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353)沈陽清東陵
文游天下(353)
沈陽清東陵
文/石巖磊
? ? ? 1626年9月,清太祖努爾哈赤因毒瘡發(fā)作而暴斃,葬在沈陽天柱山上的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運長久,因其位于城東方向,所以又俗稱“東陵”,后來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也遷移至此。東陵起初較為簡陋,經(jīng)過順治、康熙、乾隆幾位帝王的不斷增建,前后歷時百年,最終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陵區(qū),也是一處目前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群。
? ? ?東陵依山而建,前臨渾河,自是一方山環(huán)水繞的風(fēng)水寶地。游客自正紅門入園,大門分為三個門洞,神門居中,君門于右,臣門在左,現(xiàn)在人們都是從君門進出,享受帝王般的待遇了。進門后便是一條筆直的神道,兩側(cè)油柏參天,陰翳清涼中透著肅穆之氣。華表、駝、馬、獅、虎等石像生分置路旁,它們似是在列隊迎賓,又好像在垂首默哀。
? ? ? ?拾級而上,人們需登上108級臺階,代表著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象征著帝王對天地宇宙江山社稷的主宰。隨后來到碑樓前,里面立有"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整塊石碑高7米重幾十噸,用澆冰鋪路的方式由北京轉(zhuǎn)運而來,耗費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shù)。碑上刻有康熙帝所撰的碑文,記述了其先祖開國創(chuàng)業(yè)的豐功偉績。
? ? ?再向前行便來到方城,城墻高5米,周長近400米,四角建有巍峨壯觀的角樓,上懸風(fēng)鈴,風(fēng)拂鈴動以驅(qū)散鳥雀?!俺浅亍笔腔凇笆滤廊缡律钡睦砟疃ǎ嗜サ木踹€要繼續(xù)統(tǒng)治他的領(lǐng)地。隆恩殿為方城中的核心建筑,紅柱黃瓦金碧輝煌,里面供奉著努爾哈赤的神牌,此處即是舉行祭祀典禮的主會場。大殿兩旁建有配殿,現(xiàn)在辟為“清朝歷代帝王陵寢展”。
? ? ?相傳,努爾哈赤足底長有七顆紅痣,因是“天子像”被明軍追殺,他在人困馬乏之際躲進一個榆樹洞內(nèi)避難,恰巧一群烏鴉落于枝頭嬉戲,追兵斷定此處不會有人便到別處搜尋,努爾哈赤從而躲過一劫。這棵古樹被奉為“護駕榆”,靜靜地矗立在方城墻外,而烏鴉也被滿族人尊為神鳥,家家在院中豎一掛滿谷物的竹竿,以答謝烏鴉的救主之恩。
? ? 東陵的最后面是寶城,高大的墳塋即在其中,下面埋有地宮,雖歷經(jīng)300多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它至今仍沒有被打開過,真可謂是墓主人天大的幸事。而游人雖未能一睹地下宮闕的芳容,但可走君門、步神道、游帝殿、覽御碑,也算是三生有幸了,即使地下的君王有知,對凡夫俗子的大不敬也無可奈何。此一時彼一時,人、君之間不過一墻之隔罷了,一抔黃土皆埋人,陵寢與荒冢何差之有?
? ? ? ?202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