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了凡四訓(xùn)------積善之方

2023-03-09 11:20 作者:_來游玩  | 我要投稿


《易經(jīng)》說,積累善行的家庭,一定有很多吉祥如意的事不斷延續(xù)下去。細(xì)細(xì)推敲善行,那么做善事,有真的,也有假的;有直的,也有曲的;有陰的,也有陽的;有對的,也有錯的;有偏的,也有正的;有浮夸的,也有充實的;有大的,也有小的;有難的,也有易的;都應(yīng)當(dāng)仔細(xì)辨別,做善事而不去推究做善事的道理,自己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很可能反而是在造孽,枉費一片苦心,卻沒有任何益處。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從前有幾個年輕人拜見中峰和尚問道:“佛家講究善惡報應(yīng),但現(xiàn)如今某某人做了不少善事,他的家庭卻不興旺;某某人做了不少惡事,卻家族鼎盛。由此可見,佛講的好像沒什么道理啊。”

中鋒和尚回答:“一般人限于成見或偏見,還沒有打開正知、正見得眼睛,往往把善的當(dāng)成惡的,把惡的當(dāng)成善的。不去怪自己善惡不分,反而怪上天的報應(yīng)不準(zhǔn)確。”

中峰和尚讓眾人列舉幾個善與惡的例子。其中一人說:“罵人打人是惡,對人敬愛有禮是善。”中峰和尚說:“其實未必?!绷硪蝗苏f:“貪財,非法占有是惡,廉潔、堅持操守是善。”中峰和尚回答:“其實也未必。”

眾人詢問為什么。

中峰和尚說:“有利于別人的,就是善;僅利于自己的,就是惡。如果你是利于別人,那么打人罵人也是善,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禮敬別人也未必就是善。”

所以,我們做善事,能利于別人出于公心的就是善,只為了自己利益的叫做私,出于私心的就是偽善。能不求任何回報,發(fā)自內(nèi)心而行善就是真善,而模仿別人,做形式上的表演,為某種目的而行善就是偽善。

什么叫做端、曲呢?從前的圣人欣賞有個性、有原則的人?,F(xiàn)在我們看到那些老實很謹(jǐn)慎的人,就認(rèn)為他是善的而肯定他,但由于是沒有原則的大好人,圣人反而覺得他會敗壞道德。圣人眼里的好人和一般人眼里的好人不一樣。天地鬼神庇佑善人,報應(yīng)惡人,都與圣人的看法相同,和一般世俗人的見解完全不同。

因此,凡是行善積德,不可只依靠眼睛所見、耳朵所聞作為依據(jù),而應(yīng)從內(nèi)心深處默默審查自己的起心動念,加以洗滌、凈化。純?nèi)坏木仁馈廴酥?,就是“端”;有一絲絲媚俗、嫉妒、憤怒之心,就是“曲”。想這些細(xì)微的差別,應(yīng)該仔細(xì)分辨。

什么叫做陰、陽呢?凡是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就是陽善;做了好事而別人并不知道,就是陰德。積陰德,會得到上天的回報;積陽善,會享受世間的名聲,不過是一種福報。

但是,名聲也是造物主所忌諱的。世間那些名不副實的人,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災(zāi)禍。有些人沒有過錯卻莫名其妙背負(fù)惡名,它的子孫往往飛黃騰達(dá)。陰陽之間的平衡,實在太奇妙了。

什么叫是、非呢?魯國有法律規(guī)定,凡是能在別國把被販賣過去的人贖回來就可以得到官府的獎勵??鬃拥膶W(xué)生子貢有一次贖了人回來卻不接受官府的獎賞,這件事聽起來好像很高尚,但孔子聽了以后很不高興,說:“子貢做得不對啊,圣賢做什么事,都是為了改變不良的風(fēng)俗并對百姓產(chǎn)生教化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去做事。現(xiàn)在魯國富人少窮人多,如果領(lǐng)了賞金就被指責(zé)為不清廉,恐怕以后不再有人愿意去贖人了?!?/p>

后來,孔子的另一個學(xué)生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作為報答把一頭牛送給子路,子路接受了??鬃痈吲d的說:“從此以后,魯國會有更多人愿意去救溺水的人了?!?/p>

