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和黃崢為何“激流勇退”?
在2020-2021這兩年間,有幾條公眾企業(yè)家的消息讓人們很不解。
其一則是,某家正在高速發(fā)展的電商公司boss(黃)突然接連卸任CEO和董事長的職務。
其二則是和(1)很類似的情況,某國民信息服務公司的boss(張)卸任CEO的職務。
人們之所以不理解他們?yōu)槭裁丛诖藭r卸任職務,是因為這兩位boss很年輕,正值精力和事業(yè)的dian feng期。
人們可能回想,好不容易打拼這么多年,為什么會在公司終于立起來的時候突然不玩了。
人們從媒體消息上了解到他們卸任給出的都是類似的理由,都是要潛心研究新的技術,新的趨勢。
看到這種情況,有些人就會猜想,這是不是他們想休息的措辭,是不是成就事業(yè)后不想再繼續(xù)奮斗了?
這些人之所以這樣想,實際上是因為不了解當下正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階段下。
他們實際上是不知道現在這個時期(2020-2030)是多么重要!
通過我對外界的觀察,我做出一個基于我思考做出的判斷:
當下(2022)是世界技術大變革,大爆發(fā)的前夕(生活方式大改變的前夕)!?。?/span>
而2020-2030則是從準備,爆發(fā),到發(fā)展成熟的整個周期?。?!
這十年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十年!
這十年是發(fā)生變革的十年!
這十年是十分罕有而又重要的十年!!
假如讓一個處于2100年的未來人來回顧這段時期的時候,他們大概會如此劃分時代周期:
周期1:1998-2020 (再劃分:1998-2012 ,2012-2020) 。
周期2:2020-2032 。
周期3:2032-2050 。
劃分的依據則是技術和生活方式這兩個因素。
(兩個因素:根據技術的不同周期,根據人們生活方式明顯不同的周期)
那么到底有哪些技術變量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呢?(此處僅列舉,不詳細解釋)
如:5G,物聯網,電動汽車(包括自動駕駛,電池技術等),生物科技(基因編輯等),VR,AR,M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碳中和(等能源)相關技術,3D打印(制造業(yè)),食品技術,健康醫(yī)療產業(yè)相關技術,機器人技術,材料技術,智能硬件技術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領域的各個細分領域上,都有n多家公司在做(已經在做很多做得很好),而且很多技術處于基本成熟或者很快成熟的階段,要在生活領域明顯能感覺到也就是3-5年的事。
聊到這里,讓我們再轉到開頭聊的話題:張和黃為何"急流勇退"?
他們不是滿足了,而是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
在上個時代周期中,他們做到了qian lie。
然而,他們并不滿足,他們的野心很大?。?!
他們想繼續(xù)搶占下一個時代周期的制高點?。?!
那么可能還會有人在想,那么他們自己在自己的公司上開展一個新業(yè)務搞不行嗎?
為什么要 du li 出去做?為什么要自己操刀去搞?
要談到這個,就得聊一下我之前一篇文章(什么是企業(yè)家的core競爭力?)寫過的內容。
簡單地描述下那篇文章的內容:
企業(yè)家的core 的競爭力是他對其行業(yè),產品,用戶的獨特理解,只有理解透徹,才能知道用什么策略打法,才能勝出。
那么這個理解,誰能做?
這個是無法交給別人的。
只有boss本身才能做,只有他全身心地投入去研究,去體驗,去了解才能搞懂。
而基于常識,這需要成立一個新的du li 的公司才行。
所以我推測,再過幾年,他們倆都會成立新的公司,搞新的東西。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這里吧。
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