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的入門知識
辟谷最初是道家提倡的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其中包含了一種“禁絕一切食物,專門服氣”的方法,也就被現(xiàn)在人片面的理解為不吃東西,錯誤運用了好多年,也傷身了好多年。
古人講究辟谷是受時代所迫,由于飲食多以粗糧為主,脾胃厚重,需要通過辟谷的方法,減少食物攝入,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道家的修身養(yǎng)性也多以慢、緩為主,對能量的消耗有限,加上修煉過程中心態(tài)的平和,偶爾或者更長的時間內不吃東西,身體是可以接受的,故而才有了辟谷的方法。民間也流傳著“吃飯不吃十分飽”的說法,也和辟谷的原理完全相同,目的是調理脾氣,并達到禁欲的目的。

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的飲食結構以及工作習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飲食已經(jīng)以加工過的細糧為主,脾胃輕薄。工作多以腦力活動為主,生活中用腦多,體力活動少,陽氣的耗散會明顯增多,故而現(xiàn)代人多是“陰盛陽衰”的體質。對辟谷的理解,就不能浮于表面,拘泥不變,而要與時俱進,補陽氣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飲食。中醫(yī)講,人的陽氣來源一是先天稟賦,二是后天運化,所謂的運化也就是脾對食物的運化。把辟谷單純地理解為不吃東西,既不符合時代養(yǎng)生需求,也違背了道家辟谷的初衷。
所謂的辟谷,“禁食”只是其中一種,是對那些完全超脫于物外的“真人”而言,真正能修煉到這一境界的道家人士幾乎沒有。對于大部分而言,實際上是采用了更為簡單的辟谷方法,也就是“禁食人間煙火,不吃五谷雜糧,不加油鹽調料”。簡單來說,即不吃米面類主食,不吃烹飪烤制的熟食,不吃加入調料的食物。他們日常進食,多是就地取材,喝泉水,吃野果,或者藥草之類,顯然不等于完全意義上的絕食。

時至今日,真正的辟谷方法,顯然也不是如此,畢竟多數(shù)人生于大都市之中,喝泉水吃野果不符合實際,而應是所謂的“輕斷食”,或者叫做“五二斷食法”。具體來說,就是一周五天的工作日正常吃飯,周六周日兩天斷食(可吃一餐,或者以水果代替主食,保證500大卡的基礎能量需求),大約一個月左右就能見到明顯的減肥效果。
凡是采用過這種方法的人,基本都會有收獲,而且對健康并不會構成影響。參與過輕斷食實驗的人自述,一個月后身體內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降低了一半,葡萄糖水平降到90,膽固醇的總量也明顯下降?;\統(tǒng)的講,就是體重回歸到兩位數(shù)了,血糖恢復正常了,心臟功能也得到提高了。

通過文章對辟谷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對這種飲食方式有個全面的了解,不要把它等同于完全禁食,而要根據(jù)自身需求和工作情況,采用更為合理的辟谷方式,比如對大部分人都很實用的輕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