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膽聊一聊GPT,機遇與挑戰(zhàn)
優(yōu)勢與局限
通過一段時間的使用,GPT相較于普通人的優(yōu)勢在于:
與普通人相比,GPT具有以下優(yōu)勢:
1.?即時性更強:能夠全面掌握截止到上一秒的所有有價值數(shù)據(jù);檢索翻閱資料、總結要點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并且不眠不休,隨時待命。
2.?廣度與深度并存:在保持無限廣度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深度,并超過大多數(shù)人類的知識積累;不會固執(zhí)己見,僅僅局限于一點,會拓展思路,觸類旁通,提供更多的其他領域的可能有益的答案。?
當然也有一些局限:
1.?準確性取決于提問者水平:如果提問人對任何一門自然語言都不熟悉、掌握程度較低,可能會影響到GPT模型的理解和生成。
2.?不適合即時決策:模型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生成答案,生成答案的速度相對較慢,不適合進行即時決策,如駕駛等領域需要毫秒級別的決策。
3.?消耗資源較多:僅是文字的話普通的民用設備還能勉強勝任,如果生成視頻的話,民用設備就幾乎無法很好的完成任務。?

機遇
GPT并不會單打獨斗,它是AI畫圖、AI文本創(chuàng)作、AI語音生成、AI音樂創(chuàng)作、AI視頻生產的入口,正如文心一言演示的那樣;也可以集成非AI工具和應用,集成office、集成bing,正如微軟正在做的;但這還遠遠不夠,GPT也將在調教好自己的產品,使其符合人類普遍的道德和價值觀,并且能夠符合當?shù)胤珊箝_放給更多團隊進行二次開發(fā),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是能夠滿足世界上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也不會讓這家公司訪問和使用其他所有實體的所有數(shù)據(jù)。所以基于GPT會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信息收集整理
基于GPT們本身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稍加改造就可以實現(xiàn)很多功能:
GPT+主動溝通:不必等待人進行提問才進行回答,或者A提問只回答給A。
場景一,根據(jù)以往的對話,比如甲提醒過GTP要關注A樂隊,那么在A樂隊有要在甲當前所在城市的演出的安排的時候就提醒甲,并將演出地點、票務等信息展示出來,甲經常關注某一領域,在這個領域有新的動向時提醒甲,這就形成了一個私人秘書。
場景二,當甲出差歸來后,主動收集出差的行程以及票據(jù),當一個時間節(jié)點臨近時主動詢問甲完成情況,當甲需要召集會議的時候主動定會議室并提醒相關的人員,這就形成了一個智能行政。
GPT+垂直領域知識圖譜及數(shù)據(jù):在GPT基礎溝通功能的基礎上,只關注某一領域,不瞎聊天,聊閑天。
場景一,輔助診療:感覺身體不舒服,去醫(yī)院檢查,在最開始的分診環(huán)節(jié)由GPT進行簡單的問答,給出分科的建議和檢查項目的建議,在看診環(huán)節(jié),GPT+各種AI輔助診斷(分析病例、CT、心電圖、患處照片等)給出建議,讓醫(yī)生能夠更全面的了解患者,避免因為分科的限制,讓診斷出現(xiàn)偏差,很多疑難雜癥A科治不好、B科則能夠救治、或者需要A科和B科一起才能有效治療,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少有人能夠同時精通多個科室的知識。
場景二,輔助檢修:當某一個設備出現(xiàn)故障,將描述和可能得到的現(xiàn)場照片,儀表度數(shù)給到GPT,并根據(jù)該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數(shù)據(jù),由GPT給出檢修的建議,即使是剛剛接觸此類設備的維修工程師也能很好的處置故障。
場景三,輔助設計:所指的不是AI畫圖,而是學習了垂直領域的知識和知識圖譜,根據(jù)既有的狀況,給出如走線、模塊排布、器件選擇等的多套方案,輔助設計師和工程師進行設計。
態(tài)度
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待GPT?它是外國公司開發(fā)的,但我們不能把它拒之門外,它終究還只是個工具,正如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開發(fā)語言全都是外國人發(fā)明的。就好像戰(zhàn)場上,我們明明有重機槍,就因為它是外國造的,我們的戰(zhàn)士只能用打一槍裝一發(fā)子彈的漢陽造步槍和同樣裝備了重機槍的敵人拼殺。可是在中美科技戰(zhàn)的背景下,我們能不能順利的用上還未可知。
其他的科技公司已經開始發(fā)力,研發(fā)類GPT的應用,這其中當然會更關注文心一言,它是百度開發(fā)的,這也使我有一些疑慮。谷歌也早就有類似的產品,其實關注百度的話,他們也早早就開始開發(fā)同類的產品。為什么不是谷歌,或者百度的產品率先嶄露頭角,從new bing就可以看出,這會革了搜索引擎的命(廣告和競價排名),一個是世界的搜索引擎巨頭,一個是中文的搜索引擎巨頭,他們當然不希望割掉自己最大的基本盤。就如同是柯達最先做出的數(shù)碼相機,事到如今確變成了小眾的玩物。
GPT的終極目的絕不僅僅是回答個問題那么簡單,最終它會實現(xiàn)自動編程。填一個表單,說明你的需求,它就把前后端代碼生成完畢,然后自動完成部署并上線運營。那不僅僅是科技巨頭們重新洗牌那么簡單,那將是從晶體管到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式的跨越。
希望不僅僅是百度,國內其他的科技巨頭們也能加入進來,去開發(fā)類GPT的產品生態(tài)。如果真的有一天美國人不許我們使用GPT,國內的科技公司也遲遲拿不出可以與之匹敵的產品,那么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yè),我們要么不用,要用全是人家用GPT開發(fā)出來的軟件,還是閹割版,永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落于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