世俗的看法,肯定認(rèn)為子貢不要賞金的行為很高尚,而子路接受了酬謝有點庸俗,而孔子的看法卻和世俗相反。我們討論行善,不應(yīng)看行為本身,還要看這個善行是否會有弊端。不應(yīng)該只看當(dāng)前,還要看長遠(yuǎn)。不只要看個人得失,還要看對天下大眾的影響。當(dāng)時的行為雖好,但弊端足以害人,雖然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卻是做了壞事。當(dāng)時的行為看不來不那么好,但它的影響為別人帶來好處,那么雖然當(dāng)時看起來不像善行但其實已經(jīng)是了。

什么是偏、正呢?從前,呂文懿辭官回鄉(xiāng),一天有一個喝醉的同鄉(xiāng)在呂家門口大罵,呂文懿并不生氣,關(guān)了家門不再理會。第二年,這個人犯了死罪,被送進(jìn)大牢。呂文懿后悔說:“如果當(dāng)時把他送到官府稍微追究他的責(zé)任,小小懲戒會讓他戒掉大的過錯,當(dāng)時想到自己心存厚道沒想到反而縱容了他的惡習(xí),到了今天這個地步?!边@就是好心做了壞事啊!

也有壞心卻做了好事。某年鬧饑荒,窮人大白天在街上搶奪糧食。富豪告狀到官府,官府卻置之不理,窮人更加肆無忌憚。這個富豪私下找人,把搶糧食的人抓起來羞辱、責(zé)罰,終于平息了這場搶糧風(fēng)波。如果沒有這個富豪的行為,將會釀成巨大的社會動蕩。

所以,善事是正,惡事是偏。那些好心辦了壞事的,是正中偏;那些壞心辦了好事的,是偏中正。

什么叫做半、滿呢?善沒有積累,不可能成就你的名聲;惡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勤加積累,自然就會滿;怠惰不去積累,自然就不滿。

從前有一女子想要布施沒什么錢,拿出僅有的兩文錢捐給了寺廟,廟里的主持親自為她做了懺悔。后來,這個女子進(jìn)了皇宮變得富貴,捐了幾千兩給寺廟,主持卻讓他的徒弟代為回向。女子就問主持:“從前我只捐兩文,師父親自為我懺悔,如今我捐了幾千兩,師父卻不為我做回向,這是為什么呢?”主持回答:“從前你只捐兩文,但布施的心卻極為真切,非得老僧為你懺悔,才能報答你的功德?,F(xiàn)在你布施的財務(wù)非常巨大,不布施的心沒有從前那般懇切了,所以我讓徒弟幫你代為懺悔就足夠了?!边@樣看來,幾千金,只有一半的善;而兩文,卻是完滿的善。積善的功德大小,并不在于金錢的數(shù)額。

鐘離權(quán)教授呂洞賓絕技“點鐵成金”,可以用來幫助別人。呂洞賓想得很遠(yuǎn),問鐘離權(quán):“點鐵成金后,會不會有一段期限又變回鐵了?”鐘離權(quán)回答:“五百年后?!眳味促e回答道:“如果這樣,那就是害了五百年后的人了,我不能這樣。”鐘離權(quán)贊賞道:“修仙要積累三千功德,你這一句話,已經(jīng)抵了三千功德了。”

另外,做善事不要心里總想著自己在做善事,那么,不論結(jié)果怎么樣,都會得到圓滿的結(jié)局。如果心里總覺得在做好事,即使做得非常勤勉,也只有一半的善。就像我們拿財物幫助別人,向內(nèi)看不到我們自己,向外看不到所幫助的人,向中間看不到所布施的財務(wù),也就做到了“三輪體空”,一心清凈。這樣的話,一斗米就可以種下無限的福澤,一文錢可以消弭一千劫所造的罪孽。如果我們做了善事老想著得到報答,哪怕是施舍了萬兩黃金,還是不能得到圓滿的福報。

什么是大、小呢?從前衛(wèi)仲達(dá)在朝廷任職,有一次不知怎么回事靈魂出竅到了陰曹地府。那里的判官對他進(jìn)行審判,拿出了記錄善行的冊子和記錄惡行的冊子。關(guān)于衛(wèi)仲達(dá)的惡行,堆滿了庭院,數(shù)不勝數(shù),而善行卻只有一小本。但有意思的事,拿秤去秤的時候,惡行簿卻比善行簿更輕。

衛(wèi)仲達(dá)很疑惑:“我還這么年輕,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惡行呢?”

