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故宮100》038:時間機器

在這座城里,時間可以被看見,可以被聽到,可以被觸摸,而有時卻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奉先殿,是宮內(nèi)皇帝的家廟,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每年,皇帝出入這里至少六十次。如今,人們來這里,多是為了聆聽時間的聲音。2004年9月,奉先殿內(nèi)部改成了鐘表陳列館,近兩百件鐘表,是近200年世界鐘表發(fā)展史的縮影,很多式樣在這世上絕無僅有。
最為精巧、數(shù)量最多的,當屬乾隆年間制造的。其中一件,最受乾隆皇帝喜愛,以至于退居太上皇以后,還命人把那座鐘,搬到自己養(yǎng)老的宮殿,以便隨時欣賞把玩。這座鐘(銅鍍金寫字人鐘),有兩套完全獨立的機械裝置組成。表盤部分,由英國倫敦制表名師提摩西?威廉森專門定制。下面的機械部分,則是由瑞士著名的雅凱?德羅家族鑄造。
當時,外國的傳教士們?yōu)榱藗鞑ジR?,想盡辦法,來滿足乾隆皇帝貪圖奇巧的心思。這座鐘的特別之處在于,這位歐洲紳士,開動之前,先幫他將毛筆蘸好墨汁,開關(guān)打開,這位紳士就會工工整整地書寫八個字:八方向化,九土來王。這是特意為滿足中國皇帝的需求,而做出的改變。
瑞士納沙泰爾博物館里,也收藏著幾件原理類似的機械人,書寫的卻是外文。在得到寫字人鐘之后,乾隆皇帝對于機械人的熱愛,一發(fā)不可收拾。當時,皇宮里另一位會書寫“萬壽無疆”的機械人,也被乾隆皇帝勒令:必須再學會寫滿蒙藏三種文字。機械師耗盡心力,卻沒能成功。
這些鐘表,從西洋來到紫禁城,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小則改變裝飾,大則整容,它們被視為精美的工藝品,計時是否精準,倒很少有人在意。如今,這些鐘表在經(jīng)過調(diào)試以后,大多還可以運行,但曾經(jīng)把玩它們的主人,早已離去。今天的人們,在這鐘表的滴答聲中,或許可以聽到那些逝者的足音。
時間是無情的;時間,又是有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