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gal式小說丨乘著通往光輝之翼:后記
我本不打算寫這篇后記的,但萬一真有人恰好喜歡這部作品并對一些背后的創(chuàng)作歷程感興趣呢?想到這點,我還是決定將這篇后記寫出來。
這部作品是在6月25日有的最初想法,花了7天,我寫好了整部作品的大綱,大概5萬字。
從6月25號到8月13號,從idea誕生到完結(jié),一共只花了我近50天讀書、學(xué)習(xí)之外的閑暇時間。想做什么事就盡快做完,盡管之后會悵然若失一陣子。一直以來,我的性格都是如此。
但這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對細節(jié)的打磨不夠。我咨詢過一位編輯,他只讀了第一章的小部分,他說文章進展太過平淡無聊。但我又覺得讀到最后再回頭來看開篇的日常,這種平淡又很彌足珍貴,甚至輝君內(nèi)心的一面就是在渴望這種平淡。
“如何在不改變?nèi)宋镌O(shè)定和主旨的情況下,讓全篇都充滿起伏”——如果今后還寫小說的話,這部分應(yīng)該是需要我去仔細思考的點吧。
雖然這么說,但這也不只是一篇50天內(nèi)完成的小說,它更早可以追溯到5月份,那時的我在學(xué)校讀完康德的“三大批判”后,產(chǎn)生了一種將康德的某個觀點作為種子一般的觀念寫成一本小說的想法。
我反對過分地用哲學(xué),尤其是存在主義哲學(xué)來創(chuàng)作并解讀通俗小說,因為作者和解釋者幾乎都是在生搬硬套。盡管如此,在我這位作者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這篇小說確實和“康德—羅爾斯”一脈有著某種聯(lián)系,它的部分主旨就藏在開篇那段對缺乏閱讀相關(guān)著作經(jīng)驗的人而言拗口聱牙的文字里。
再早一些的話,這篇小說或許可以追溯到我寫的一篇名為《如果路哥在11.5卷向帆波告白》的實教同人吧。在這篇同人里,我嘗試著原創(chuàng)了“七海彩羽”與“夏和千咲”兩個天才角色,而她們的終點,則是“雨森光”。
?
我很喜歡雨森光。
大抵是有著“彩羽”和“千咲”兩位角色在寫作經(jīng)驗上的鋪墊,有關(guān)小光的劇情,我通常不需要思慮過多。在寫作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小光就在我的眼前,就在我的身邊,對著她最喜歡的輝君開著各式各樣的玩笑。
傲慢、目中無人、絕對的以實力為尊,眼中只容得進輝君一人——若小光對我而言是一個外人,一個只令我在屏幕中瞻仰的人,我或許并不會那么喜歡她。
幸運的是,借由創(chuàng)作的機會,我接觸到了小光可愛的另一面。同時,這又是一件無比可悲的事情,平庸的我只能憑借著“上帝”的特權(quán),代入到“星野輝”這位男主角中,才有機會多看這樣的小光幾眼。
?
我看不透櫻井翼。
她最初的人設(shè)真的很單薄,“溫柔”是一個爛大街的屬性,而“優(yōu)等生”在輝和小光面前更是毫無發(fā)揮空間。
小光的閃耀一眼可見,小翼的溫柔則像微弱的流水一般綿延。寫小光時,我不需要任何思索,而小翼的對話,我不得不字斟句酌。
“小翼的設(shè)定有些單薄。必須讓小翼有等同于小光的魅力?!?/p>
看完大綱后,我的朋友如是說。
毫無疑問,她是對的。
小翼的經(jīng)歷并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她一步步走出來的。小翼有著超越次元的力量,我只是順著她的意,將她的行動寫了出來。
雖然字斟句酌,實則是小翼在一步一步主動探索。
或許,我才是那個工具人。
?
在最開始的大綱里,雖說小翼的線路和小光的線路都是HE,但小翼的線路總有些“鋪墊”的味道。
然而在真正寫作小翼的線路之時,我竟覺得相比之下,我腦海中的那條小光線完全黯然失色了。
?
我曾經(jīng)做過一個夢,夢里那位我寫過的角色微笑著朝我揮手,對我說“謝謝”。
而我腦海中的小翼,始終是那副微笑著的模樣,她就這樣時而溫柔時而狡黠地笑著,讓我看不透她的所思所想。
在我寫完第一章之后,我的朋友曾問我,如果能選擇和兩位女主其中之一共度一生,你會選擇誰?
那時我的回答是小光,我的朋友很詫異,她以為我更喜歡的是小翼。我的回答是,因為和小光在一起會充滿新鮮。
現(xiàn)在我的回答,應(yīng)該會變成小翼吧。
到這時,我還是看不透櫻井翼。
?