閻王回答:“只要一起不正當(dāng)?shù)哪铑^,就已經(jīng)犯下了罪過,不一定要付諸行動才是過錯?!?/p>

衛(wèi)仲達(dá)又問善行簿子里記錄了什么?閻王回答:“朝廷曾經(jīng)想大興土木,修造橋梁,你上奏勸阻,以免勞民傷財,奏子草稿就在簿子里?!?/p>

衛(wèi)仲達(dá)說:“雖然我說了,但朝廷沒有采納我的意見,于事無補(bǔ),沒想到還有這么大的功德?!?/p>

閻王說:“朝廷雖沒有采納你的意見,但你的意見是為千千萬萬老百姓著想,如果朝廷聽從你的意見,那么,功德就更加大了?!?/p>

什么是難、易呢?江西有位舒先生,拿出兩年教書賺的錢幫助別人償還官府的田賦,使得一對夫妻不至于被拆散。邯鄲的張老先生,拿出十年的積蓄,代人交還贖金,還救了別人的妻兒。這都是將難以割舍的東西施舍給別人。在極難忍耐的情況下能夠克制自己,上天必定會降給他們豐厚的福澤。凡是有財有勢的人想行善立德都很容易,容易而不去做,那是自暴自棄。貧賤的人要行善修福是很難的,很難而去做了,這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大概有十種: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hù)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

什么叫與人為善?從前舜看見打魚的人都選潭深雨多的地方,而年老體弱的人只能在淺灘里捕魚,舜看到后不忍心,于是自己也去打魚,見到有人爭搶有利位置,不加任何評判,但見到有人謙讓有利位置,就大加宣揚(yáng)并且自己馬上效法。久而久之,大家都把潭深的地方相互謙讓。舜不用言語教導(dǎo),而是以身作則教導(dǎo)大家的思想行為,真是用心良苦。

我們處在社會風(fēng)氣敗壞的年代,不要用自己的長處來掩蓋別人的優(yōu)點,不要以自己的善行去和別人相比較,不要以自己的才能去為難別人。收斂才智,虛懷若谷,像個普通人一樣。見到別人的過失,應(yīng)當(dāng)有所包涵,讓他有改過的機(jī)會,也能夠讓他有所顧忌而不敢放縱。看到別人有一點點長處值得學(xué)習(xí),應(yīng)該放下成見,向他們學(xué)習(xí)。一言一行不為私利,全是為社會樹立典范,這就是君子天下為公的氣度。

什么叫愛敬存心?君子和小人從表面上看很難分辨,只有存心這一點,善惡相差懸殊,君子所存養(yǎng)的心,只是敬人愛人的心。人有親疏貴賤的分別,也有智慧和愚昧、賢能與不肖的分別,雖然千差萬別,但都是人類這個整體,難道不應(yīng)該相互敬愛嗎?愛敬眾人,就是愛敬圣賢。為什么呢?圣賢的志向,本來就是想要讓世上的人能夠各自找到自己合適的生活,各得其所。我們敬愛世間的人,并且能夠使他們安穩(wěn),就是代替圣賢使他們安穩(wěn)。

什么叫成人之美?凡是見到人做善事,或這個人的志向有可取的地方,就應(yīng)該引導(dǎo)和扶持。人們一般不喜歡異類,善人少兒惡人多,善人就會成為異類受到排斥。在世俗社會中,善人常常難以立足,何況有才華的人往往剛正不阿,不講究世俗的禮儀等形式的東西,很容易受到指責(zé),行善的人經(jīng)常受到毀謗,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能夠改變這種風(fēng)氣,輔助善人行善,這樣的功德十分宏大。

什么叫勸人為善?生而為人,誰沒有良心?只是世路漫漫,很容易迷失。我們和別人相處,方便的時候一定要盡力提醒對方,讓它從迷惑、迷霧里看清真相。但這種方法在運(yùn)用時要注意兩點:第一,失人,就是有的人我們可以和他交談卻不去和他交談,這叫失人;第二,就是有的人我們不可以和他交談卻和他交談,這叫失言。如果有這兩種情況,我們應(yīng)該反省自己的智慧是不是還不夠。

