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半日游,盡覽法門寺唐代宮廷文物精粹,仿佛夢回大唐
前不久的一天,正值炎炎盛夏,長沙博物館人來人往,當?shù)弥擆^正好有新展——“地宮寶藏——法門寺唐代宮廷文物精粹特展”,我趕緊進去一探究竟。這次觀展,正好半日游,讓我盡覽法門寺唐代宮廷文物精粹,體驗和領(lǐng)略華夏文明的獨特神韻,仿佛夢回大唐。


多年前我就聽說過法門寺,知道它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本人一向?qū)懦枪沛?zhèn)古村古寺感興趣,有一次在某地聽講座,正好講到我關(guān)心的法門寺,雖然過了數(shù)年,我仍然記得不少。那老師當時說,法門寺是唐朝的皇家寺院,1987年曾在該寺地宮中發(fā)掘出土了兩千多件唐朝的寶貝和佛指舍利,該發(fā)現(xiàn)還成為了上個世紀國內(nèi)最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出土的寶貝有金銀器、琉璃器、瓷器、珠寶及絲織品等,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唐王朝的物質(zhì)文明已相當發(fā)達,對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大名鼎鼎的法門寺,這次竟有大批文物在長沙展出,怎么能不讓我激動呢?
走進展廳,迎面一座鎏金銅浮屠即寶塔映入眼簾,浮屠是古印度傳過來的,專用于供放高僧舍利、經(jīng)卷和各種法物。

在“千年古剎,悠悠地宮”這一單元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門寺地宮是目前國內(nèi)唯一保存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地宮。那一尊唐彩繪石雕持斧大王、持劍大王,是佛教四大護法之一北方多聞天王和西方廣目天王,其在法門寺的存放位置都與唐代密教儀軌有關(guān)。

在第二單元“佛家圣境,密教道場”中,可以看到唐代皇室禮佛時間表,顯示唐代曾有8位皇帝6次親自迎或送過供養(yǎng)的佛指舍利;展示柜里擺放著純金寶函和銀寶函;用58兩銀、2兩黃金打造的長1.96米的唐鎏金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十分精美;對觀眾進行佛學(xué)知識普及,大家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舍利瘞埋制度。

在第三單元“奉珍獻寶,禮佛祈福”中,介紹了法門寺金銀器以佛教用具為主,除舍利寶函、佛教造像、法器外,還有各種造型莊嚴、工藝精良的供養(yǎng)器,再現(xiàn)了大唐皇室崇佛敬僧、護持佛法、祈福延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世界。地宮中出土的金銀器共121件,大多數(shù)為唐懿宗、僖宗父子所供奉。其制作技術(shù)高超、器物造型豐富、圖案裝飾華麗,展現(xiàn)了唐代發(fā)達的金銀工藝、奢靡華貴的宮廷生活與虔誠的崇佛理念;衣物賬碑主要記述奉獻物品的名稱、數(shù)量、器重及供奉者的名銜等。衣物帳碑文中有對茶具的記載和對秘色瓷的記載。資料顯示,唐代流行兩種飲茶方式,一是陸羽倡導(dǎo)的煎茶法,另一種是蘇廙提出的點茶法。展示了唐代喫茶流程圖、制茶流程圖。

皇室為供奉佛骨舍利,在法門寺地宮瘞埋多件琉璃、水晶器和瓷器。在地宮中出土的二十多件琉璃器中,18件均為伊斯蘭玻璃制品。雀鳥紋銀香囊上半球體為蓋、下半球體為身,以鉸鏈相連,子母口扣合。

法門寺地宮中還出土了武則天、懿宗、惠安皇太后等人供奉的絲綢服飾700多件,其中,金加工的最具特色,對織金、纏金、蹙金、貼金我、描金無所不用,特別是織金錦和蹙金繡最為珍貴。
八棱凈水秘色瓷瓶、五瓣葵口秘色瓷盤,解開了秘色瓷的千古之謎,讓人們有幸一睹“千峰翠色”之器的真容。

據(jù)了解,這次展覽共展出57件(組)精美展品,其中一級文物多達30件(組),是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首次大規(guī)模外出展覽,展覽時間自7月16日持續(xù)到10月17日。
法門寺的寶藏發(fā)現(xiàn)至今,已過了30多年,但各方面的研究仍持續(xù)不斷,人們對唐代的了解已伸展到唐代的各種細枝末節(jié)中。

通過參觀這次展覽,我對法門寺的了解更為具體,對漢傳密教文化和唐代貴族的生活有了鮮明的印象,一件件文物,一份份資料,讓我仿佛又一次穿越到大唐王朝,去體驗他們的生活,去領(lǐng)略那個時代華夏文明的獨特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