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科學家精神何以彪炳史冊
論中國科學家精神何以彪炳史冊
摘要:中國科學家精神是由愛國主義精神、理性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精神以及奉獻精神所構成,起源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向科學進軍”以及“重點發(fā)展,迎頭趕上”的科技趕超戰(zhàn)略。其價值主要體現在為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動力,規(guī)范了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以及為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中國科學家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價值
?
????作為科學研究實踐的主體,科學家群體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凝聚出的科學家精神一直是科學哲學研究的范疇。由于任何人都“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因而科學家始終脫離不了國界分明、價值觀各異的不同國度。就我國而言,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科學家的成長過程與國家發(fā)展歷程一樣,經歷了坎坷的階段,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科學家精神,具有豐富的時代價值內涵與鮮明特征,為我國從貧弱走向富強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1]
一、中國科學家精神的起源
????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為了快速增強國家實力,提升國際地位,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并制定和實施了“重點發(fā)展,迎頭趕上”的科技趕超戰(zhàn)略,強調“我們必須急起直追,力求盡可能迅速地擴大和提高我國的科學文化力量,而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黨和國家制定了正確的知識分子政策,明確知識分子的工人階級身份;增加對科學研究的經費支持,改善科研設備條件,改善科學家的生活待遇;提出“百家爭鳴”科學研究方針,提倡學術研究的自由討論。[2]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涌現出了一批以鄧稼先,錢學森為代表的杰出科學家。在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的時代,一批又一批的科研英才,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薪資待遇和絕佳的科研平臺,把個人利益置于國家和科學事業(yè)之后,沖破層層艱難險阻,義無反顧地投身于祖國的建設當中,將自己的生命譜寫在祖國的大地之上,艱難地取得了“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以及電子計算機等重大科研成果。正是他們,鑄就了屬于中國的科學家精神,并讓中國科學家精神一代代的流傳到今天。
二、中國科學家精神的構成
1、愛國主義精神[3]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靈魂。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自己的祖國的”。想要成為一位中國科學家,首先得成為一個中國人。中國科學家的愛國主義精神強烈反映了個人對祖國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而正是這樣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激發(fā)了中國科學家對“科教興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
2、科學界的“四個精神”[4]
????科學界的“四個精神”,即我國科學界長期形成的“理性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基礎。
????理性精神由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構成,展現了科學家們在科研工作中求真向善的基本操守。科學精神確保了我們在日??蒲泄ぷ髦星笳鎰諏嵉幕緫B(tài)度,而人文精神要求我們的科學研究有益于國家和人民。這兩種精神所構成的理性精神,形成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
????創(chuàng)新精神則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科研水平提高的關鍵。沒有創(chuàng)新,我們就永遠只能走別人的老路。這條路也許可以避開很多科研工作中的彎彎繞繞,但永遠也無法做到真正的超躍。而在創(chuàng)新工作中,踏入未知領域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同樣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
????團隊精神更是自古便有。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一個人的力量再偉大終究也只是一個人,而一個團隊每個人力量即便再微小,積小流以成江海,聚集起來也會熠熠生輝。我國科學研究歷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技術突破,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科學家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協(xié)作共贏,合力向前,只有集中力量,才能穩(wěn)步超越。
????奉獻精神是老一輩科學家用自己的無私與犧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叵肫呤昵?,在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的時代,一批又一批的科研英才,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薪資待遇和絕佳的科研平臺,把個人利益置于國家和科學事業(yè)之后,沖破層層艱難險阻,義無反顧地投身于祖國的建設當中,將自己的生命譜寫在祖國的大地之上。
三、中國科學家精神的價值
????科學研究代表了真理,是一個客觀實際的存在,其所體現的價值,雖然也是客觀存在,但是同樣也需要主觀需求去確定的。所以,科學研究產生的科研成果所蘊含的價值,是以滿足國家與人民的需求來體現的。中國科學家精神所帶來的價值亦是如此。對于科學研究工作者來說,中國科學家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國家與人民來說,中國科學家精神所帶來的科研成果和技術突破,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同樣擁有對于他們而言的價值。而每一種中國科學家精神的價值內涵,也是相互獨立的存在,需要從各個角度來分析。
????愛國主義精神為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動力,起到了激勵作用。愛國主義精神促使科學家克服困 難與挫折,勇攀科學高峰。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在他去世前的23年里,只完成了一件事——建成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為了實現這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南仁東放棄了世界級別的科研條件和待遇,選擇歸國。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國之重器,這其中一步都走的十分艱難。為了選出性價比最高的“天眼”臺址,10年的時間里,大大小小上百個窩凼,南仁東每一個都有過實地考察。為了能夠成功立項,南仁東先生從東南沿海跑至西北邊塞,換來了20多家單位在立項申請書上的簽字。建造之時,還攻克了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我相信,得知天眼正式落成啟用,南仁東先生走的時候一定很心安。
????理性精神規(guī)范了科學家的科學研究,起到了約束作用。每一項科學實驗成功的背后是無數次的失敗,科學家要經受住每次失敗的打擊才能換來最后的喜悅。鄧小平說過:“科學研究應當允許一二十年搞不出成果,這不要緊。搞不出成果就批評,探索不成功就批評,弄得大家不敢講、不敢做,那怎么行!科學研究允許失敗,允許中間科研成果報廢?!钡?,有人為了成功,放棄了理性精神,當然,當主觀認識和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時候,所謂的真理也只是個謬誤。這不禁讓我想到了2003年發(fā)生的漢芯事件,一件打擊整個中國芯片行業(yè)的事件。2003年2月,時任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將國外帶來的芯片標識抹去,覆蓋上“漢芯一號”,進行科研成果造假。同時借助“漢芯一號”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事后遭人舉報,經調查后確認造假。事實證明,失去了理性精神,成功只是個巨大的失敗。
????愛國主義精神為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起到了導向作用。愛國主義精神構成科學家的科學意向、科學信念、科學興趣的動機體系,直接影響科學家的科研方向。從國家需要出發(fā)選擇自己的專業(yè)和研究領域,這是中國杰出科學家的共識。20年以前,國內疏浚設備嚴重依賴進口,甚至有的時候,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合適的設備。在這個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建筑學院接下了這個棘手的任務,經歷了20年的攻堅克難,終于將國內所有疏浚設備國產化,疏浚能力世界第一,并且成功在南海完成了“天鯨造島”的驚世壯舉,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四、中國科學家精神對我的啟示
????在我看來,中國科學家精神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生活中,這些科學家精神可以時時相伴于我左右,讓我可以對國家和社會有所回報。也許國家不缺我這顆小小的螺絲釘,但我依然會為了國家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因為,選擇了交大,就是選擇了責任。?
參考文獻
[1] 余德剛, 龔松柏, 余周唱晚. 論我國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價值[J].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18,35(06): 151-155.
[2] 丁俊萍, 李慶.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科學家精神及其價值[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20(03): 66-72.
[3] 尹晶晶. 中國科學家精神中的愛國蘊意和時代價值[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20(03): 36-37.
[4] 胡祥明. 中國科學家精神時代內涵的凝練及塑造[J]. 科協(xié)論壇, 2018(12): 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