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 ? ? ? 歷史上的荊軻喜歡讀書和擊劍,并不完全是一個武夫。根據(jù)史書記載,他的劍術(shù)可能并不好,蓋聶也看不上他,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交手,只是對于劍術(shù)的理念不同。而且他非常喜歡交朋友,正是因為結(jié)交了一些達(dá)官貴人,才被引薦給了燕國的太子丹,人們都認(rèn)為他并非庸人,十分的神勇,所以說才任命他刺殺秦始皇的任務(wù)。
? ? ? ? ?很多人說他其實是衛(wèi)國人,并不是燕國人,刺殺秦始皇,也并不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怎么說呢?雖然有獨到的見解是好的,但是荊軻就是出于忠勇的目的才被人們所推崇。當(dāng)時的人們并沒有明顯的國家觀念,很多國家的官員都可以到其它的國家當(dāng)官,荊軻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報答太子丹對他的知遇之恩,整本史記當(dāng)中,大多成功者都不是這個國家的人,之所以去為這個主公拼命,就是因為想要報答知遇之恩。荊軻在這之前沒有人欣賞他,他投靠了很多人,但是都沒有把他放在眼里,也沒有尊重他。只有太子丹非常的尊重他,而且對他非常的好,雖然那種尊重的方法,比如砍斷女人的手,現(xiàn)代人肯定是理解不了。我也認(rèn)為這種舉動的確很殘忍??墒谴蠹乙靼?,“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這是荊軻的朋友高漸離,走之前說的話,也就是說所有人都知道荊軻此去是回不來了,他就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
? ? ? ?很多人也會認(rèn)為,荊軻當(dāng)刺客,干這種傻事,一定很笨吧,絕對是一個空有蠻力,沒有頭腦的武夫。但其實刺殺秦始皇沒有那么簡單,你首先該怎么接近他呢?你又怎么才能將武器帶在身邊?你又怎么知道秦始皇住在哪里呢?你連他在哪都不知道,你怎么殺他?這其實是十多年的謀劃,并且是一場精心預(yù)謀的謀殺,不光如此,荊軻為了成功,四處交朋友,四處結(jié)交達(dá)官顯貴,他的成功都是一手創(chuàng)造的,雖然被看不起,但是也并沒有做出懊惱的事情,而是默默的等待機(jī)會。歷史記載,這些全部都由荊軻一個人負(fù)責(zé)。在古代,任何的刺客刺殺敵人都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都是需要極高的智慧,任何一門東西上升到了高級的層面都是一門藝術(shù),都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最基本的大家都怕死吧,人家就不怕。去太子丹那里,要來了燕國的地圖,獻(xiàn)給了秦始皇,好接近秦始皇,這還不夠,曾經(jīng)參與過秦國內(nèi)部謀反的將領(lǐng)樊於期,投靠了燕國,荊軻和樊於期是好友,為了刺殺秦始皇,樊於期獻(xiàn)上了自己的人頭,并且在燕國內(nèi)部成了殺身成仁的義士形象,"燕趙之地重節(jié)義之風(fēng),多慷慨悲歌之士",可見,對于燕國,人們是把他們當(dāng)做忠誠義士來看待的。只有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扮成使者,才能夠接近其始皇,滿足刺殺的條件。這還不算完,太子丹找了徐夫子所鑄的一把匕首,削鐵如泥,還往上面淬了毒,只要輕輕劃一下,普通人立馬斃命。而荊軻把匕首放到了地圖里面,在當(dāng)時普通人是沒有資格翻看皇帝才有資格翻看的東西,所以說并不是他們沒有檢查,而是他們沒有權(quán)限。而且之所以裝扮成使者去接近秦始皇,是因為當(dāng)時所有的諸侯都要在宮殿里面接見使者,而國家有規(guī)定,皇帝住的宮殿里面是不能有任何人持武器。這就形成了各種無解的bug,為荊軻創(chuàng)造了刺殺的條件。
? ? ?當(dāng)然,荊軻刺殺沒有成功??汕G軻也是非常的能打,最起碼意志力這方面可真是異于常人,和所有宮殿內(nèi)仆人扭打在了一起,被秦始皇砍斷了左腿,又身中七刀,卻還在奮命的撲殺,有壁畫顯示,荊軻使用了某種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擲劍術(shù),他將匕首扔出去,穿透了銅柱,秦始皇因為劍太長的原因沒有拔出來,拔了三次才拔出來,因為手下告訴他要把劍放在背后,然后再拔,連拔刀都不會,可見秦始皇根本就不懂武術(shù),被荊軻追擊了半天,最后嚇得半天不敢說話。荊軻雖然沒有刺殺成功,但是在刺客列傳的結(jié)尾,荊軻說了一段話,只是希望擒住秦始皇,簽訂席文,還給各個國家領(lǐng)土,所以才沒有刺殺成功。
? ? ? ? 很多電視節(jié)目里的專家認(rèn)為荊軻刺殺秦始皇的時候,手還在發(fā)抖,以此認(rèn)為他并不是什么民族英雄,事實上手抖的,是荊軻的跟班,叫秦舞陽。民族英雄并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定義的,它都是需要經(jīng)過歷史長河的沉淀,我們沒有資格評價古代的英雄。
? ? ? ? 現(xiàn)代人把秦始皇包裝成了一個圣人,但其實他也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你說他統(tǒng)一六國的確是偌大的功績,統(tǒng)一了中國的文明,結(jié)束了亂世。但是他殘忍的毀滅其它的國家,屠殺其他國家的人民,那么站在其他國家的角度,秦始皇當(dāng)然是一個暴君,所以說在民間形象上,秦始皇才是一個暴君,而刺殺他的荊軻卻成了一個英雄,因為秦始皇沒能永遠(yuǎn)的統(tǒng)治他們,凡事總有兩面性,你不能只看到你的那一面,而忽視另一面。我只能說秦始皇非常的有領(lǐng)導(dǎo)才能,而且十分的厲害,可以說可怕,但是你說它是為老百姓一心一意好,那是不可能的。歷史上也給了秦始皇公正的評價,他是千古一帝,并沒有網(wǎng)上說的,把秦始皇污名化,或者被古代的學(xué)者通過歷史的方式給玷污,以此來襯托自己的高貴,這是讓我非常無語的想法。
? ? ? ? 我覺得歷史上真正對老百姓好,真正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有很多,比如說孔子,他本來是貴族出身,后來憑借個人的能力當(dāng)上了大官,卻為了伸張正義,打擊貪官腐敗,弘揚(yáng)自己的思想,也就是仁義禮智信的思想,最后鬧得四處顛沛流離,無家可歸,周游列國,有可能連飯都吃不上。當(dāng)然,你可能認(rèn)為這種思想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實際的,可如果沒有孔子這樣的人,有多少人的人生觀,世界觀是不正確的,難道奸臣當(dāng)?shù)?,為禍?zhǔn)篱g就真的是正確的嗎?