什么叫救人危急?人生在世,總有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遇到困難中的人,應(yīng)當(dāng)像自己也在痛苦中一樣,設(shè)法去幫助他。恩惠不在于大小,只要救人于危急就可以了。

什么叫興建大利?凡是有利于大眾的,開渠導(dǎo)水、筑堤防患、修建橋梁等等,都應(yīng)該支持。

什么叫舍財作福?如果能做到一個“舍”字,把重要的看成不重要的,隨時可以舍出去,那么,對內(nèi)我們可以破除吝嗇之心,對外可以救人于危急。起初會比較勉強(qiáng),最終一定會做得心安理得。

什么叫護(hù)持正法?凡是見到供奉圣賢的廟宇,以及經(jīng)書典籍,都應(yīng)當(dāng)敬重并加以修繕保護(hù)。

什么叫敬重尊長?一切年事高、德行高、見識高的人,都應(yīng)該恭敬對待。在家侍奉父母要和顏悅色。在外對人不要恣意妄為、作威作福。

什么叫愛惜物命?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惻隱之心。孟子說君子要遠(yuǎn)離廚房,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惻隱之心。因此,從前的君子有四不食:第一,聽到宰殺的聲音不吃;第二,看見宰殺的場面不吃;第三,自己喂養(yǎng)的動物不吃;第四,專門為自己殺的動物不吃。不妨從這四不殺做起,日積月累,慈悲心就越來越增長。

善行無窮無盡,很難一一列舉,不過如果從這十個方面去做并推而廣之,那么,德行就可以兼?zhèn)淞恕?/p>

《易經(jīng)》說,積累善行的家庭,一定有很多吉祥如意的事不斷延續(xù)下去。細(xì)細(xì)推敲善行,那么做善事,有真的,也有假的;有直的,也有曲的;有陰的,也有陽的;有對的,也有錯的;有偏的,也有正的;有浮夸的,也有充實的;有大的,也有小的;有難的,也有易的;都應(yīng)當(dāng)仔細(xì)辨別,做善事而不去推究做善事的道理,自己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很可能反而是在造孽,枉費一片苦心,卻沒有任何益處。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從前有幾個年輕人拜見中峰和尚問道:“佛家講究善惡報應(yīng),但現(xiàn)如今某某人做了不少善事,他的家庭卻不興旺;某某人做了不少惡事,卻家族鼎盛。由此可見,佛講的好像沒什么道理啊?!?/p>

中鋒和尚回答:“一般人限于成見或偏見,還沒有打開正知、正見得眼睛,往往把善的當(dāng)成惡的,把惡的當(dāng)成善的。不去怪自己善惡不分,反而怪上天的報應(yīng)不準(zhǔn)確。”

中峰和尚讓眾人列舉幾個善與惡的例子。其中一人說:“罵人打人是惡,對人敬愛有禮是善?!敝蟹搴蜕姓f:“其實未必?!绷硪蝗苏f:“貪財,非法占有是惡,廉潔、堅持操守是善。”中峰和尚回答:“其實也未必?!?/p>

眾人詢問為什么。

中峰和尚說:“有利于別人的,就是善;僅利于自己的,就是惡。如果你是利于別人,那么打人罵人也是善,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禮敬別人也未必就是善?!?/p>

所以,我們做善事,能利于別人出于公心的就是善,只為了自己利益的叫做私,出于私心的就是偽善。能不求任何回報,發(fā)自內(nèi)心而行善就是真善,而模仿別人,做形式上的表演,為某種目的而行善就是偽善。

什么叫做端、曲呢?從前的圣人欣賞有個性、有原則的人?,F(xiàn)在我們看到那些老實很謹(jǐn)慎的人,就認(rèn)為他是善的而肯定他,但由于是沒有原則的大好人,圣人反而覺得他會敗壞道德。圣人眼里的好人和一般人眼里的好人不一樣。天地鬼神庇佑善人,報應(yīng)惡人,都與圣人的看法相同,和一般世俗人的見解完全不同。

