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孫德金《對外漢語詞匯及詞匯教學研究》短評

詞匯問題,其研究其實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么容易。我國的詞匯學研究,起步較晚,理論不是那么完備,定位定性問題解決得不是很好,國內詞匯學界現(xiàn)在稱得上名的學者,嗯,單從數(shù)量上看就干不過語法學者……
為什么劉叔新,王希杰等研究者總是要強調詞匯學的研究范圍,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一方面,詞匯是個不斷變化的開放系統(tǒng),龐大的詞義研究難度較大,因為本身語義就是一個難題,我們只能在無限集合中取有限集合研究;
另一方面,現(xiàn)代漢語不適用形態(tài)變化的手段,我們多集中于構詞法而不是構形法,但理論存在矛盾。劉叔新為什么要強調復合詞的內部形式問題,就在于要解決構詞法的基本理論問題。簡單說,他想盡量跳出用語法研究范式和語法關系解釋構詞內部問題的桎梏。
我們說的所謂偏正,主謂,述賓,補充,并列等構詞法是從詞組本位的語法系統(tǒng)中借鑒過來的,這可能就產生了一個矛盾:你不能說復合詞內部包含了詞和詞組的語法關系,它應該是語義關系,這才符合詞匯學的研究內容。至于詞類,那是語法學的研究范圍。
落實到本書來,毛病是一樣的,理論前提尚未解決好,實例,實驗和方法論來湊,尤其不能缺少統(tǒng)計學的內容,所謂頻度與語料庫研究,是需要統(tǒng)計學方法的——但是單靠統(tǒng)計學方法,解決不了詞內外部的語義關系的問題。
而語素研究與語素法教學為什么有爭議,拋開文字的因素,是因為現(xiàn)有的構詞理論不能在語義上完全管轄詞匯的生成和表現(xiàn),更多的是在進行發(fā)現(xiàn)程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