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自性頓悟篇
當你看一部電視劇,一部小說,或聲臨其境某個場景,比如當你看到三國,諸葛亮北伐六次,最終病死五丈原,當你看到紅樓夢,曹雪芹曾經(jīng)富貴的生活,和林黛玉美好的生活,最終都如同夢幻泡影。這個時候你陷入了一種虛無的情緒當中,覺得人生意義云云,秦皇漢武今猶在?人生如夢。到這一步你是進步了,但任然有執(zhí)著,執(zhí)著于虛無,為什么會產(chǎn)生虛無,因為還是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還是希望人生有意義,只是看到了即使人生再有意義,最終都是一場空的落寞,證到這一步仍然是執(zhí)著,還是執(zhí)著貪嗔癡,如果這個時候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心正在陷入這種虛無的情緒當中,而不為所動,當下你就跳出了虛無的情緒當中,這就是六祖所說的,見相非相,不染著。你看到了人生的虛無,但你的心不進入這種虛無的情緒,只是如實的看到它本來的樣子,這個東東就是菩提自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