謂的“好”我認(rèn)為便是指神仙的逍遙自得,不為塵世煩惱冤孽糾纏和雜念煩擾的大解脫大自在的狀態(tài),但是要達(dá)到這種“神仙”狀態(tài),也就是要享受到神仙的“好”處,須要先“了”,“了便是好”說明好跟了是同類詞,都是一樣的含義,了就是放下,不再執(zhí)念,也可以說是“了悟”或者“撒手”?!逗昧烁琛防锶胧涝~“世人”總是忘不了“功名”,忘不了“金銀”、“嬌妻和“兒孫”,所以總是不能“了”,也就是放不下,撒不了手,沉迷其中,不知其空幻,結(jié)果自然得不到“神仙”的好處,也就都成不了“神仙”,倘或世人參悟過來了,那他就成了神仙,甄士隱就是如此,我們來看甄士隱一出場,作者對他的描述。
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甲戌側(cè)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書之朝代年紀(jì)矣??倢懴懔飧?,原與正十二釵無異。蒙側(cè)批:伏筆?!棵咳罩灰杂^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此處出世關(guān)鍵字“神仙”出現(xiàn)在這里,絕非簡單形容甄士隱恬淡的性情而已,而是暗示他未來有可能出世。由此也可以看出,凡是作者用“神仙”一詞來指代或形容的人物,則未來大都是從入世走向出世的最終結(jié)局;其次,品格高貴風(fēng)流以及宿有慧根最終能參悟得道的人,作者才會稱之為神仙,而甄士隱正是這一流人物。甄士隱姓甄,他的名字隱喻的含義我也曾說過很多次了,暗示真事隱去以后,賈府的幻影大戲才開始正式拉開大幕,甄諧音真,正是出世之意,可與作者形容甄士隱的“神仙”二字相呼應(yīng),他是一位真神仙。所以他能在聽到《好了歌》后準(zhǔn)確的為其做注,連跛足道人也拍手說“解得切!解得切!”,如果說《好了歌》還只是提到了入世迷人對塵世欲望的沉迷,從而做不到瀟灑出世的話,甄士隱的注解就更進(jìn)一步,直接告訴迷人們,那些致使人沉迷不醒的紅塵誘惑全部都是空幻的,是夢幻泡影般終要消散的。所以才是:“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等等。
寫完了甄士隱,作者在后面通部書的各個章節(jié)中都分別散落暗示著各種各樣的真神仙、假神仙,我在以后的文章中再一一給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