因此,凡是行善積德,不可只依靠眼睛所見、耳朵所聞作為依據(jù),而應(yīng)從內(nèi)心深處默默審查自己的起心動念,加以洗滌、凈化。純?nèi)坏木仁?、愛人之心,就是“端”;有一絲絲媚俗、嫉妒、憤怒之心,就是“曲”。想這些細(xì)微的差別,應(yīng)該仔細(xì)分辨。

什么叫做陰、陽呢?凡是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就是陽善;做了好事而別人并不知道,就是陰德。積陰德,會得到上天的回報;積陽善,會享受世間的名聲,不過是一種福報。

但是,名聲也是造物主所忌諱的。世間那些名不副實的人,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災(zāi)禍。有些人沒有過錯卻莫名其妙背負(fù)惡名,它的子孫往往飛黃騰達(dá)。陰陽之間的平衡,實在太奇妙了。

什么叫是、非呢?魯國有法律規(guī)定,凡是能在別國把被販賣過去的人贖回來就可以得到官府的獎勵??鬃拥膶W(xué)生子貢有一次贖了人回來卻不接受官府的獎賞,這件事聽起來好像很高尚,但孔子聽了以后很不高興,說:“子貢做得不對啊,圣賢做什么事,都是為了改變不良的風(fēng)俗并對百姓產(chǎn)生教化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去做事。現(xiàn)在魯國富人少窮人多,如果領(lǐng)了賞金就被指責(zé)為不清廉,恐怕以后不再有人愿意去贖人了。”

后來,孔子的另一個學(xué)生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作為報答把一頭牛送給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高興的說:“從此以后,魯國會有更多人愿意去救溺水的人了?!?/p>

世俗的看法,肯定認(rèn)為子貢不要賞金的行為很高尚,而子路接受了酬謝有點庸俗,而孔子的看法卻和世俗相反。我們討論行善,不應(yīng)看行為本身,還要看這個善行是否會有弊端。不應(yīng)該只看當(dāng)前,還要看長遠(yuǎn)。不只要看個人得失,還要看對天下大眾的影響。當(dāng)時的行為雖好,但弊端足以害人,雖然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卻是做了壞事。當(dāng)時的行為看不來不那么好,但它的影響為別人帶來好處,那么雖然當(dāng)時看起來不像善行但其實已經(jīng)是了。

什么是偏、正呢?從前,呂文懿辭官回鄉(xiāng),一天有一個喝醉的同鄉(xiāng)在呂家門口大罵,呂文懿并不生氣,關(guān)了家門不再理會。第二年,這個人犯了死罪,被送進(jìn)大牢。呂文懿后悔說:“如果當(dāng)時把他送到官府稍微追究他的責(zé)任,小小懲戒會讓他戒掉大的過錯,當(dāng)時想到自己心存厚道沒想到反而縱容了他的惡習(xí),到了今天這個地步?!边@就是好心做了壞事啊!

也有壞心卻做了好事。某年鬧饑荒,窮人大白天在街上搶奪糧食。富豪告狀到官府,官府卻置之不理,窮人更加肆無忌憚。這個富豪私下找人,把搶糧食的人抓起來羞辱、責(zé)罰,終于平息了這場搶糧風(fēng)波。如果沒有這個富豪的行為,將會釀成巨大的社會動蕩。

所以,善事是正,惡事是偏。那些好心辦了壞事的,是正中偏;那些壞心辦了好事的,是偏中正。

什么叫做半、滿呢?善沒有積累,不可能成就你的名聲;惡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勤加積累,自然就會滿;怠惰不去積累,自然就不滿。

從前有一女子想要布施沒什么錢,拿出僅有的兩文錢捐給了寺廟,廟里的主持親自為她做了懺悔。后來,這個女子進(jìn)了皇宮變得富貴,捐了幾千兩給寺廟,主持卻讓他的徒弟代為回向。女子就問主持:“從前我只捐兩文,師父親自為我懺悔,如今我捐了幾千兩,師父卻不為我做回向,這是為什么呢?”主持回答:“從前你只捐兩文,但布施的心卻極為真切,非得老僧為你懺悔,才能報答你的功德?,F(xiàn)在你布施的財務(wù)非常巨大,不布施的心沒有從前那般懇切了,所以我讓徒弟幫你代為懺悔就足夠了?!边@樣看來,幾千金,只有一半的善;而兩文,卻是完滿的善。積善的功德大小,并不在于金錢的數(shù)額。

