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伯利亞森林中》感受活著(*^_^*)
在西伯利亞森林中感受活著
?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簡單到可以一筆帶過:在西伯利亞森林里,來了又走;來的都是為了逃避,能離開的方才是去追尋自由的。
逃離喧鬧的都市,追求孤獨的自由,在白雪皚皚中尋找靈魂的救贖。“你是自由的,沒有被這片森林束縛住,你該離開,那才是自由,休息好了就重新出發(fā)吧,不要停留,不要留戀,不要把自己困在這虛無中”
闊別多日,好久不見,讀者們好,我是樂一兀;讓我們跟隨著Ibrahim Maalouf?(伊布拉因·馬阿盧夫)的Red&Black?Light一起走進銀幕背后的故事,去挖掘,去探索。

? ? ?故事中的泰迪,逃避著周遭的一切,只身選擇來到白雪皚皚的森林深處,尋找著他的自由之道。在某次暴風(fēng)雪中結(jié)識了因殺人罪而躲于此多年的阿列克謝,他教會著他如何狩獵;他回憶著他的過往;而他為他講述著外面的過往,袒露著他脆弱的內(nèi)心。
? ? ?就這樣兩個孤獨的靈魂再次相遇。某一天,在兩人互訴肝腸之后。隔天突然有群人來拜訪,阿列克謝為避免被發(fā)現(xiàn),獨自一人躲藏在房間的另一邊,因人群來的突然,阿列克謝并未帶上大衣,也因此身患病。在泰迪的強硬要求下阿列克謝答應(yīng)了泰迪幫他去鎮(zhèn)上買藥的請求。兩個人在互相呼喊對方的名字之后完成了告別。不同的是,一方認為是暫別,而另一方,是永別。在和泰迪相處的這段日子里,阿列克謝明白,泰迪并不屬于這里,他需要回到他愛的人和屬于他的世界中去。因為追尋自由的人永遠也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你可以停下來歇歇腳,或是思考方向或是佇足觀看沿途的風(fēng)景,或是回頭感慨,但不能因此停留,不能因此留戀。故事最后結(jié)束在了泰迪知道那張紙條上的意思上,結(jié)束在了給阿列克謝的水葬上,也結(jié)束在了化冰后的貝加爾湖畔之上。

影片把大部分鏡頭聚焦在西伯利亞森林中,因此幾乎看不到城市的身影。在這里,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車水馬龍。沒有大城市給到的窒息感,亦沒有它給到的燈紅酒綠。這里只有白色和無盡的孤獨,樹緊挨著樹,枝葉相互映襯,安靜的只聽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逃避,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在這件事情上,沒人能對此進行批判和贊頌;對當(dāng)事人而言,亦沒有對錯。這是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式。對筆者而言,影片所映射的就是自己的當(dāng)下。面對大都市,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境,有的人看到了遍地的機會,感受到了多姿多彩其樂無窮的新世界,遠遠望去那就是黃金屋,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富有斗志;有的人看到的是那座城市無窮盡的欲望,感受到的是壓抑和窒息宛如無底洞,碩大的城市似那嗜血的猛獸,食人血肉,讓人只想著逃離。
? ? ?筆者就是這樣一位想著扎進西伯利亞森林深處的泰迪,想著能有一艘維吉尼亞號的1900。我,一位從大都市逃離的人,對我而言,人生很短;
? ? ?我自偏安一隅,只因為這里的天更藍,水更清,時間可以過得更慢、只因為我可以走走又停停,留意周圍的美好,不必時時刻刻計算著每一分每一秒。也因為我可以不用再浮藻和焦慮。
? ? ?我自愛著偏安一隅,只因為在這里我可以卸下厚厚的心防,隨著太陽東升西落,伴著月亮訴說肝腸,在這里,我能合理的躲避著一切,心靈似乎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 ? ?人生很短,我有理由逃避所有令我不安的一切,享受著短暫的美好??蓾u漸地,你又會發(fā)現(xiàn):
? ? ?人生太長,長到獨善其身,都難能可貴,長到這小小的一隅都難以尋見,你還是要和很多東西打交道。逐漸的,長到你沒有理由止步不前了。長到追尋心靈的自由不僅僅是偏安一隅了,長到你學(xué)會了如何討好自己,安慰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愛護自己,善待自己。

? ? ?之前有一個舶來詞很火,叫“gap days”。是由國外“gap years”本地化而來的“擺爛日”?;蛟S這個“gap days”就是我的“西伯利亞森林”;我的“維吉尼亞號”。也或是大家的“象牙塔”或是“溫柔鄉(xiāng)”。
? ? ?比起國外的一年,我們的一天甚至一個小時顯得可笑,好像多休息一會兒就是大逆不道,天理難容的事情。這一點,我們都是打個哈哈,無奈地自嘲,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因素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歷史,人文等等等等)。休整多久?才算得上是,重新出發(fā)。在哪里休整?才比較適合,重新出發(fā)。這個答案留給你自己,只是希望在休息和去“逃避”的日子里,我們都能夠做到完完全全的放松,真真正正地“兩耳不聞窗外事”。待到身心都能夠得到足夠的滋養(yǎng)后,再沿著你來時的路,歸去來兮也不遲。
? ? ?畢竟,真正的自由是向“前”走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