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什么評價早年的唐太宗是“太原公子,褐裘而來”?
精通中國歷史的毛主席對“千古帝范”唐太宗的評價是很高的,其中最有名的評價有兩個:一個是“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另一個則是“太原公子,褐裘而來”。“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的意思很好理解。那么毛主席為什么評價唐太宗早年是“太原公子,褐裘而來”呢?

隋朝末年,唐太宗的父親李淵出任山西北部地區(qū)最高長官——太原留守。因為隋朝規(guī)定地方官只能攜帶少數(shù)家屬赴任,所以李淵只帶了次子唐太宗上任,而讓其他家人留在戶口所在地。作為唯一住在太原的太原留守之子,唐太宗當時就被尊稱為“太原公子”,以彰顯身份。

“褐裘”是古代一種用低劣布料和粗糙的毛皮制造的衣服,因為制造成本低廉而成為底層民眾的常見服裝。久而久之,“褐裘”也逐漸成為中下層人士的代名詞,比如《莊子》:“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白居易的《村居苦寒》:“褐裘覆紖被,坐臥有馀溫”。

李淵到太原的時候已經有了起兵反隋的野心,而起兵就需要結交當?shù)厝耸俊幦“傩盏闹С?,這也是開國帝王必須要過的關口??墒抢顪Y卻不愿意親自結交當?shù)厝耸浚褷幦“傩罩С值墓ぷ鹘唤o了當時還不到十六歲的唐太宗。李淵最終為自己今日的偷懶付出了慘痛代價。

與自命不凡并且“干大事而惜身”的父親不同,還不到十六歲的唐太宗卻做到了“每折節(jié)下士,推財養(yǎng)客”,結果就是太原當?shù)厝恕?strong>莫不愿效死力”。唐太宗也以此深入了解了民間疾苦,確立了終其一生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政治思想,為他統(tǒng)一天下和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

正因如此,毛主席評價唐太宗是“太原公子,褐裘而來”,意思是唐太宗身為高貴的太原公子,卻穿著底層百姓的衣服深入群眾,了解民間疾苦,與百姓休戚與共。這樣的少年英雄自然會成為后來名垂青史的“千古帝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