鐘離權(quán)教授呂洞賓絕技“點鐵成金”,可以用來幫助別人。呂洞賓想得很遠(yuǎn),問鐘離權(quán):“點鐵成金后,會不會有一段期限又變回鐵了?”鐘離權(quán)回答:“五百年后?!眳味促e回答道:“如果這樣,那就是害了五百年后的人了,我不能這樣?!辩婋x權(quán)贊賞道:“修仙要積累三千功德,你這一句話,已經(jīng)抵了三千功德了。”

另外,做善事不要心里總想著自己在做善事,那么,不論結(jié)果怎么樣,都會得到圓滿的結(jié)局。如果心里總覺得在做好事,即使做得非常勤勉,也只有一半的善。就像我們拿財物幫助別人,向內(nèi)看不到我們自己,向外看不到所幫助的人,向中間看不到所布施的財務(wù),也就做到了“三輪體空”,一心清凈。這樣的話,一斗米就可以種下無限的福澤,一文錢可以消弭一千劫所造的罪孽。如果我們做了善事老想著得到報答,哪怕是施舍了萬兩黃金,還是不能得到圓滿的福報。

什么是大、小呢?從前衛(wèi)仲達(dá)在朝廷任職,有一次不知怎么回事靈魂出竅到了陰曹地府。那里的判官對他進(jìn)行審判,拿出了記錄善行的冊子和記錄惡行的冊子。關(guān)于衛(wèi)仲達(dá)的惡行,堆滿了庭院,數(shù)不勝數(shù),而善行卻只有一小本。但有意思的事,拿秤去秤的時候,惡行簿卻比善行簿更輕。

衛(wèi)仲達(dá)很疑惑:“我還這么年輕,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惡行呢?”

閻王回答:“只要一起不正當(dāng)?shù)哪铑^,就已經(jīng)犯下了罪過,不一定要付諸行動才是過錯?!?/p>

衛(wèi)仲達(dá)又問善行簿子里記錄了什么?閻王回答:“朝廷曾經(jīng)想大興土木,修造橋梁,你上奏勸阻,以免勞民傷財,奏子草稿就在簿子里。”

衛(wèi)仲達(dá)說:“雖然我說了,但朝廷沒有采納我的意見,于事無補(bǔ),沒想到還有這么大的功德?!?/p>

閻王說:“朝廷雖沒有采納你的意見,但你的意見是為千千萬萬老百姓著想,如果朝廷聽從你的意見,那么,功德就更加大了?!?/p>

什么是難、易呢?江西有位舒先生,拿出兩年教書賺的錢幫助別人償還官府的田賦,使得一對夫妻不至于被拆散。邯鄲的張老先生,拿出十年的積蓄,代人交還贖金,還救了別人的妻兒。這都是將難以割舍的東西施舍給別人。在極難忍耐的情況下能夠克制自己,上天必定會降給他們豐厚的福澤。凡是有財有勢的人想行善立德都很容易,容易而不去做,那是自暴自棄。貧賤的人要行善修福是很難的,很難而去做了,這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大概有十種: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hù)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

什么叫與人為善?從前舜看見打魚的人都選潭深雨多的地方,而年老體弱的人只能在淺灘里捕魚,舜看到后不忍心,于是自己也去打魚,見到有人爭搶有利位置,不加任何評判,但見到有人謙讓有利位置,就大加宣揚(yáng)并且自己馬上效法。久而久之,大家都把潭深的地方相互謙讓。舜不用言語教導(dǎo),而是以身作則教導(dǎo)大家的思想行為,真是用心良苦。

我們處在社會風(fēng)氣敗壞的年代,不要用自己的長處來掩蓋別人的優(yōu)點,不要以自己的善行去和別人相比較,不要以自己的才能去為難別人。收斂才智,虛懷若谷,像個普通人一樣。見到別人的過失,應(yīng)當(dāng)有所包涵,讓他有改過的機(jī)會,也能夠讓他有所顧忌而不敢放縱??吹絼e人有一點點長處值得學(xué)習(xí),應(yīng)該放下成見,向他們學(xué)習(xí)。一言一行不為私利,全是為社會樹立典范,這就是君子天下為公的氣度。