? ? ? ?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歷史,非常的豐富多彩,好好了解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奇人異事,很多奇妙的故事,希望大家深入了解,而不是道聽途說。
? ? ? ?其后二百二十余年秦有荊軻之事。
荊軻者,衛(wèi)人也。其先乃齊人,徙于衛(wèi),衛(wèi)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shù)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東郡,徙衛(wèi)元君之支屬于野王。
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fù)召荊卿。蓋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笔故雇魅耍G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荊軻游于邯鄲,魯勾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勾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fù)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曰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游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燕。燕太子丹者,故嘗質(zhì)于趙,而秦王政生于趙,其少時與丹驥。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zhì)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
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問其傅鞠武。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涇、渭之沃.擅巴、漢之饒,右隴、蜀之山,左關(guān)、鍛之險.民眾而士厲,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則長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l’’丹曰:“然則何由?”對曰:“請入圖之?!?/p>
居有間,秦將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諫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dāng)餓虎之蹊’也,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為之謀也。愿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購于單于,其后乃可圖也?!碧釉唬骸疤抵嫞瑫缛諒浘?,心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于此也,夫樊將軍窮困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以迫于強(qiáng)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時也。愿太傅更慮之?!本衔湓唬骸胺蛐形S蟀?,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jié)一人之后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夫以鴻毛燎于爐炭之上,必?zé)o事矣。且以雕鷙之秦,行怨暴之怒,豈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為人智深而勇沉,可與謀?!碧釉唬骸霸敢蛱刀媒挥谔锵壬?,可乎?”鞠武曰:“敬諾?!背鲆娞锵壬?,道“太子愿圖國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卻行為導(dǎo),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碧锕庠唬骸俺悸勻U驥盛壯之時,一曰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不知臣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圖國事,所善荊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結(jié)交于荊卿,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僥而笑曰:“諾?!眱E行見荊卿,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軻曰:“謹(jǐn)奉教?!碧锕庠唬骸拔崧勚?,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jié)俠也?!庇詺⒁约でG卿,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币蛩熳载囟?。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后言曰:“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nèi)之王者,其意不厭。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shù)十萬之眾距漳、鄴,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shù)困于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dāng)秦。諸侯服秦,奠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愿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荊卿留意焉?!?/p>
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毋讓,然后許諾。于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曰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jìn),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久之,荊軻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入其地,進(jìn)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軻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曰:“微太子言,臣愿謁之。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xiàn)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碧釉唬骸胺畬④姼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攥其匈,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撤挽而進(jìn)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剄。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蟀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卿。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治行。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復(fù)請曰:“曰已盡矣,荊卿豈有意哉?丹請得先遣秦武陽?!鼻G軻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qiáng)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羽聲伉慨,士皆嗔目,發(fā)盡指冠。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遂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謹(jǐn)斬樊於期之頭,及獻(xiàn)燕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鼻赝趼勚笙?,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jìn)。至陛,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悃。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取武陽所持地圖?!陛V既取圖奏之,秦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huán)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秦王方環(huán)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fù)劍!”負(fù)劍,遂拔以擊荊軻.?dāng)嗥渥蠊?。荊軻廢,乃引其首以摘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fù)擊軻,軻被八創(chuàng)。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庇谑亲笥壹惹皻⑤V,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dāng)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曰:“無且愛我,乃(才)以藥囊提荊軻也?!?/p>
于是秦王大怒,益發(fā)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于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誠殺丹獻(xiàn)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xiàn)之秦。秦復(fù)進(jìn)兵攻之。后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號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傍惶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擊筑,一坐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筑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之,聞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鼻鼗实巯渖茡糁?,重赦之,乃嚯其目。使擊筑,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復(fù)進(jìn)得近,舉筑樸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fù)近諸侯之人。
魯勾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于刺劍之術(shù)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