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癌癥加速器”?請注意看
花生是“癌癥加速器”?
據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花生中含有花生凝集素。當其進入血管后,會與血管內皮細胞產生反應,并產生細胞因子,從而增加擴散癌細胞的風險。
由于花生是人們日常接觸到的食物之一,再加上人們對癌癥存在畏懼心理,癌細胞又易轉移、擴散,這更加加劇了人們對花生的恐懼情緒。
但實際上,大家不必過于擔心,因為花生仍然可以安全食用。畢竟,在談論毒性時忽略劑量是不嚴謹的。是否會影響癌癥病情取決于攝入的花生凝集素量。只有連續(xù)并大量地食用花生才可能讓人體獲取足夠的凝集素以致使癌細胞轉移。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連續(xù)并大量地食用花生導致癌細胞轉移,因此我們可以放心地享用花生而無需過分小心翼翼。
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真正可能致癌的食物是這幾種,請?zhí)貏e注意:
醫(yī)生提醒:真正致癌的食物是3種!
霉變食物
霉變食物中含有黃曲霉毒素,這是已經證實的一種強致癌物質,可以引發(fā)動物的肝癌。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的毒性相當于等量氰化鉀的10倍和砷化氫的68倍。長期微量攝入黃曲霉毒素會導致生長障礙、肝臟慢性損傷、肝硬化等,并可能誘發(fā)肝癌。過度攝入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還可能導致急性中毒,表現(xiàn)為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嚴重者甚至會因暴發(fā)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通常情況下,黃曲霉毒素多見于堅果類(如花生和瓜子)、谷物類(如大米和玉米)以及發(fā)酵食品中,甚至存在于廣受歡迎的土榨油中。更令人擔憂的是,黃曲霉毒素具有很好的熱穩(wěn)定性,在100攝氏度下20小時內都無法被殺死。
加工肉類
2015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fā)布報告指出,加工肉類屬于致癌物之一。
通常情況下,像臘肉、熏肉、火腿、培根、肉罐頭等經過腌制、煙熏或發(fā)酵等方式制成的肉制品被稱為加工肉制品。
亞硝酸鹽是導致加工肉類致癌的原因之一。雖然亞硝酸鹽本身并不具有致癌性,但它會與肉類中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結合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毒素。盡管各國對肉制品中亞硝胺殘留量有嚴格限定,但如果購買劣質食品或長期大量食用,則仍會增加患上胃癌、食管癌、肝癌和鼻咽癌等惡性腫瘤的風險。
此外,許多加工肉制品還存在高鹽的健康威脅。長期攝入高鹽食物且不控制食鹽攝入量會直接刺激胃粘膜,增加消化道疾病如胃炎和潰瘍的發(fā)生率,并極易誘發(fā)胃癌。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大量食用腌制食物或加工肉類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總而言之,從健康角度來看,加工肉制品營養(yǎng)價值較低,建議少吃為好。如果使用加工肉做菜,則應減少放鹽或不放鹽,并在飯后多喝水以促進體內鹽分代謝速度。
過燙食物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fā)布的一份報告,他們指出飲用超過65℃的熱飲可能增加致癌的風險,并將超過65℃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
人體的口腔、食道等上消化道黏膜非常嬌嫩,最適宜的食用溫度是10~40℃。50~60℃已經是它們能夠耐受的最高溫度,超過65℃則可能導致黏膜燙傷。
盡管黏膜上皮具有增生和修復能力,偶爾的燙傷可以自行修復。然而長期飲用過熱的食物,黏膜上皮在不斷受損和修復的過程中會產生異常的細胞,這些細胞可能逐漸變得惡性,并最終導致食道癌的發(fā)生。
因此,如果你不想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建議從現(xiàn)在開始避免食用過熱的食物,如剛沏好的茶水、煮沸的湯和剛剛炸好的食品,等它們放涼后再享用會更好。