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品中要有未來
可能最初的我在寫作中會有相似的想法,但是這兩天是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我好像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寫作指導方向。
有未來,并不是寫科幻,寫預言,我們肯定都明白,但是寫什么叫有未來,我認為是很寬泛的。
第一個,有社會敏感性,有社會責任感。莫言說過,他在國家實行什么政策之前,會在生活中提前感覺到一種迫切性,一種必要性,做出改變的需求。好的作品,絕對不是沉迷過去的無病呻吟,或者矯揉造作的發(fā)牢騷,陰陽怪氣的自作聰明。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我們在生活中形成了一種怎樣的思維方式,我們就會用這種思維方式來勾勒我們的作品。沒有責任感的人只會自作聰明的在文字里藏東西,搞諷刺,然后表現(xiàn)出一種無可奈何,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視眾人。有責任感的人則會用文字的藝術特點和發(fā)揮空間來勾起讀者的共鳴,不會太小家子氣,也不會藏藏掖掖。
第二個,能夠把握未來讀者的喜好和習慣。其實,當我們創(chuàng)作作品時,我們的讀者都“來自未來”。從古至今是如此,現(xiàn)在更是如此。時代不斷發(fā)展,我們的思維方式在改變,讀者的內心也在不斷變化。需要獲取什么樣的知識,能夠得到怎樣的思考空間,可以get到多少有趣的段子,能在生活之余吸收多少輕松時刻,這都是作品里需要考慮到的。有些題才能夠火起來,有些則成為過去或者比較超前,這都和現(xiàn)在的讀者氛圍有關。苦中作樂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喜歡那些反映他們奮斗歷史的作品,喜歡能夠讓他們引起共鳴的文章;被生活奴役的人們,喜歡讓他們暫時擺脫現(xiàn)實遨游于幻想的爽文,或者腦洞大開的想象世界。只服務于自己不服務于讀者的不能稱之為好的作品。
以上兩點,是我暫時能想到的方面,希望未來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