在大綱之前,這篇小說還有一個更為原始的idea。在其中,男主是一個毫無疑問的渣男。
但這樣的男主總讓我缺乏下筆的欲望,所以,我漸漸將男主塑造成了一個歷經(jīng)曲折卻又滿懷溫柔的角色。
因為男主和小說主旨的聯(lián)系實在太多,所以我在此只得寥寥幾筆將其帶過。
?
在我心中,這篇小說不存在工具人。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經(jīng)歷和心情,盡管因為第一視角的限制而未被展現(xiàn)出來。
白鳥、天音、君原,男主的父親母親……在我的腦海里,他們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故事。
男主的母親大人并非“給男主制造苦難”這樣一個工具人的定位。而且就現(xiàn)實來說,其實對于音樂家而言,這樣的父母并不罕見——我國的“鋼琴三劍客”中,郎朗、李云迪、沈文裕無不有著“異常偏執(zhí)”的父母。甚至和男主的母親大人相比,是遠遠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程度。
有關(guān)男主的父親,他并非一個純粹惡的角色,我沒有將他的心路歷程展現(xiàn)出來,所以這需要感興趣的人去猜。毫無疑問,他厭惡著男主這個私生子,但與此同時,他的想法也絕非那么簡單的事情。實在感興趣的話,就試著站在他的角度看看他能得到什么信息吧。
小翼的父母也是如此,在強迫小翼退學(xué)時,他們知道的信息是什么,他們的訴求又是什么?他們真的僅僅因為女兒演了一部話劇就轉(zhuǎn)變既有觀念了嗎?第5章中,僅僅因為小翼說出爺爺?shù)倪z言,他們就順了小翼的心意嗎?還是說在背后有更多的考量呢?
我很喜歡一部作品,它的名字叫《交響樂之雨》。在很多作品中,第一人稱敘事和第三人稱敘事并沒有太大區(qū)別。雖然是通過“我”這樣一個單薄的視角,但角色們的所思所想仍然清晰呈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伞拔摇辈⒎切睦泶髱?,這樣寫并不符合現(xiàn)實。《交響樂之雨》對第一人稱視角的運用很出色,至少在我對acgn作品的體驗中,可以稱得上一流。“我”之所見,既非全貌,又常被誤導(dǎo)。
我試著讓男主眼中的人物看上去“沒那么透明”,但這又很可能讓讀者覺得是“愛與勇氣戰(zhàn)勝了一切”。再加上線索埋得有些深,所以即便仔細思考,也可能只覺模糊不清。
如何在確保第一視角敘述的同時,不要讓地下涌動的暗流變得模糊不清——這或許是第二個需要我更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
我還有時無奈自己文字的張力不夠。一些女性作者即便寫最簡單的情侶吵架也能讓人身臨其境、撕心裂肺。我在知乎搜索過類似的問題,但又總覺得那些回答會讓文字變得臃腫浮夸。江南在《龍族》中對楚夏、路繪,以及烏鴉等人的精彩段落既不堆砌又能恰到好處地打動人心——那是“妖艷的罌粟花”們都無法否定的文字。
這應(yīng)該是第三個我在今后需要打磨的點了吧。
?
有關(guān)本篇小說的主旨,除了能從文字表面中讀出來、總結(jié)出來的部分,其余大概都蘊含在前言和那張三人CG圖中了。
至于這篇作品中提到的曲子,這些天每當(dāng)我聽到它們時,總會回憶起對應(yīng)的情節(jié),想到角色們那時的心情,每一次都會很感動。
?
這是我的第一篇原創(chuàng)小說,我也為此花了對我而言不算少的心血和金錢。算一算,這個數(shù)字應(yīng)該比大部分網(wǎng)文作者半年的收入還要高。
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值得嗎?
這個暑假對剛剛碩士畢業(yè)的我而言很長,從6月初到8月末,將近3個月的時間。但它又太短了,假期的前幾天我在專心于那篇帆波同人番外,中后段又將全部的閑暇時間都給了這篇小說——就像將全部時間都傾注在練習(xí)協(xié)奏曲的輝君和小光一樣。時間就這樣悄然飛逝,即將開學(xué)之時,一切都已遠去。
我曾數(shù)次問自己,反正也沒什么人看,花這么多錢值得嗎?每當(dāng)這時,我都會感覺到那些紙上人物是鮮活的生命,他們在我眼前歡笑、在我眼前舞蹈。這是我的第一篇原創(chuàng)小說,主角團是我深愛的孩子們,為了他們,便是值得的吧。
?
最后,感謝我的朋友。從一年多前的春天開始,即便是她完全不熟悉的男性向題材,她也會將我寫的東西第一時間全部讀完。這篇小說更是如此,單機寫作是一件很折磨的事情。如果沒有她的閱讀,寫作進程或許會拖很久很久;如果沒有她的建議,我或許會始終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有的時候作者會在迷宮里反復(fù)摸索,但讀者卻可以成為那位俯瞰整個迷宮的人。
就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