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當今奇人周興和》四 少年失學當農(nóng)民
? ? ? ?艱難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捱了過來。
? ? ? ?農(nóng)村盡管還是生產(chǎn)隊集體勞作,但隨著公共食堂下放,各家各戶房頂上終于冒起炊煙,可以自己開伙了。無論粗糠麥皮,還是苕藤菜葉,總算能自家燒火煮點吃的了。同時,各家各戶還分了一點自留地,能夠種點瓜菜充饑了。
? ? ? ?由于各種原因,周興和13歲,也就無書可讀了。
? ? ? ?父親那時已經(jīng)65歲,母親也是病怏怏的,加之他們起早貪晚辛勤勞作,生命便漸漸有些枯竭了。那時,生產(chǎn)隊分口糧全靠掙工分,做夠了工分才能分口糧;工分沒做夠的人家,生產(chǎn)隊要你拿錢才能稱糧。興和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不但掙不了工分糧,連分基本口糧的工分也掙不夠,多年來已欠下隊里不少超支款,每次只能再三求生產(chǎn)隊賒口糧。這樣的家庭,在當?shù)仫@然只能低聲下氣,最讓人瞧不起的。
? ? ? ?興和記得,那是一個有冷風和落葉的夜晚,父親點燃煤油燈,遲疑了許久,終于對興和說道:“興和,我13歲時,你爺爺就死了,就自己討口飯吃?,F(xiàn)在我和你媽都老了,要扭不動了……今年你也是13歲,又是家里的老大,現(xiàn)在既然讀不成書了,我看,就回生產(chǎn)隊勞動,掙點工分,掙點口糧吧……”說完,父親憂郁地看了他一眼,把頭低了下去。
? ? ? ?聽著父親那蒼老哀啞的話語,望著斑駁的土墻上父親那可憐兮兮在燈光下飄搖的影子,興和心里一酸——老了,父母都老了,猶如兩根燃盡油汁燈草,隨時都有被風吹滅的厄運了。如此一來,全家人生活的擔子就要毫不留情地落到自己稚嫩的肩膀上了。已經(jīng)老了的父母親,是不可能養(yǎng)活自己一輩子的。
? ? ? ?“唔?!边^了好久好久,興和才含淚點了點頭。燈光很黯淡,他父親肯定沒有看見他眼睛中就要溢出的淚水。
? ? ? ?興和已漸漸長大,慢慢懂事了。這時,他想讀書,夢里也想讀書。在他的潛意識里,農(nóng)村孩子只有讀書,才有可能跳出農(nóng)門,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窮苦的命運。這個時候,他才只讀了5年書,小學還沒畢業(yè),眼看就要扔下書篼,上坡和鋤頭糞桶打交道了。他不甘心,實在不甘心!但,面對眼前殘酷的現(xiàn)實,他只是一個13歲的少年,除了要理解父母的苦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分擔家庭的負擔,還能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 ? ? ?父母沒有文化,眼前只是一片墨黑。這一輩子,他們活得實在太可憐了。他們就像碾坊中的老牛,每天是又饑又渴拉著沉重的生活碾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循著碾盤邊上那個圓圈,氣喘吁吁精疲力竭地走著自己人生的路子。
? ? ? ?幾十年來,他們吃的是干枯的草,喝的是苦澀的水,眼睛上蒙的是黑布條。他們不知道碾坊外面還有藍色的天空,天空中還有五彩的云霞,云霞里還有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鳥兒們還能無憂無慮地唱著悠揚婉轉的歌。
? ? ? ?但他父母堅持要送自己的兒子去學校讀書,嚴格甚至嚴厲地督促兒子學好文化,其實是很明智的。雖然,他們的兒子沒能讀到多少書,所學到的知識也很有限,但這些知識畢竟還是開啟了兒子的心智,讓他知道了許多他們那一代人不知道的事情。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他必然就會透過碾坊的縫隙偷偷去看外面的天空,便會看見天空中還有許許多多值得追尋和遐想的內(nèi)容,便會生出許多飄飄渺渺五光十色的非分之想,便會回過頭去看碾坊里蒙著眼睛的老牛,氣喘吁吁掙扎著走圓圈實在太痛苦太悲哀,進而就會產(chǎn)生出拼死一搏窮則思變的念頭來……
? ? ? ?感謝可憐而又偉大的父母!
? ? ? ?在父親和他談話的第二天,興和就扛著鋤頭和社員們一起上坡了。那時的集體生產(chǎn),每天早晨天剛亮就要上坡,到天黑了才能收工回家來。一個全勞力干一天記10個工分,10個工分大概值8分到1角錢。興和年幼體弱,他干一天,大概能掙5到6個工分,能值5到6分錢。而且生產(chǎn)隊還規(guī)定,每人每月至少要上26天班,未上夠天數(shù)的人還要倒扣他工分。就連到了大年三十,社員們也要上坡去撈渣子回來添糞坑,家里糞坑的糞水達不到隊里要求,也是要被扣工分的。
? ? ? ?從這個時候起,興和小小年紀,就和隊里所有的人一樣,開始承擔起繁重的體力勞動了。一出工,每天免不得就要下田栽秧打谷,上坡?lián)S挖土。夏天,田里烈日烘烤蚊叮蟲咬;冬天,坡上寒風刺骨挨餓受凍。剛開始,他勞作一天后,常常是累得精疲力竭全身酸痛,回到家一頭就想倒到床上,但他只能咬牙堅持著。
? ? ? ?難熬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捱著。
? ? ? 但那時的興和,每天肩挑背磨、吃苦受累都還罷了,叫他最不能忍受的,是他和家人在村上不但要受到別人的白眼,還要常常受到別人的欺負。
? ? ? ?究其原因,在興和9歲那年,他家終于搬出地窖,從中山村3組搬到了1組,來到他母親的祖母留下的房子里居住。這個村的村民幾乎都是姓王,王氏家族在這里人多勢大;而只有興和一家是外姓,且又是老的老小的小,當然勢單力薄。在那各家各戶為各自生存的窮苦環(huán)境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他們受到有的人欺負就是必然的了。
? ? ? ?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簡單而復雜的原因,讓還不諳世事的周興和,更是過早地結束了本該擁有的少年生活,過早地承擔起一個成人也難以承擔的家庭生活重擔來——在往后的歲月里,他即便不是掙扎在地獄,至少也是墜入到黑暗的深淵了。
? ? ?《當今奇人周興和》一書,目前已被收藏于中國當代作家圖書珍藏館、北京中國作家圖書收藏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湖南大學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江津圖書館、江津聶帥陳列館、重慶渝州大學圖書館、重慶理工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文理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圖書館、重慶三峽博物館、重慶巴渝文化會館、中國三線建設歷史陳列館、成都大邑三線建設陳列館、江津文創(chuàng)中心、江津陳獨秀舊居、江津中學圖書館、江津尚融學校圖書館、四川作家圖書收藏館、巴蜀文化博物館……
? ? ? ?2021年9月5日,第4期《廉政內(nèi)參》第38頁“人民心聲”欄目刊登標題“我國建筑和建材領域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其中第三節(jié)(第42頁)小標題“愿星河新型材料的偉大發(fā)明得到國家大力推廣,造福人類”的第七行摘要:“在當今中國,利用自己研發(fā)的高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有兩個人和兩個項目:一個是袁隆平先生和他的雜交水稻,正在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一個是周興和先生和他的秸稈建材,正在解決人們的住房問題”。合乎科技興國的偉大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