什么叫愛敬存心?君子和小人從表面上看很難分辨,只有存心這一點,善惡相差懸殊,君子所存養(yǎng)的心,只是敬人愛人的心。人有親疏貴賤的分別,也有智慧和愚昧、賢能與不肖的分別,雖然千差萬別,但都是人類這個整體,難道不應(yīng)該相互敬愛嗎?愛敬眾人,就是愛敬圣賢。為什么呢?圣賢的志向,本來就是想要讓世上的人能夠各自找到自己合適的生活,各得其所。我們敬愛世間的人,并且能夠使他們安穩(wěn),就是代替圣賢使他們安穩(wěn)。

什么叫成人之美?凡是見到人做善事,或這個人的志向有可取的地方,就應(yīng)該引導(dǎo)和扶持。人們一般不喜歡異類,善人少兒惡人多,善人就會成為異類受到排斥。在世俗社會中,善人常常難以立足,何況有才華的人往往剛正不阿,不講究世俗的禮儀等形式的東西,很容易受到指責(zé),行善的人經(jīng)常受到毀謗,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能夠改變這種風(fēng)氣,輔助善人行善,這樣的功德十分宏大。

什么叫勸人為善?生而為人,誰沒有良心?只是世路漫漫,很容易迷失。我們和別人相處,方便的時候一定要盡力提醒對方,讓它從迷惑、迷霧里看清真相。但這種方法在運(yùn)用時要注意兩點:第一,失人,就是有的人我們可以和他交談卻不去和他交談,這叫失人;第二,就是有的人我們不可以和他交談卻和他交談,這叫失言。如果有這兩種情況,我們應(yīng)該反省自己的智慧是不是還不夠。

什么叫救人危急?人生在世,總有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遇到困難中的人,應(yīng)當(dāng)像自己也在痛苦中一樣,設(shè)法去幫助他。恩惠不在于大小,只要救人于危急就可以了。

什么叫興建大利?凡是有利于大眾的,開渠導(dǎo)水、筑堤防患、修建橋梁等等,都應(yīng)該支持。

什么叫舍財作福?如果能做到一個“舍”字,把重要的看成不重要的,隨時可以舍出去,那么,對內(nèi)我們可以破除吝嗇之心,對外可以救人于危急。起初會比較勉強(qiáng),最終一定會做得心安理得。

什么叫護(hù)持正法?凡是見到供奉圣賢的廟宇,以及經(jīng)書典籍,都應(yīng)當(dāng)敬重并加以修繕保護(hù)。

什么叫敬重尊長?一切年事高、德行高、見識高的人,都應(yīng)該恭敬對待。在家侍奉父母要和顏悅色。在外對人不要恣意妄為、作威作福。

什么叫愛惜物命?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惻隱之心。孟子說君子要遠(yuǎn)離廚房,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惻隱之心。因此,從前的君子有四不食:第一,聽到宰殺的聲音不吃;第二,看見宰殺的場面不吃;第三,自己喂養(yǎng)的動物不吃;第四,專門為自己殺的動物不吃。不妨從這四不殺做起,日積月累,慈悲心就越來越增長。

善行無窮無盡,很難一一列舉,不過如果從這十個方面去做并推而廣之,那么,德行就可以兼?zhèn)淞恕?/p>


了凡四訓(xùn)------積善之方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贺兰县| 克什克腾旗| 建平县| 蚌埠市| 长垣县| 洛浦县| 镇坪县| 河池市| 蓝田县| 监利县| 陕西省| 徐水县| 乌什县| 师宗县| 十堰市| 体育| 江川县| 大关县| 旺苍县| 灵寿县| 合阳县| 太谷县| 北海市| 台东市| 通榆县| 孟连| 石家庄市| 土默特右旗| 古田县| 宜良县| 靖边县| 阜新市| 盖州市| 阳西县| 湘潭县| 沂源县| 赞皇县| 色达县| 天柱县| 鲜城|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